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5)
2023(1905)
2022(1716)
2021(1624)
2020(1474)
2019(3434)
2018(3390)
2017(6708)
2016(3572)
2015(3895)
2014(3896)
2013(3430)
2012(2957)
2011(2451)
2010(2322)
2009(1944)
2008(1621)
2007(1170)
2006(751)
2005(512)
作者
(7738)
(6646)
(6558)
(6348)
(4148)
(3113)
(2990)
(2578)
(2534)
(2300)
(2186)
(2167)
(2138)
(2093)
(1982)
(1977)
(1932)
(1924)
(1854)
(1839)
(1583)
(1577)
(1541)
(1538)
(1530)
(1477)
(1433)
(1330)
(1325)
(1317)
学科
(14400)
经济(14396)
管理(10003)
方法(9714)
数学(9358)
数学方法(9171)
(8897)
(7653)
企业(7653)
(3059)
(2747)
(2672)
贸易(2672)
中国(2650)
(2625)
业经(2364)
环境(2264)
技术(2248)
理论(2154)
(2126)
财务(2115)
财务管理(2111)
企业财务(2000)
(1938)
(1708)
农业(1664)
地方(1617)
(1610)
教学(1588)
(1460)
机构
学院(43098)
大学(41842)
管理(19368)
(18866)
经济(18619)
理学(17517)
理学院(17402)
管理学(17069)
管理学院(16997)
研究(10526)
中国(7699)
(7681)
(7482)
财经(6697)
(6176)
经济学(6067)
业大(6031)
科学(5990)
经济学院(5538)
中心(5511)
经济管理(5302)
(5301)
商学(5220)
商学院(5175)
财经大学(5147)
技术(4776)
(4761)
(4478)
师范(4433)
(4316)
基金
项目(34155)
科学(27739)
基金(25637)
研究(25143)
(21779)
国家(21649)
科学基金(19660)
社会(16723)
社会科(15981)
社会科学(15977)
(13989)
基金项目(13834)
自然(12898)
自然科(12657)
自然科学(12656)
教育(12515)
自然科学基金(12418)
(11373)
资助(10494)
编号(9845)
重点(7807)
(7791)
(7705)
(7327)
创新(7206)
国家社会(7092)
教育部(7072)
人文(6981)
(6972)
科研(6794)
期刊
(15172)
经济(15172)
研究(9537)
管理(6932)
(6044)
中国(5477)
技术(5185)
科学(5025)
学报(4968)
大学(4295)
学学(4186)
(3850)
教育(3843)
财经(3134)
统计(2763)
农业(2707)
(2657)
业经(2621)
(2563)
经济研究(2557)
(2511)
金融(2511)
决策(2301)
技术经济(2236)
问题(2210)
理论(2105)
财会(2060)
科技(2032)
实践(1962)
(1962)
共检索到52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高芬  
中高职衔接工作是通过促使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重组和教育资源整合,以有效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支持,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积极贡献。文章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征变化趋势的问题入手,从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等角度剖析中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依据,给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教学教法衔接及学习绩效评估衔接等中高等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具体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佩秋  
针对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衔接不畅等情况,文章提出通过对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统筹规划,解决中高职相互独立、人才培养缺乏一贯性和互补性以及课程有效对接的问题,将"整体设计、分段培养"方案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莅芳  李文博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必然,课程体系建设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当前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佩秋  高芳  
制定系统完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而政策支持、多方参与,目标明确、层级清晰,能力递进、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对点衔接则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从专业人才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实践了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并提出在整体设计、分段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资源共享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济群  
在深入学习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与中职学校共同探索"2+3"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编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抓好衔接,确保"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慧娟  
分析会计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课程设置的不同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进行课程衔接的起点,模块化、体系化是设计课程衔接的关键,合理的教学模式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衔接效果的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江毅  刘敏杰  
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加快建设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现模式。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索式地提出"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并对"3+2"合作的内涵、原则、内容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为院校间"3+2"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标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江苏省教育厅2012开展的试点项目,选择了部分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进行试验。本文从"3+3"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意义、衔接点以及衔接措施等5个方面,介绍了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建柳  
目前,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种模式受到社会各界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基于课程衔接视角设计了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框架,以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为试点进行了人才培养设计与实践,并进行了相关反思。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  
本文基于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3"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实际操作经验,阐述了"2+3"模式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可操作性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期使"2+3"模式得到优化,提升职业教育实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静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纵向递进与横向拓展"的课程衔接思路,构建了"二层次、三类型、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在垂直(继续性)与水平(整合性)的衔接,以达到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吉奎  李从峰  
高职与应用本科"3+2"衔接试点,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3+2"试点项目在人才培养理念、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仍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衔接策略,具体包括:引导地方本科转型,促进人才培养理念贯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实现两阶段课程对接;加强省级政策统筹,调动本科院校的积极性;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加快发展现代高职本科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树明  王继平  周晓刚  
在高职院校与应用本科联合培养建设试点项目基础上,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大学教育的成功经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和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企业职业培训与高校学术教育紧密耦合的高职-本科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嵌入德国职业工种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实施企业主导型工学交替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