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9)
- 2023(13141)
- 2022(10911)
- 2021(10778)
- 2020(8368)
- 2019(19536)
- 2018(19293)
- 2017(34235)
- 2016(19242)
- 2015(21447)
- 2014(21516)
- 2013(20017)
- 2012(18151)
- 2011(15950)
- 2010(15831)
- 2009(13582)
- 2008(12948)
- 2007(11299)
- 2006(9378)
- 2005(8159)
- 学科
- 济(62918)
- 经济(62854)
- 管理(50544)
- 业(45234)
- 企(37708)
- 企业(37708)
- 方法(30160)
- 数学(26003)
- 数学方法(25556)
- 财(24589)
- 中国(24362)
- 教育(22664)
- 农(19183)
- 理论(16524)
- 业经(15219)
- 学(14119)
- 地方(12726)
- 农业(12573)
- 制(12430)
- 务(11636)
- 财务(11590)
- 财政(11589)
- 财务管理(11551)
- 贸(11521)
- 贸易(11511)
- 技术(11452)
- 教学(11340)
- 易(11223)
- 企业财务(10921)
- 和(10524)
- 机构
- 大学(245303)
- 学院(243440)
- 管理(90480)
- 济(90277)
- 经济(88166)
- 理学(78393)
- 理学院(77480)
- 研究(76242)
- 管理学(75980)
- 管理学院(75470)
- 中国(53020)
- 京(50871)
- 财(48177)
- 科学(43836)
- 范(41991)
- 师范(41719)
- 江(37504)
- 财经(36082)
- 中心(35965)
- 教育(35924)
- 所(34939)
- 师范大学(33917)
- 经(32957)
- 北京(32064)
- 研究所(31264)
- 业大(30613)
- 技术(29895)
- 州(29456)
- 农(29374)
- 经济学(28596)
- 基金
- 项目(163960)
- 研究(131765)
- 科学(131360)
- 基金(115623)
- 家(97884)
- 国家(96861)
- 科学基金(84514)
- 社会(82116)
- 社会科(77525)
- 社会科学(77510)
- 教育(68872)
- 省(65779)
- 基金项目(60420)
- 编号(57218)
- 划(56202)
- 自然(50983)
- 自然科(49827)
- 自然科学(49818)
- 自然科学基金(48896)
- 成果(48089)
- 资助(45426)
- 课题(41464)
- 重点(38035)
- 部(37986)
- 发(36126)
- 创(35453)
- 项目编号(35226)
- 年(35046)
- 教育部(34192)
- 性(33737)
- 期刊
- 济(96490)
- 经济(96490)
- 研究(79912)
- 教育(62528)
- 中国(55879)
- 财(41082)
- 管理(33508)
- 学报(31893)
- 科学(28949)
- 大学(27105)
- 技术(27076)
- 农(25878)
- 学学(23582)
- 农业(17901)
- 财经(17880)
- 融(17337)
- 金融(17337)
- 职业(16932)
- 业经(16510)
- 经(15490)
- 经济研究(15301)
- 图书(13956)
- 问题(12370)
- 坛(11638)
- 论坛(11638)
- 财会(11447)
- 版(11241)
- 技术教育(11098)
- 职业技术(11098)
- 职业技术教育(11098)
共检索到364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晓林
基于智慧校园建设背景,对学生群体与个体进行思想、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信息的精准把握已成为可能,尤其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精准把握学生状态并实施精准教育举措具有充分可行性。顺应上述背景,“精准思政”理念被学界提出和逐步应用,并在提升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立足于精准思政理念,就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展开了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毅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其中,话语是核心,是关键,同样,在高校思政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话语,而从话语切入也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领域的研究视角。面对新时代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冲突,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必须坚持因时而化、因事而新,科学着眼于新时代的新要求,才能提升思政教育传播的效果。在此背景下,由张翼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为研究对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飞宇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利益体制以及价值伦理都在发生着深层次变化。新时代背景下,部分不良社会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严重影响着众多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拥有较为强烈的主体思维,需高校予以正确引导,需社会予以高度关注。因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奎儒
高校在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应当将德育和智育进行协同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在实施“五育并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将“五育并举”的内在逻辑思维应用到思政课程中,也应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实现德育和专业教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五育并举理念和专业课程的融合。由邱仁富老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该书共十一章内容,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方面,分别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性、时代性、针对性、亲和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此外,在书的下篇中,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举措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五育并举”工作的融合。整体阅读该书发现,知识点全面,观点明确,理论与案例衔接合理,有助于指导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五育并举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静漪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加强与第一课堂的融合既是题中之意,也是大势所趋。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新格局,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时代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发挥引领功能和导向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方向指引。未名湖畔好读书,大师身旁宜聆教。坚持经典阅读是大学教育的正道,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北京大学百余年来大师云集,经典充栋,有着良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钟蒙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影响着最终的教育质量,对于提升育人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新时期,高校要创新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形式,必须重视亲和力这一教育要素,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深入分析影响亲和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足的根源,进而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提升策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与生命力,发挥良好的教育成效。由雷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一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从哲学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哲学意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干扰,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增强个人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宏观上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利于传播主流思想、传递社会正能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保持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和促进国家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全球科学技术的交流,加速了各国经济依存度,但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康
<正>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军,其素质水平直接关乎未来中国发展水平。基于大学生培育重要性,高校亟须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顺应新时期推动思政育人策略优化,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综合素养。由韩艳阳、胡晓菲和肖丽霞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立足于新的时代特征对高校育人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为相关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新龙
教育关乎民族发展和国家强盛,能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运行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高校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全面了解新时期我国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为受教育者创设良好的政治环境,以此促进学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全面把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红霞
在课程思政的育人战略背景下,钢琴课教学需要打破艺术教学“孤岛化”现象,将思政教育融入钢琴专业教学,将育才与育人相统一,从而培育德艺双馨的钢琴艺术人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死板、教学载体单一等问题。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现钢琴课与课程思政双向融合,有助于破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打造全新的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单春晓、延诺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路径选择》一书,聚焦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构建必要性、建立的主要原则、国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思考等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澍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指社会治理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要以法治为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用法治的方法解决问题与矛盾,提升我国社会的公平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在实现法治前提下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法律救济的途径必须要强化保障。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工作是思政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必须要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为思政教育法制工作的构建路径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文
当下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拓展其教育渠道,已经成为新的历史阶段所面对的新课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客观要求,以及服务和谐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功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是必然趋势。由赵汉杰撰写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及新媒体路径的实践探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和利用现代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全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 媒体教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桂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抓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从多方面入手,如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网和心理档案系统为核心的学生思想动态交流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师德建设和党团组织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等,形成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仓伟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必要行业。基于社会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衍生了新型的教学形态。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应对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极力促进对建设人才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展开多媒体教学,以此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就高校思政课程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一般以理论课程为主,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思政课程的枯燥与乏味。另外,当下我国思政课程明确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部分内容作为其理论知识基础,内容涵盖了历史与政治领域的历史事件与政治事件,教学上需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如政治事件新闻短片、近代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政治理论家的采访等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光辉 李梅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正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无形中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应对措施,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体验路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实践探索——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评《新时代红色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
思想政治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实现路径——评《以人为本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
大学生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思政教育探析——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
社会变迁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兼评《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途径探索研究》
智能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