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52)
- 2023(19835)
- 2022(16134)
- 2021(14905)
- 2020(12185)
- 2019(27568)
- 2018(27258)
- 2017(52394)
- 2016(27648)
- 2015(30525)
- 2014(30208)
- 2013(29780)
- 2012(26989)
- 2011(24015)
- 2010(24070)
- 2009(22146)
- 2008(21688)
- 2007(19647)
- 2006(17395)
- 2005(15626)
- 学科
- 济(118617)
- 经济(118398)
- 业(103669)
- 管理(88186)
- 企(84204)
- 企业(84204)
- 农(49873)
- 方法(45902)
- 业经(37043)
- 中国(36783)
- 数学(36375)
- 数学方法(35962)
- 农业(33417)
- 财(32475)
- 地方(28061)
- 制(24990)
- 技术(23953)
- 务(21701)
- 财务(21645)
- 财务管理(21610)
- 贸(20871)
- 贸易(20850)
- 企业财务(20465)
- 理论(20385)
- 易(20230)
- 和(20100)
- 银(19043)
- 策(19036)
- 银行(19026)
- 行(18364)
- 机构
- 学院(385749)
- 大学(377855)
- 济(163731)
- 经济(160430)
- 管理(156255)
- 理学(133876)
- 理学院(132574)
- 管理学(130632)
- 管理学院(129886)
- 研究(124161)
- 中国(98509)
- 京(78503)
- 财(74479)
- 科学(71805)
- 农(67528)
- 江(60214)
- 所(59599)
- 中心(59534)
- 财经(58495)
- 业大(55121)
- 研究所(53350)
- 经(53184)
- 农业(51113)
- 范(50002)
- 师范(49582)
- 经济学(48839)
- 北京(48812)
- 州(47931)
- 院(44792)
- 经济学院(43949)
- 基金
- 项目(255881)
- 科学(205225)
- 研究(195402)
- 基金(185839)
- 家(158936)
- 国家(157393)
- 科学基金(138361)
- 社会(128674)
- 社会科(121238)
- 社会科学(121205)
- 省(102428)
- 基金项目(98508)
- 教育(88599)
- 自然(85210)
- 划(83741)
- 自然科(83318)
- 自然科学(83303)
- 自然科学基金(81861)
- 编号(81077)
- 资助(72557)
- 成果(64453)
- 发(59701)
- 创(57803)
- 重点(56558)
- 部(56464)
- 课题(54702)
- 创新(53256)
- 国家社会(53167)
- 制(50261)
- 人文(49358)
- 期刊
- 济(192406)
- 经济(192406)
- 研究(112802)
- 中国(83330)
- 农(67713)
- 管理(61957)
- 财(59098)
- 科学(51646)
- 学报(50383)
- 农业(45641)
- 教育(43400)
- 大学(41204)
- 融(39805)
- 金融(39805)
- 学学(38633)
- 业经(37374)
- 技术(37330)
- 财经(28843)
- 经济研究(28410)
- 问题(25794)
- 经(24997)
- 业(24431)
- 技术经济(20804)
- 图书(19191)
- 世界(18684)
- 商业(18647)
- 科技(18646)
- 现代(18634)
- 版(18025)
- 贸(17508)
共检索到590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俏 王建华
"社区意识与理念"对于发展与完善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启示与指导意义。然而,从现实情形来看,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了多主体共同参与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格局,但服务农户的效果远没有实现,尤其是随着政府部门与企业资本向农村地区的不断渗透,政府与企业的控制力量不断加强,而农村社区内民间组织的服务功能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文章认为社区开发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路径,并详细论述了具体开发思路。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社区开发 创新 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熙 夏杰长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广初的泛我农而国村深制农刻度村的变自制迁度19是7变8在迁年政。实蔡府行立对改雄农革(村2以0控0来9制),认经有为历所,"了减改极弱和革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蔚然 刘萍 郭洁
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必须着眼于小农户的需求,明确其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这既是时代命题,更是现实任务。对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紧密衔接。立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面对现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结合小农户对服务产业、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等方面,促进小农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高效融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俏 王建华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对美国、欧洲以及亚洲邻近国家和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分析与总结,设计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强调在体系建设中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和引入社区理念,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提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双包为主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力推动着我国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就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下发展起来并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年来社会化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农户间、农户与集体、国营经济部门间自发协作联合,以解决对社会化服务的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建仿 胡森森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应链构建实质上是一项龙头企业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主张、目标市场、价值网络、客户关系、成本与收益模式是构成该新型商业模式的五大要素。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形式的供应链取向,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其驱动机制包括连接、聚合、协调、互动和共享。透过新希望六和、安徽农服两个典型案例,揭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应链构建的关键点和基于要素与机制有机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演化过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俏 王建华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保障机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强调要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可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成为确保现代农业顺利实现的主要辅助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三农问题"对社会化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温国强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理论、历史与实践视角,系统阐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逻辑;从市场发展与政策支持出发,重点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现实阻滞;以消解现实阻滞为基本导向,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在市场供需匹配与政策体系优化的相互影响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是农业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互促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仍然面临存量需求整合困难与增量需求显化不足并存、服务供给主体自生能力不足、本土化发展迟缓与供给结构性失衡并存的市场短板,以及战略性支持不足、政策落实不佳、联动机制不健全和政策绩效有限的政策短板。因此,必须以突破双重短板为重点优化存量需求,拓展增量需求,进一步构建市场供需均衡、政策引导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声扬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措施。一、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永生 张德元 汪侠
[目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考量绿色发展的重要表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的经验性路径和政策性选择,对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助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投入产出纬度法、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别测算了样本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深入探究了微观场域下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路径,以及农户要素禀赋在其间可能的作用,并通过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研究发现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行为的重塑能力,会随着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引起农业经营活动的空间高效集聚与农业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呈现出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规模化、资本化与技术化特征,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隐形壁垒”,打破农业技术辐射扩散的“玻璃幕墙”,呈现出双轮驱动的提升模式,共同实现了农户层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绿色农业技术变化的提高。(2)这种影响呈现非线性特点,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最终表现为社会化服务的线性正向效果,共同驱动了农户层面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农户的要素禀赋与社会化服务存在互补作用,强化了社会化服务绿色效应的路径依赖,且这种调节影响也存在门槛。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农户要素禀赋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其跨越门槛值的难度,为之后的社会化服务借助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绿色农业技术变化两条路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现实保障和长效机制。[结论]研究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提升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需要继续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子 张建 诸培新
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提升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利用2017年江苏省两县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引入交互项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规模及两者匹配作用3方面考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生产规模存在负相关,小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规模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上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不同规模农户的技术效率提高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规模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小农户。因此,从帮助和引领小农与农业现代化对接的目标出发,应在持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同时,加强小农生产的组织化建设,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技术效率的提升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佩民 孙振玉 梁艳
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是指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兴办的、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相对于农业部门的独立产业部门,从总体来说,应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农业社会化最早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其含义是"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列宁全集》第1卷,145页)。但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个概念,是中国提出的。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后,农村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开始产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春海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由形态、结构和性质各异的子系统构成的多元化系统结构。通过对国外经验的梳理和对中国实践模式的总结,构建以服务要素配置为切入点,包含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位一体"分析框架,来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理。并以机制框架对照实地调研,检视当下发展面临的约束,主要源于构成要素积累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从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创新建设路径的关键点入手,提出须改进相关制度设计,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机制、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暴丽艳
为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必须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供销社具有特殊的组织形式、悠久的历史传统、与农民的天然联系、无形的品牌优势、遍布农村的营销网络和强大的政策支持等条件,有能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承担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龙书芹
本文在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简单评析的基础上,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探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研究的新的研究路径,即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能克服以往大多数研究中泛泛而论的弱点,根据定量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构、运作策略和相关具体建议。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研究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