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3)
- 2023(13891)
- 2022(11611)
- 2021(11279)
- 2020(9292)
- 2019(21579)
- 2018(21665)
- 2017(39556)
- 2016(22744)
- 2015(26107)
- 2014(26545)
- 2013(24964)
- 2012(22842)
- 2011(20486)
- 2010(20727)
- 2009(18461)
- 2008(18231)
- 2007(16509)
- 2006(13942)
- 2005(12277)
- 学科
- 济(79085)
- 经济(79007)
- 管理(60133)
- 业(51924)
- 企(42034)
- 企业(42034)
- 方法(39417)
- 数学(35100)
- 数学方法(34555)
- 财(27460)
- 中国(26787)
- 农(23817)
- 教育(23406)
- 学(18930)
- 理论(18151)
- 地方(16907)
- 业经(16881)
- 农业(15446)
- 环境(15048)
- 制(14841)
- 贸(14162)
- 贸易(14156)
- 易(13753)
- 务(13654)
- 财务(13604)
- 财务管理(13556)
- 教学(13326)
- 和(13306)
- 企业财务(12786)
- 技术(12763)
- 机构
- 大学(307622)
- 学院(305010)
- 济(112403)
- 管理(110823)
- 经济(109643)
- 研究(98646)
- 理学(95744)
- 理学院(94616)
- 管理学(92586)
- 管理学院(92001)
- 中国(68406)
- 京(65061)
- 科学(61408)
- 财(56597)
- 范(50535)
- 师范(50131)
- 所(48753)
- 江(48011)
- 农(46848)
- 中心(46349)
- 业大(44342)
- 研究所(44235)
- 财经(42992)
- 北京(41252)
- 教育(40460)
- 师范大学(40186)
- 经(38895)
- 州(38183)
- 技术(37771)
- 农业(36591)
- 基金
- 项目(202954)
- 科学(159490)
- 研究(156424)
- 基金(141275)
- 家(121328)
- 国家(120165)
- 科学基金(102883)
- 社会(94459)
- 社会科(89190)
- 社会科学(89166)
- 省(83140)
- 教育(80770)
- 基金项目(74559)
- 划(70483)
- 编号(67824)
- 自然(64923)
- 自然科(63292)
- 自然科学(63273)
- 自然科学基金(62083)
- 资助(57467)
- 成果(57052)
- 课题(49529)
- 重点(47174)
- 部(45766)
- 发(44712)
- 创(42586)
- 年(41033)
- 项目编号(40761)
- 教育部(39925)
- 大学(39861)
- 期刊
- 济(120360)
- 经济(120360)
- 研究(94693)
- 教育(70019)
- 中国(67637)
- 财(47670)
- 学报(45454)
- 农(41111)
- 科学(39690)
- 管理(37347)
- 大学(36078)
- 技术(32859)
- 学学(31766)
- 农业(28162)
- 融(21454)
- 金融(21454)
- 财经(21002)
- 业经(20922)
- 职业(18817)
- 经济研究(18754)
- 经(18062)
- 图书(17442)
- 问题(15967)
- 业(15070)
- 版(14654)
- 统计(13868)
- 技术经济(13867)
- 财会(13789)
- 坛(13710)
- 论坛(13710)
共检索到451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曜
"课程思政"的实施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态信仰、生态文明行为不够理性,教育实效有限。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 生态文明 教育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根红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相融合,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够加强高校学生的生态实践能力,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态文明氛围,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与认同感。文章对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衡阳市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整合及实施途径进行选择。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态文明教育 融合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香妹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缺失是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就成为了实践教育的主要通道。高校实施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可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研修活动、建立实践基地、建立线上平台等措施。让高校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激发生态保护的热情,在亲身经历中培养生态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意识到自身肩负着生态保护使命感,为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高校 体验式 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其生态文明素养高低是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尺。文章以"美丽中国"战略思想对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为切入点,总结提炼出当前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生态教育资源、建设生态校园、创新活动形式、培育低碳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中国 高职院校 生态文明 教育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正林
高校以传承和创新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重要文化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应当充分有效地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在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缺乏生态保护内涵,忽视生态保护规范。反思市场取向、学科壁垒和科技理性的办学模式所导致的生态文明教育困境,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自觉性,我国高校才能切实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科学技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傅冀耀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旨在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大学生逐渐树立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分析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生态文明 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根红 彭志红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层面的重要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方可实现,要求人们具备生态文明意识,主动参与建设。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大业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针对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建设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
“课程思政”理念 生态文明教育 课程标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建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新文明形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论述了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生态伦理缺失的现状,探寻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思想品德 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彦彦 姜艳文
文章首先阐述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有效融合研究的意义。然后指出了生态文明教育与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态文明教育中缺乏相关的实践教育,缺少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最后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与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有效融合的策略: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建设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雪婷 张海丰 吴云飞 裴魏魏 庞芳
科教兴国背景下培养高校课程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去探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履行教师的根本职责——立德树人。在教学环节中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评价的构建、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出发进行课程思政的切入,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霞 仇玉斌
我国农民人口众多,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农民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因此,需要在农村中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增强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使其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本文从加强农民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注重农民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强化农民生态文明实践教育、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农民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农民发展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农业 新农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平芳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本文在探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重新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全球生态意识和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科研活动等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志丹
"绿猫"理论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绿色国家"。绿色发展,是中国必然的抉择。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绿色科技研究与创新,还能辐射和带动公众绿色观念的形成。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也丰富着"绿猫"理论的内涵,切实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
“绿猫”理论 高校 生态文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付鹏
“宁波帮”精神是宁波商人在长期的经营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先进的群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家国情怀和奉献社会是“宁波帮”精神的鲜明特征。将“宁波帮”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引导价值,有利于解决传统的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知识与育人协同支撑不强、思政素材缺乏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建立健全地探索“宁波帮”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多角度发力探索。
关键词:
“宁波帮”精神 课程思政 地方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华 杨璐
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是其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丰富德育内容、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回归教育本真、倡导“全人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定位不明、育人目标不精、教学方法不新、教学资源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课程建设应明确课程定位,跨越学科藩篱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精准育人目标,明晰基于学段进阶式教育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成长的生态文明教育手段;优化课程资源,构建基于视点的分层递进教育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