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4)
2023(15844)
2022(13414)
2021(12532)
2020(10456)
2019(23783)
2018(23394)
2017(45359)
2016(24049)
2015(26549)
2014(25494)
2013(24902)
2012(22508)
2011(19834)
2010(19515)
2009(17455)
2008(16770)
2007(14523)
2006(12022)
2005(10168)
作者
(62348)
(52252)
(51922)
(49394)
(33263)
(25177)
(23599)
(20221)
(19767)
(18414)
(17666)
(17455)
(16577)
(16092)
(16080)
(15762)
(15639)
(15421)
(14915)
(14859)
(12723)
(12585)
(12484)
(12004)
(11711)
(11537)
(11444)
(11167)
(10274)
(10246)
学科
(96534)
经济(96457)
(73465)
管理(73221)
(62193)
企业(62193)
方法(43338)
数学(37676)
数学方法(37182)
(26786)
中国(24851)
(24392)
业经(23444)
地方(21884)
技术(20911)
农业(18380)
(17944)
(16656)
(16641)
贸易(16630)
(16141)
(15982)
财务(15936)
财务管理(15905)
理论(15345)
企业财务(15098)
(14502)
产业(14284)
(14107)
(14096)
机构
学院(320365)
大学(318033)
(134137)
经济(131634)
管理(131547)
理学(115379)
理学院(114187)
管理学(112402)
管理学院(111743)
研究(100975)
中国(75250)
(64327)
科学(59614)
(59279)
财经(48235)
中心(47549)
(47061)
(46229)
(45871)
业大(44929)
(43972)
研究所(43049)
(41214)
经济学(41086)
师范(40799)
北京(38957)
(37913)
经济学院(37155)
(36992)
财经大学(36134)
基金
项目(227241)
科学(182807)
研究(168453)
基金(167454)
(144340)
国家(143130)
科学基金(126237)
社会(109916)
社会科(104457)
社会科学(104435)
(90250)
基金项目(89434)
自然(81280)
自然科(79524)
自然科学(79507)
自然科学基金(78143)
教育(78031)
(74867)
编号(66864)
资助(66409)
(52111)
成果(52098)
重点(50766)
(50368)
(49882)
创新(47973)
课题(45956)
国家社会(45703)
教育部(44253)
人文(43804)
期刊
(139922)
经济(139922)
研究(87884)
中国(59702)
管理(50644)
(46668)
科学(43999)
学报(43206)
(40893)
大学(34564)
教育(33807)
学学(32624)
技术(30164)
农业(28225)
(25967)
金融(25967)
业经(24621)
财经(23098)
经济研究(22800)
(20034)
问题(18517)
科技(16353)
技术经济(16296)
(16139)
现代(15411)
商业(15016)
(14230)
(14192)
统计(13913)
(13868)
共检索到454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建华  马瑞俊迪  姜照华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文文   李垚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强  赵飞  廖三三  刘素清  
[目的/意义]分析资源配置对高校科技产出的影响,有助于发现高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着力点。[方法/过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首先对我国在该产业领域的科技论文和专利产出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车辆工程专业全国排名前10的高校的相关科研产出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一步分析这10所高校人力、经费、科技服务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对其科技创新产出的推动和影响。[结果/结论]科技服务作为一种无形生产力,在推动科技产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以图书情报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各种科技支撑服务。因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长海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政府行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经济群落中"创新型"企业的比例与两类产业协同创新的程度紧密相关,政府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保障机制或法制因素十分重要,政府对企业创新的奖励和对不创新企业的处罚行为能够促进企业进行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亮  任慧维  
考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包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模型,研究分散决策和一体化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分析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创新能力对电池供应商和汽车生产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并设计可以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机制,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消费者的续航能力需求交互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一体化决策可以实现产业链收益最大化,更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发展;创新成本分摊机制和创新补贴机制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体化决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  李波  
建立以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博弈主体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稳定策略分析可知,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各方保持协同治理的核心;同时加入一些奖励惩罚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对各主体具有激励作用,政府的监管,则进一步优化对企业间的协同治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光东  武博  孙天元  
该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模块化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型。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从完善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政府积极参与等方面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从而推动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阳芳娟  万军  
运用两阶段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效率及各子阶段对应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效率水平偏低,而债权筹资效率相对低下是其主要原因;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两阶段效率逐渐趋向双重高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长令  马犇  杜玖玉  
该文通过对A-U模型的拓展,构建了一个消费者、新产品和支持政策共同演化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典型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的经验,对我国新兴产业市场演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通过实行市场开放政策和营造多元化的市场,不仅能够增加消费者数量,还能提高潜在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知晓程度,实现其数量快速增加;2.在新产品市场化初期,资金补贴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产品的成本,加快辅助设施建设进程,促进潜在消费者向消费者转变。为加快新兴市场培育,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破除消费者和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营造开放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新产品购买、使用及辅助设施建设等资金补贴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