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53)
2023(22491)
2022(18966)
2021(17686)
2020(14875)
2019(33895)
2018(33510)
2017(63909)
2016(34611)
2015(38912)
2014(38310)
2013(37674)
2012(34773)
2011(31164)
2010(31630)
2009(29377)
2008(28237)
2007(25239)
2006(22322)
2005(20022)
作者
(98303)
(81856)
(81197)
(77165)
(52245)
(39332)
(36910)
(31898)
(31142)
(29406)
(27914)
(27692)
(26088)
(26072)
(25210)
(25121)
(24285)
(23868)
(23510)
(23503)
(20344)
(20153)
(19916)
(18860)
(18296)
(18285)
(18213)
(18161)
(16516)
(16230)
学科
(143395)
经济(143248)
(113501)
管理(107727)
(99337)
企业(99337)
方法(61666)
数学(50807)
数学方法(49964)
中国(42551)
(41196)
业经(39543)
(39385)
地方(32774)
(29889)
金融(29886)
(29513)
(29469)
银行(29419)
农业(28566)
(28310)
理论(27417)
(27258)
(27226)
财务(27155)
财务管理(27109)
技术(27071)
企业财务(25690)
(24369)
贸易(24345)
机构
学院(483270)
大学(480010)
(193453)
管理(191534)
经济(189167)
理学(163995)
理学院(162173)
研究(160197)
管理学(159111)
管理学院(158215)
中国(126696)
(103534)
科学(97898)
(90605)
(79906)
(79241)
中心(74645)
(73890)
研究所(72182)
财经(71425)
业大(70698)
北京(65755)
(64875)
(63699)
师范(63071)
农业(61594)
(60172)
(58646)
经济学(57492)
技术(53099)
基金
项目(322178)
科学(254151)
研究(237742)
基金(231910)
(201487)
国家(199689)
科学基金(172855)
社会(149226)
社会科(141389)
社会科学(141350)
(127720)
基金项目(122061)
自然(112029)
教育(110468)
自然科(109518)
自然科学(109494)
自然科学基金(107538)
(106407)
编号(97814)
资助(96015)
成果(78884)
重点(72206)
(70846)
(70320)
(69255)
课题(67980)
创新(64190)
国家社会(61034)
科研(61033)
教育部(60543)
期刊
(218127)
经济(218127)
研究(143296)
中国(102136)
管理(76235)
(72464)
(72463)
学报(72244)
科学(68328)
教育(59751)
大学(56027)
学学(52537)
(52179)
金融(52179)
农业(49690)
技术(48335)
业经(37446)
财经(34977)
经济研究(33812)
(30189)
(28562)
问题(27958)
技术经济(26090)
图书(24729)
科技(23466)
统计(22746)
现代(22450)
(22179)
理论(21859)
商业(21706)
共检索到735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蕊  张肃  王含  
依托"融知发酵"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划分为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静态指标和基于发酵反馈过程的动态评价指标,对吉林省机器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基于静态评价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需要增强知识母体的培育与供给,通过引进专业化人才,积极改善知识环境,努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基于动态评价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需要将重心更多地关注于知识技术转化和技术产品转化这两大发酵反馈过程,对发酵反馈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好相应引导,以便企业更加顺利地实现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开际  易聪  
基于TRIZ理论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依据TRIZ原理从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和社会效益能力五个角度构建,每个指标依照企业经营成果指标计算得出,评价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并基于J2EE技术实现,采用某省企业技术中心数据,得到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实用性极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孔峰  贾宇  贾杰  
VIKOR法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折衷方法。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VIKOR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4家企业进行了横向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存斌  鲁平  
以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并根据其特点,通过对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建立一套能源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利用云模型在电力企业技术能力评价上,构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企业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型的正确性,提出提高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智勇  覃锋  
文章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准确定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改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郑丕谔  
通过对企业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辨析,本文认为,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获取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严格相关,通过分析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内经营的特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就可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的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实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辛雅儒   申晨   冯锐   马永喜  
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为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CEO绿色经历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沪深A股上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据,实证检验了机器人应用、CEO绿色经历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具有绿色经历的企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越强。机器人应用通过提升企业效率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且CEO绿色经历促使机器人应用引发的技术创新偏向于绿色技术创新。此外,在环境规制约束更强的地区和重污染行业,企业CEO绿色经历正向调节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在CEO绿色经历视角下探讨企业应用机器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杨敏  彭语冰  崔婷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进行了界定,然后运用AHP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EA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分布特征,提出了技术创新区域差异化战略和创新辐射型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刘韬  
文章提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显示突变级数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模型不需要计算任何指标权重,只根据评价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鹏   梁琳   齐荻  
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劳动力的重要替代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创造性破坏的环境,其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既可通过提升高素质人才需求、改善劳动力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财务风险较高、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范畴,对推动企业劳动力要素转变、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及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红娜  孙钦琦  
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的特点与经典高频指标,通过评价指标的海选、初选、理性补充三个步骤构建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云模型评价法的五个步骤: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各指标的云模型、建立多层综合评价云模型、判断综合云模型是否为最终的评价云模型。为验证该评价框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选取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框架能够为有效评价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进而制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向波  李叔涛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林雷芳  
应用因子分析理论提出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而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其采取有效策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宗强  吴志岩  许庆瑞  
文章以调研的制造企业为原型,通过抽象构建了一个能力发展演变的系统动态模型,通过对能力解构与仿真研究资源投入与能力动态变化关系,指出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制造能力仍是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的基础,而整合能力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杠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