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86)
2023(18172)
2022(15643)
2021(14552)
2020(12249)
2019(27842)
2018(27548)
2017(52742)
2016(28580)
2015(32149)
2014(31388)
2013(30733)
2012(28341)
2011(25406)
2010(25244)
2009(22956)
2008(22068)
2007(19413)
2006(16845)
2005(14013)
作者
(80508)
(66948)
(66257)
(63176)
(42561)
(32273)
(30246)
(26172)
(25569)
(23661)
(22886)
(22467)
(21251)
(20909)
(20757)
(20343)
(19950)
(19873)
(19178)
(19053)
(16442)
(16325)
(16235)
(15475)
(14972)
(14800)
(14787)
(14787)
(13494)
(13371)
学科
(112354)
经济(112227)
(81399)
管理(80957)
(66094)
企业(66094)
方法(50491)
数学(43364)
数学方法(42745)
(38469)
中国(29299)
业经(28591)
(27422)
农业(25553)
地方(24687)
(24332)
技术(22534)
(20672)
理论(19458)
(18695)
贸易(18684)
(18092)
(17401)
(16885)
环境(16823)
财务(16813)
财务管理(16775)
(16324)
银行(16265)
企业财务(15829)
机构
学院(393511)
大学(393005)
管理(156928)
(154292)
经济(150916)
理学(136884)
理学院(135384)
管理学(132865)
管理学院(132164)
研究(129930)
中国(95614)
(83200)
科学(82025)
(68659)
(68399)
(63772)
业大(61770)
中心(60233)
研究所(58491)
(57543)
财经(55211)
农业(53071)
(52584)
师范(52000)
北京(51642)
(50295)
(47941)
(46835)
经济学(46006)
技术(42623)
基金
项目(278168)
科学(218948)
研究(203370)
基金(200769)
(175462)
国家(173934)
科学基金(149828)
社会(127800)
社会科(120881)
社会科学(120852)
(110781)
基金项目(107019)
自然(97797)
自然科(95512)
自然科学(95486)
自然科学基金(93773)
教育(93333)
(92333)
编号(83149)
资助(81603)
成果(66364)
重点(62230)
(60794)
(60446)
(60216)
课题(57249)
创新(56258)
科研(53102)
国家社会(52322)
教育部(51738)
期刊
(167188)
经济(167188)
研究(110794)
中国(76206)
(65133)
学报(63791)
科学(59052)
管理(56898)
(51774)
大学(49110)
教育(46194)
学学(46192)
农业(44509)
技术(35621)
(31595)
金融(31595)
业经(30640)
财经(25816)
经济研究(25768)
(22210)
问题(22005)
(21931)
科技(20837)
图书(20655)
(19650)
技术经济(19017)
理论(17725)
现代(17158)
业大(17048)
商业(16932)
共检索到56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如国  张鹏飞  
在分析产业集群创新特征和我国产业集群面临主要问题基础上,从创新能力要素角度建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比较框架"韬",包括技术、吸引力和开放型支持三个方面要素。运用"韬"框架比较分析我国典型高科技产业集群——中关村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硅谷的创新能力,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产业集群普遍面临技术水平偏低、缺乏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以及资本市场缺少对创新企业战略性长期资金支持的问题。根据"韬"框架的分析结果提出提升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段玉厂  傅首清  
人才循环是创新型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需要探索人才循环机制。中关村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从创新创业人才转化为天使投资人并继续支持创新创业等五种人才循环模式,与硅谷的比较分析表明,硅谷创新创业人才循环是在循环经济、文化环境、政策制度和天使投资形成机制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实现的,但中关村在这几个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驱动机制。从文化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琪  姜慧  
从科技角度入手,通过对比我国中关村和美国硅谷两大科技园地的发展情况,从侧面反映了两国在创新政策上的不同。我国若想在2020年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还有许多改进的余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锐  冯奎  王涛  
本文通过高技术企业集群内创业投资者及创业企业子群历时性关联和共时性关联的分析,论述了创业投资者决策的集群依赖性。并基于创业投资者决策的STAR模型,比较了中关村与硅谷创业投资者及创业企业子群关联特征,揭示了中关村创业投资者决策行为及决策效果与硅谷的差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英豪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发展从总量增长型向效益型转变创造了条件。美国硅谷是世界的一个"奇迹",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纷纷效仿美国建立高科技园区。本文以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为例,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差异,并针对我国高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扈瑞鹏  马玉琪  赵彦云  
文章基于2011年-2014年中关村科技园数据,采用Rome-Jones知识生产函数和随机前沿模型方法,测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R&D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23%和0.27%;金融支持、政府扶持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规模对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产业集中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晨晨  许路  
高新集聚创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地和辐射源,特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文章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赋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方法:FA-AHP组合赋权法,并对中关村高新区2001年-2015年的创新数据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并认为高新集聚区应在7个主要方面着力发展其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晨晨  许路  
高新集聚创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地和辐射源,特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文章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赋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方法:FA-AHP组合赋权法,并对中关村高新区2001年-2015年的创新数据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并认为高新集聚区应在7个主要方面着力发展其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晨晨  许路  
高新集聚创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地和辐射源,特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文章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赋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方法:FA-AHP组合赋权法,并对中关村高新区2001年-2015年的创新数据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并认为高新集聚区应在7个主要方面着力发展其创新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碧琴  顾磊  
通过对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出创新资源的投入以主体要素和服务支持要素为基础,并形成有效的创新资源产出,作用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其次,运用DEA评价模型,以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代表,对其进行了创新能力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测定,并根据DEA效率与规模计算输出结果,提出宁波提升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才盛  
文章从服务外包创新集群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出发,通过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创新集群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了6个园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各个园区的创新集群能力。并以宁波数字科技园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创新集群能力,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卫东  吴晨曦  赵红  
本文选取中关村2008-2013年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各个子系统和整体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得出历年各子系统以及整体创新生态系统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研究发现,在2008-2013年间,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与中关村近几年"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中关村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四个子系统的协同创新下,其创新能力得以稳步提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傅咛  魏立萍  
文章建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了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并不高,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松散、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集群产业链短、配套能力欠缺是制约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曙虹  黄丽  杜德斌  
该文首先总结了三螺旋理论中大学、企业、政府三类创新主体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解析各创新主体和要素的特征以及创新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以硅谷为例,从实践上深入探究这一独特、高效且持续引领创新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构过程和机理。研究认为硅谷创新体系的形成是各种创新主体、要素与创新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其中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引擎"企业、奋发有为的政府是硅谷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密集的风险投资、大量的专业性服务机构、各种行业协会和非正式社交网络为重要的支撑要素并催化各类创新活动的产生,完善的创新基础设施和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孕育了硅谷持续创新的土壤。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微微  
创新集群建设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关村创新集群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引领我国发展的创新高地。本文在对复杂网络理论与创新集群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复杂网络演化过程,并总结其发展规律,对于指导我国创新集群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