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1)
2023(13948)
2022(12211)
2021(11474)
2020(9603)
2019(22321)
2018(22041)
2017(43184)
2016(23131)
2015(25960)
2014(25792)
2013(25191)
2012(22773)
2011(20302)
2010(19916)
2009(18025)
2008(17261)
2007(14594)
2006(12366)
2005(10418)
作者
(64038)
(53119)
(52519)
(50224)
(33950)
(25354)
(24114)
(21043)
(20295)
(18519)
(18209)
(17690)
(16649)
(16564)
(16241)
(15952)
(15892)
(15799)
(15142)
(15051)
(12816)
(12802)
(12644)
(12131)
(11905)
(11756)
(11567)
(11507)
(10540)
(10417)
学科
(90358)
经济(90257)
管理(66316)
(63981)
(51954)
企业(51954)
方法(46053)
数学(40747)
数学方法(40198)
中国(26175)
(23128)
(22351)
业经(19125)
(18351)
地方(18193)
理论(15696)
(15555)
财务(15486)
财务管理(15452)
(15409)
(15224)
贸易(15219)
农业(15011)
(14745)
企业财务(14659)
环境(14448)
(14084)
银行(14051)
技术(13977)
(13973)
机构
大学(319436)
学院(316830)
管理(132229)
(124261)
经济(121476)
理学(115744)
理学院(114510)
管理学(112310)
管理学院(111737)
研究(99465)
中国(75635)
(66916)
科学(62453)
(57006)
(47278)
业大(47130)
财经(47060)
中心(46492)
(46238)
研究所(43525)
(43328)
(43047)
北京(41526)
(40949)
师范(40586)
经济学(37524)
(37345)
农业(36251)
(35774)
财经大学(35626)
基金
项目(229520)
科学(181598)
基金(168555)
研究(166535)
(146117)
国家(144964)
科学基金(126515)
社会(105476)
社会科(100005)
社会科学(99979)
基金项目(90326)
(88282)
自然(83858)
自然科(81931)
自然科学(81913)
自然科学基金(80389)
教育(76426)
(74711)
资助(69378)
编号(67690)
成果(52663)
(50589)
重点(50546)
(47496)
(47495)
课题(45228)
创新(44342)
科研(44307)
教育部(43778)
国家社会(43455)
期刊
(124189)
经济(124189)
研究(91159)
中国(52120)
学报(47549)
管理(45415)
科学(44791)
(42218)
(40045)
大学(36853)
学学(34801)
教育(31217)
农业(28056)
技术(27890)
(26927)
金融(26927)
财经(21652)
业经(20484)
经济研究(19764)
(18323)
问题(17769)
图书(15975)
理论(15835)
技术经济(15059)
科技(15043)
实践(14740)
(14740)
资源(14468)
统计(14281)
现代(14152)
共检索到437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会  李铖  程炯  吴志峰  吴艳艳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扩张的背景下,城市洪涝问题频发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经济损失。当前城市洪涝管理的主要内容已从工程性防御性措施转向洪涝风险管理,而城市洪涝风险评估又是城市洪涝管理的关键环节。基于此背景,论文首先介绍了IPCC采纳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框架"危险性(Hazard)—暴露性(Exposure)—脆弱性(Vulnerability)"即"H-E-V"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其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3大要素的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城市洪涝风险评估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危险性方面,建立适应于城市地区的耦合型二维洪涝淹没模型是洪涝风险评估要求下的必然趋势;②暴露性分析在大数据及GIS技术支撑下正逐步精细化、动态化;③脆弱性正从早期侧重的物理维度定量评估转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维度的评估;④此外,气候变化与城市扩张下的多情景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是未来城市洪涝管理的研究热点与难题。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薇薇  刘家宏  王开博  苏鑫  邵蕊  梅超  李泽锦  
为分析城市洪涝对于交通路网的间接影响,采用一二维耦合的水动力模型对极端降雨情景下的城市洪涝进行模拟。以广东省前山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街道地图(OSM)与百度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取交通路网及实时车速数据,通过通行速度衰减模型分析了城市洪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各个等级道路的通行速度在工作日均存在明显的“交通潮汐”现象,且晚高峰交通拥堵现象更为严重;在设计暴雨条件下,高等级道路在不同降雨情景下通行速度降低的绝对值大于低等级道路,三级路受影响路段的长度最长,快速路受影响道路长度占比最大,三级路单位距离通行时间最长。暴雨重现期由20 a一遇增加到50 a一遇时,受影响路段增加的数量最多。该研究评估了极端暴雨和洪涝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可为城市洪涝治理与灾损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德华  王立辉  
首先从孕育洪涝灾害的环境变异性、社会经济灾敏性、城市土地利用对洪涝的放大作用 ,防洪标准和人为设障等方面对湖南城市洪涝的易损性进行了总体诊断。然后 ,选取人口密度、工业产值密度、道路网密度、排水管道密度、建成区绿地率等指标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之进行了定量评估。将全省城市洪涝的易损性程度划分为 5个等级 :高度易损性、较高度易损性、中度易损性、较低度易损性、低度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 :湖南城市洪涝易损性程度总体水平高 ,因此 ,湖南洪涝防治要从以农村为重点转向以城市为重点 ,加大城市洪涝治理力度 ;湖南城市洪涝易损性程度等级与城市规模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因此 ,湖南城市洪涝防治应因地制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黎青  高翅  朱春阳  
为进一步降低河口城市滨水区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风险的定义,按照危险性、脆弱性、暴露度构建洪水风险指数评估模型,选取11个评价指标,采用场景模拟与GIS空间叠加的方法计算洪水风险指数。选取上海市黄浦江滨水空间为研究区,并分别以2030年、2050年及2100年为时间节点进行情景模拟,进一步按照人口密度单因子进行叠加评价,通过情景模拟识别黄浦江滨水空间景观,更新“三区三策”。结果显示:根据黄浦江滨水区气候变化目标下洪水风险的空间格局,显示风险度等级逐年提高;在2050及2100年的场景模拟中,黄浦江上、下游两部分均显示了高洪涝风险段。采取抵抗(抗洪)策略的岸线逐年增长,对城市高密度人口区等区域威胁日益增大;采取疏散策略的岸线逐年增长,水岸的宜居性降低;采取共处(承洪)策略的岸线逐年减少,需要采取更多抵抗策略与疏散策略。根据气候变化视角下黄浦江滨水区洪涝风险分区分策,泛洪区位于宝山区以东及浦东新区西北角,黄浦江滨水空间需要采取后退疏散策略,实施人口疏散,规划“河口保护计划”,以及在中游松江区内进行生态湿地建设;抗洪区位于中心城区,滨水空间需要继续采取抵抗洪水策略,且风险日益扩大;承洪区位于大部分黄浦江滨水空间,可采取与洪共处策略,但潜力日益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海  张双双  
文章针对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信息问题,提出了基于熵AHP和D数理论的方法对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首先将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第三级指标用D数表示,同时引入结构熵权法确定相应各级指标的权重,进一步基于D数合成法则给出了各地洪涝灾害风险大小的排序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游  王绍强  葛全胜  周蕾  
2010年夏季江西省发生多轮洪涝灾害,灾情十分严重。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与防洪能力4个角度出发,选取降水、地形、水系、人口、经济、生态及圩堤等10个评价要素指标,采用90 m分辨率DEM、1960~2005年8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2003~2008年江西洪涝灾情数据、2009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2005年江西省土地利用数据,以1 km单元格为基本评价单位,利用GIS空间分析与建模功能构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数模型,对江西省重大洪涝灾害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能成功应用于区域尺度,研究区洪灾风险分布呈现以江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莉  王五一  廖永丰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是污染物产生的健康效应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空气质量健康影响评估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风险评估。完整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框架包括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四个环节。作者对城市空气质量数值模拟、人口暴露、大气污染物毒理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从研究尺度,研究方法和健康效应的量化指标角度剖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向及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勇  张韶月  柳林  王先伟  黄华兵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城市洪涝给智慧城市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暴雨洪涝模拟是城市防洪减灾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智慧城市风险应急管理中重要的决策支持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水务的内涵,探讨了智慧城市发展和管理对于城市洪涝模拟新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洪涝模型带来的新的数据支撑;面向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决策,对比分析了3种现有的水文模型方法,认为在智慧城市大数据和技术的支持下,基于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模型是未来城市洪涝模拟的主流发展方向。最后,探讨了建立城市洪涝模型的建模机制、尺度、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更新和管理、地表与地下管网模拟并重等关键问题,分析认为精细化、与RS和GIS技术融合、注重时空过程和智慧服务是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洪涝模拟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文慧  王强  
洪涝灾害危害面广大,为预见城市文化遗产的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力4个方面构建城市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广州市文化遗产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对灾害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遗产级别与综合风险系数成正相关,且以越秀、海珠中心城区及白云区遗产综合洪涝风险最大,花都区和白云区遗产致灾风险最高,越秀区、黄浦区和从化区遗产抗灾力最差。构建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增加对未来遗产风险的掌握,提高对遗产的应急防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佳毅  史培军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以及高潮位和风暴潮引起的极值水位导致的海岸洪水对沿海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已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论文梳理了广义和狭义海岸洪水的定义和要素,重点阐述了狭义海岸洪水的组成部分,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以及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主要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透视了未来拟加强的研究方向。建议加强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研究,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下多致灾因子耦合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沿海关键地区和关键暴露(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风险适应与减缓性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价研究,提高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研究,以及建立多学科间的基础数据共享机制,采用交叉学科手段以便更综合、系统、动态研究海岸带问题,保障沿海地区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风险评估的需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德运  张露丹  吴祈  郭海湘  柯小玲  吕新彪  
近年来,城市洪涝事件频发,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客观、准确的风险评估对于提升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水平至关重要,以宜昌市2020年6月末遭受的洪涝灾害为例进行城市洪涝灾害影响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估。首先,基于RS遥感技术利用哨兵二号雷达影像提取和对比灾前、灾后水体形成淹没区范围并通过随机采样获取淹没点数据;然后,从致涝、孕涝、承涝和恢复能力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计算各指标贡献率并依据排序结果优化指标体系;最后,使用XGBoost模型对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赋权并对宜昌市的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在宜昌市洪涝灾害影响因素中,地形地貌及河流分布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气象因素;(2)高风险地区的范围与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渔洋河等主要河系的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对于以上主要河系的水位线监测应保持高度敏感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措施;(3)低风险、较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1.8%,但只包含8%的淹没点;而高风险地区仅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32%,但却包含81.33%的淹没点,表明高风险区域内洪涝灾害事件集中;(4)使用小尺度历史灾害事件对评估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72%的验证点落在高风险及较高风险区,高达92%的验证点落在中高风险区。上述验证结果显示了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其评估结果与宜昌市实际情况相符,研究解决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难以精细化、定量化评估的部分问题并为城市洪涝风险管理、防灾减灾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丽媛  杨文通  
[目的] 为了提高农村地区洪涝灾害科学应对水平,减轻农业损失,构建了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评估指标的灵敏度,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方法]结合山东潍坊市2018年的气象、地理和社会经济资料,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WGA算子分析指标的灵敏度,并得到潍坊市风险评估值,借助GIS绘制潍坊市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图,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结果](1)地形高程差和河网密度的指标灵敏度最大,最大日降水量次之,暴雨频率、汛期降水量、地均农业GDP、卫生机构数量的指标灵敏程度低。(2)潍坊市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从西往东逐渐减弱;孕灾环境敏感度最强的是潍坊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潍坊市的承灾体易损性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逐级递减的现象;防灾减灾能力较弱的地区位于潍坊市的中部。(3)潍坊市综合风险总体态势是从西南到东北逐级递减。(4)应对致灾危险,提高气象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适当调整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应对孕灾敏感,兴修水利工程,发展林业;应对承灾易损,注重抗涝作物的栽培,加强对农业的自救;增强防灾能力,推行相应的保险协议,科普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从而减少洪涝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结论]通过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掌握潍坊市各地区的风险等级,因地制宜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雪  曹杰  
本文首先利用现金流贴现模型对多时期下巨灾债券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再保险公司的分保成本及再保险费率问题;然后运用SPSS构建苏皖地区1981~2012年洪涝灾害的损失分布模型,结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完成洪涝巨灾债券的初步定价设计,为我国成功发行洪涝债券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莹莹  陈耀  马玉红  徐恩凯  张淑梅  张艺鸽  田国行  
为提高城市生态防洪韧性,构建蓝绿基础设施网络,依据登封市2021年4月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降雨-径流水文模型分析枯水月、平水月以及丰水月的淹没范围,并将分析结果转化为电阻面纳入潜在生态廊道的识别与构建中,利用连通性分析和电路理论筛选匹配登封市的最佳扩散距离和廊道“宽度”,并综合分析廊道关键障碍点、夹点以及易涝区现状条件,提出了登封市蓝绿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策略。结果表明:1)14个汇水区内的林地在枯水月、平水月以及丰水月的平均雨洪消减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4.42%、80.85%、47.46%;2)在丰水月随着雨量增加林地逐渐成为在建设用地之下的第二大产流体,导致9.10 km~2的建设用地处于淹没风险区。位于洪涝高压区的告城镇受淹面积由枯水月的0.29 km~2扩大至丰水月的3.13 km~2。3)识别出26个重要源地、4个一般源地、56条潜在廊道、107处关键障碍点以及14处重要夹点。其中登封市东南地区关键廊道较窄且电流密度较高,多处重要夹点毗邻建设用地,且每条廊道均存在多个关键障碍点,多为城镇建筑、交通道路及废弃矿坑。4)结合研究结果,提出恢复颍河下游河道河岸缓冲带、增设河漫滩、拓宽河道行洪断面等生态策略以强化蓝绿空间融合,借助绿道与河流走廊的交织缝合串联各地坑塘水库,形成安全稳固的“化整为零、分散排水”的雨洪调蓄空间格局。本研究可为建设登封市蓝绿基础设施网络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永丰  聂承静  杨林生  李海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愈加频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成为当前灾害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灾害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的概念、内容、评估的基本思路和监测预警的技术方法。本文提出:①应结合中国实际,加强洪涝灾害的基础研究,深入机理层面探索洪涝灾害的孕育、发生机制,以及减少洪涝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的不确定性。②以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促进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的发展,改进传感器性能,提高监测精度;综合多源遥感和各种基础数据;进一步发展"3S"集成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