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6)
2023(9952)
2022(8430)
2021(7979)
2020(6804)
2019(15642)
2018(15555)
2017(29295)
2016(15685)
2015(17840)
2014(17473)
2013(17006)
2012(15744)
2011(13893)
2010(13310)
2009(11723)
2008(11007)
2007(9236)
2006(7778)
2005(6322)
作者
(44939)
(38082)
(37687)
(35657)
(24196)
(18592)
(17131)
(15203)
(14506)
(13310)
(13288)
(12905)
(12158)
(11672)
(11624)
(11541)
(11500)
(11140)
(10933)
(10771)
(9368)
(9119)
(9059)
(8694)
(8509)
(8483)
(8235)
(8129)
(7723)
(7659)
学科
(65097)
经济(65048)
管理(46404)
(44573)
(35691)
企业(35691)
方法(32139)
数学(28990)
数学方法(28587)
(19049)
地方(17566)
技术(15751)
中国(14365)
(14162)
农业(13576)
业经(13434)
(13417)
环境(11892)
(10600)
(10485)
贸易(10479)
(10157)
资源(9942)
(9088)
财务(9044)
财务管理(9024)
理论(8896)
技术管理(8841)
(8734)
(8692)
机构
学院(214395)
大学(212162)
管理(88131)
(84670)
经济(82920)
理学(76922)
理学院(76124)
管理学(74724)
管理学院(74322)
研究(70360)
中国(50598)
科学(47193)
(43628)
(40568)
业大(36917)
中心(35025)
(34750)
(34525)
(32406)
研究所(32383)
农业(31766)
财经(28765)
(28255)
(27974)
师范(27947)
(26244)
北京(26045)
(25986)
经济学(25256)
(24754)
基金
项目(163210)
科学(128865)
基金(118132)
研究(115763)
(104641)
国家(103841)
科学基金(89577)
社会(73260)
社会科(69576)
社会科学(69551)
(67168)
基金项目(63922)
自然(60207)
自然科(58643)
自然科学(58624)
自然科学基金(57500)
(55318)
教育(52833)
资助(47459)
编号(45936)
重点(37188)
(36064)
(35594)
(34724)
成果(33921)
创新(32666)
科研(31677)
计划(31479)
课题(31463)
国家社会(30480)
期刊
(84332)
经济(84332)
研究(51963)
中国(41676)
学报(36535)
(34743)
科学(34295)
管理(29668)
大学(26929)
(25902)
学学(25565)
农业(24435)
技术(23237)
教育(19485)
资源(15084)
业经(14682)
(14473)
(13487)
金融(13487)
财经(12921)
技术经济(12379)
科技(12372)
经济研究(11982)
问题(11523)
图书(11200)
(11081)
统计(10583)
(10528)
(10213)
业大(9667)
共检索到298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俞联平  程文定  陈兴荣  李新媛  魏玉兵  李昀  
以陆地卫星的TM影像为数据源,充分利用遥感信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一体化集成技术,结合典型区调查和路线调查资料,进行了以荒漠草地为主的甘州区天然草原草地类型划分、植被指数提取、草地产草量估产模型构建及生产力评价。将甘州区天然草地划分为5个草地类(8个亚类)、10个草地组、11个草地型,确定了甘州区天然草地面积和理论载畜量,并对其生产力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为甘州区草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保护、建设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晶   薛东前   吴逸群   张浩博   王传胜  
多重因素干扰下加强干旱区绿洲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演化与适应对策研究有利于区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既有乡村韧性研究不能充分体现乡村动态演化特征、较少关注尺度效应和空间类型差异的缺陷,论文以黑河中游绿洲甘州区为例,分别构建了县域适应韧性和乡镇应对韧性测度体系,分析了韧性演化特征和类型差异,提出了不同尺度韧性提升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 1990年以来县域乡村要素积累的综合效应呈现“S型”曲线演化过程和“橄榄型”年际变化幅度,社会和经济系统稳定性强于生态系统,乡村发展经历了重组—开发初期(1990—2008年)、快速开发—保护(2009—2016年)和保护—释放阶段(2017—2020年),县域适应韧性呈现“缓慢上升—快速增长—停滞增长”的演化特征,生态是韧性提升的主要制约维度;(2) 2011年以来乡镇应对韧性整体波动较大且呈下降趋势,以规模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乡镇抵御风险能力较高,水土资源组合更丰富的乡镇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较强,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和多功能农业有利于韧性乡村建设,创新转型能力是韧性提升的主要制约维度;(3)县域尺度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强化生态保育功能,乡镇尺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体系、挖掘要素多元价值,多尺度结合创新水权分配管控制度、提高乡村用水效率是现阶段乡村韧性提升的适应对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军  陶华旸  李文杰  任珺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对全球碳循环、碳储存和气候调节有着重要作用,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息息相关。本文基于2000–2010年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监测资料,采用变化热点和变异系数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异较大,河西走廊草地植被覆盖度较低,甘南高原草地覆盖度较高,说明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主要存在极重度和重度退化。研究结果表明,变化热点和变异系数可以用于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变化格局,为退化草地治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霞  潘冬荣  孙斌  姜佳昌  俞慧云  王红霞  杜笑村  吴丹丹  
利用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第一次草原普查的历史资料和2014-2017年甘肃省第二次草原普查的外业调查数据,选取产草量、可食草产量、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参照草地退化国家标准,通过反距离插值法分析当前甘肃省草地退化现状。结果表明:甘肃省退化草原面积1.79×10~7 hm~2,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69.65%,其中轻度退化面积占23.81%,中度退化占47.27%,重度退化占28.92%。退化最严重的草原类型为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退化较轻的草原类型为山地草甸和温性荒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以甘肃省肃州区为例,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域耕地生产潜力主要指标顺序依次为:剖面构型>障碍层位置>质地构型>灌溉保证率>土体含盐量>有机质>有效土层厚度>海拔高度>障碍层厚度>有效磷>灌溉模数>土壤侵蚀程度>速效钾。肃州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四等,一、二、三等地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36.1%、37.2%和21.6%,占总耕地的94.9%,四等地占的比例较小,为5.1%。与国家耕地地力等级对比,肃州区一至四等地,分别对应国家三至六等地,因此,该区域耕地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静  尉元明  孙旭映  
文章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通过对该县草地状况的分析,以玛曲县20世纪80年代草地状况作为过牧前状态,目前草地状况作为过牧后状态,探讨过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通过对该县草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建立了过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即食物生产、调节大气、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控制侵蚀、涵养水源、环境污染净化六大功能。最后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对过牧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玛曲县由于过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食物生产1.50×108元,调节大气1.04×109元,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0.99×108元,控制侵蚀1.02×107元,涵养水源3.94×108元,环境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卓  陈兴鹏  善孝玺  
以玛曲县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风险效益成本比较法,分析各乡(镇)实施生态补偿的参与成本和草地生态服务的贡献,并计算出各乡(镇)的风险效益成本比R。以各乡(镇)的行政边界为生态补偿的空间边界,以风险效益成本比R为生态补偿的优先程度,将玛曲县的8个乡(镇)分为一类补偿区、二类补偿区、三类补偿区,采取有差别的补偿政策。在生态补偿初期以参与成本为补偿标准,在生态补偿中后期以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为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生态补偿初期尼玛、欧拉、曼日玛为一类补偿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补偿标准分别是3811.20元/(hm2a)、3889.77元/(hm2a)、3763.20元/(hm2a);②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韦惠兰  祁应军  
超载放牧已成为当前中国草地退化的主要诱发因素,牧民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是产生超载放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牧户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草原超载主体的异质性,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以中小规模牧户为主的单户、小联户和大联户在草地超载率和超载程度上都是草原超载的主体。为了维持家庭收支平衡和应对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可知风险,中小规模牧户的实际最小牲畜数量高于理论最小牲畜数量,因此,单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明显高于联户,而以大规模牧户为主的中联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最低。以草畜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淋凯  朱小芳  钱秀娟  刘卫红  姜红霞  刘长仲  
探讨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甘肃省5种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用筛选出的高效品系对预蛹和蛹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 0657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有较高的致病力。在线虫和2龄幼虫数量比为16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0657L侵染72 h后,草地贪夜蛾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80%。草地贪夜蛾预蛹在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的处理下2 d后均可成功化蛹,处理15 d后在数量比为3 200∶1时,蛹的羽化率为96.67%。数量比为12 80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侵染草地贪夜蛾蛹13 d后,蛹的羽化率为93.33%,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对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的致死率均低于10%。综上可知,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对昆虫病原线虫不敏感,线虫侵染后对蛹的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 0.05)。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新陆  赵星军  
关于甘肃省收费问题的调查□刘新陆赵星军朱基总理在“施政纲领”中将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必须整顿和改革,作为本届政府任务之一。最近,甘肃省地方税务局对全省的行政性收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发现,甘肃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相当严重。加强对行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林娟  杜静  柴洪  张军  
通过对开展NGO小额信贷服务的甘肃省安定区民富鑫荣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的走访和接受其服务的200户农户的问卷调研,从目标客户、贷款速度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NGO小额信贷存在产权制度模糊、融资来源不足、盈利性和扶贫性两者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提出了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拓宽放贷资金来源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霞   刘兴明   孙斌   姜佳昌   俞慧云   吴丹丹   杜笑村   王红霞   贾晶晶   杨红梅  
为评估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甘肃省2005-2018年草原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以及植被指数和气象等参数,构建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更适宜于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基于筛选后的17个变量的Rborist随机森林模型的反演精度最高,R~2为0.758。2)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均值介于828.21~1 118.71 kg·hm~(-2),近20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均增加幅度为8.13 kg·hm~(-2) (P <0.05)。3)甘肃省47.41%的草原呈恢复趋势,26%的草原保持稳定,而26.59%的草原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全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伟宏  王莉娜  张金龙  
及时掌握祁连山草地植被生长状况、演变趋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对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科学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MOD13Q1与Landsat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不同草原类型的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草地面积减少,主要转出为林地、耕地和水域;2) 2000–2018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夏季草地植被NDVI的改善状况最佳,其他季节均以轻微改善为主;3)不同草原植被NDVI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以荒漠草原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是典型草原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原;4)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降水量变化对不同草原植被NDVI的影响高于气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由于传统的土地利用空间统计分析问题中存在固有的空间自相关效应,进而影响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模拟的精度。研究在CLUE-S模型中传统的二值Logistics回归的基础之上引入了空间自相关因子形成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其用于区域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考虑了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性的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在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时能更好地反映真实土地利用分布格局。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空间格局拟合优度ROC值分别从0.914、0.820、0.697、0.635和0.798提高到0.924、0.892、0.766、0.716和0.835;(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