- 年份
- 2024(12251)
- 2023(17080)
- 2022(14841)
- 2021(13771)
- 2020(11727)
- 2019(26857)
- 2018(26481)
- 2017(51511)
- 2016(27767)
- 2015(31311)
- 2014(30466)
- 2013(29678)
- 2012(26952)
- 2011(24050)
- 2010(24037)
- 2009(21844)
- 2008(20984)
- 2007(18215)
- 2006(15640)
- 2005(13017)
- 学科
- 济(109081)
- 经济(108968)
- 管理(83392)
- 业(79656)
- 企(67684)
- 企业(67684)
- 方法(56506)
- 数学(49834)
- 数学方法(49045)
- 农(28186)
- 中国(27382)
- 财(27203)
- 业经(24554)
- 学(22229)
- 技术(21909)
- 地方(20819)
- 理论(19922)
- 农业(19154)
- 贸(18781)
- 贸易(18771)
- 易(18186)
- 务(17920)
- 制(17917)
- 财务(17837)
- 财务管理(17799)
- 企业财务(16872)
- 和(16632)
- 环境(16379)
- 划(15706)
- 银(15292)
- 机构
- 大学(383547)
- 学院(383501)
- 管理(156999)
- 济(150336)
- 经济(147214)
- 理学(138069)
- 理学院(136606)
- 管理学(133846)
- 管理学院(133158)
- 研究(119401)
- 中国(87601)
- 京(79794)
- 科学(75386)
- 财(67040)
- 农(59956)
- 业大(58933)
- 所(57748)
- 中心(55316)
- 财经(55202)
- 江(54183)
- 研究所(53093)
- 经(50461)
- 范(49561)
- 北京(49374)
- 师范(49066)
- 农业(47092)
- 经济学(45433)
- 州(43971)
- 院(43898)
- 技术(41487)
- 基金
- 项目(272952)
- 科学(216442)
- 基金(199152)
- 研究(197627)
- 家(173527)
- 国家(172093)
- 科学基金(150002)
- 社会(124811)
- 社会科(118443)
- 社会科学(118411)
- 省(107854)
- 基金项目(105559)
- 自然(99407)
- 自然科(97239)
- 自然科学(97219)
- 自然科学基金(95489)
- 教育(93119)
- 划(90365)
- 资助(82526)
- 编号(80082)
- 成果(63017)
- 重点(60771)
- 部(59859)
- 创(59751)
- 发(57081)
- 创新(55212)
- 课题(55015)
- 科研(52416)
- 教育部(51874)
- 大学(51466)
- 期刊
- 济(151998)
- 经济(151998)
- 研究(104909)
- 中国(69307)
- 学报(60217)
- 管理(57643)
- 科学(55476)
- 农(52650)
- 财(50455)
- 大学(46402)
- 教育(45365)
- 学学(43732)
- 农业(36815)
- 技术(36476)
- 融(28517)
- 金融(28517)
- 财经(26110)
- 业经(26010)
- 经济研究(25045)
- 经(22240)
- 业(19935)
- 科技(19767)
- 技术经济(19480)
- 问题(19451)
- 统计(19341)
- 图书(19325)
- 策(18417)
- 版(17611)
- 理论(17392)
- 商业(17205)
共检索到533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斌 吕梁
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成为现在面临的迫切任务。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的自主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创新力,而新入职员工的创新素质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笔者在已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创新素质的"i-Spark"模型;同时,基于此模型,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对H集团一千余名新员工的创新素质进行了测量和差异性分析,并通过个案说明给出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管理与开发上的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京军 蒋传发 郭爽 姚宏城 邹亚超
本文选取珠江三角洲3家大型创新型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企业员工创新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分析企业员工创新心理素质的结构与特点,及其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团队员工创新心理素质成员的结构和特点有明显的差异。创新角色认同是促进或阻碍企业员工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和制度,提高员工对创新角色的认同感,形成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创新心理素质 创新角色认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翠云 梅强
创业者素质对创业能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文章在素质构成模型基础上,构建创业者素质模型及其综合测评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量表方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测定,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成功创业者创业素质效标参照标准,通过对创业者素质综合测评,诊断出其缺陷和不足,为创业者素质开发与培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创业者 素质 模型 测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勇 杜建宾 李雪华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有助于高校开展奖惩、促进和决策,但实际操作存在样本数量多、数据来源难问题。为此,提出了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即与目标一致、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创新性;引入了关键控制点理论,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标准差法和理想点法构建了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并运用案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应用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蒲德祥
文章对组织绩效进行了分类,接着对管理者的素质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管理者的素质模型和组织绩效的关系,指出管理者的素质对于提高企业的组织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素质模型 组织绩效 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中禾 刘俊宏 何莉
文章首先阐述了员工素质评价的必要性,之后详细的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员工素质评价模型,包括算法、指标、模型的结构和评价过程,最后通过评价实例来对如何使用模型作了具体的说明,并验证了该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员工素质 评价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秀江 胡冬生 何新闻 王宣喻
运用SVAR技术建立SVAR⑶模型,探讨我国技术创新、R&D、科研人员和"市场换技术"制度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研究发现:除了R&D、科研人员之外,"FDI制度"是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资源。短期内"FDI制度"通过市场替代机制改变了R&D、科研人员投入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内资企业偏好引进技术的短期行为,抑制了自主创新,但长期内"FDI制度"带来的外资竞争和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R&D两者互为因果、自我加强,科研成果对科研人员的反向激励和拉动作用不明显,"FDI制度"促进了R&D投入;技术创新的规模报酬递减,R&D是技术创新持续增长的主要保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彦 陈悦 曹贤忠 付全胜
基于知识生产理论,采用DEA-Tobit两步法对2012—2016年上海17家高校的科研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处于科研创新效率最优状态的高校数量较少。除上海大学之外,上海市属高校科研要素投入不足限制了其科研创新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亦导致了市属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距。其次,影响因素Tobit模型回归表明,当前上海高校总体处于人力资本"稀缺"、物资资本"丰裕"的发展阶段,未来上海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提升需要将视角转向依靠人力资本积累上来;同时,物质资本对科研创新效率的倒"U"型影响已经显现,资本拥挤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维政 刘云 吴继红
员工—组织关系(Employee-OrganizationRelationship,以下简称EOR)是组织对员工的投入与员工为组织的贡献之间的交换关系。国内外理论界对这种交换关系的研究主要运用了两个模型:心理契约模型(PC)和激励/贡献模型(I/C)。心理契约模型主要从员工的角度研究EOR,激励/贡献模型则主要从组织的角度研究EOR。本文在心理契约模型和激励/贡献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从组织和员工两个角度揭示员工与组织互动关系的I-P/S模型,并且探讨了不同类型EOR的具体管理策略与方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瑜 王凌娟 李倩倩
本研究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视角,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了领导者心理资本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以及领导—成员交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表明,领导者心理资本中的"乐观"直接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自信"和"希望"对员工创新行为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领导—成员交换间接产生影响;"韧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领导—成员交换在其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最后,本研究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现实,概括了研究结果对心理资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对中国企业的实践意义,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朝阳
本文阐述了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界定了素质测评的方向和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胜任素质分析法,确定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类型,由此选定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测评要素,包含个性态度、职业素质(子要素为人格品质、成就导向、人际影响力和主动性)、管理素质(主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激励用人能力和应变调控能力)与知识素质。最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中层管理人员素质层次结构模型。
关键词:
中层管理人员 素质测评 AHP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一飞 谢潘佳 叶丽婷 马昕睿
以2011—2019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对各省市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提升显著,受技术进步效率影响更大;地区分布上呈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特征,且各区域之间差异较大。进一步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发现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认知程度对科技创新效率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区域异质性,通过解析导致各影响因素作用方向与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发现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较严重的资源配置和管理问题。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仍需要从资金投入、人才管理、成果转化、产权保护和科技监管等方面发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长世 温贻芳
当前,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创业教育在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呈现出整体推进、形式多样的特色。创业教育在承担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如何衡量创业教育在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与提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个亟待研究问题。本文根据麦克里兰博士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了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教学模型,确定了创业就业能力评价的权重,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为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相关院校研究提供了范式。
关键词:
能力素质模型 就业与创业能力 评价研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柳军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既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三十余年来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劳动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工业配送中心在向现代工业配送中心转型的过程中,人员素质成为发展的掣肘。通过基于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构员工岗位胜任素质,确定员工培训需求,进行培训设计,进行培训组织和反馈,对员工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培训。
关键词:
岗位胜任素质 工业配送中心 培训组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茹
新员工作为人才梯队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选拔产生高潜力青年人才库,进行系统个性化设计和培养,加速其成长为企业优秀专家人才的素质要求,为高层次人才梯队提供补充。本文在深入分析企业整体能力素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潜质青年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并连续两年应用在企业高潜力青年人才选拔实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证明了本文构建的能力素质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电网企业高潜力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提供了先进、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模型。
关键词:
能力素质模型 高潜力青年人才 选拔 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