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6)
2023(3792)
2022(3267)
2021(3214)
2020(2819)
2019(6533)
2018(6453)
2017(13095)
2016(6734)
2015(7393)
2014(7131)
2013(6876)
2012(5817)
2011(4904)
2010(4450)
2009(3806)
2008(3245)
2007(2240)
2006(1504)
2005(1035)
作者
(15421)
(12939)
(12885)
(12156)
(8197)
(6054)
(5901)
(5150)
(4944)
(4528)
(4332)
(4217)
(3936)
(3895)
(3799)
(3772)
(3740)
(3635)
(3597)
(3555)
(3027)
(2980)
(2948)
(2934)
(2890)
(2871)
(2700)
(2589)
(2578)
(2576)
学科
(28494)
经济(28466)
(21903)
管理(21492)
(19278)
企业(19278)
方法(18090)
数学(16602)
数学方法(16380)
(7631)
(6157)
业经(6019)
(5676)
财务(5654)
财务管理(5650)
企业财务(5387)
技术(5288)
中国(5239)
(4810)
贸易(4809)
(4708)
农业(4221)
(4203)
环境(4109)
地方(4000)
(3974)
理论(3736)
技术管理(3621)
(3329)
(3032)
机构
学院(83393)
大学(83039)
管理(40237)
(37477)
经济(37015)
理学(36314)
理学院(36051)
管理学(35603)
管理学院(35448)
研究(20592)
中国(15333)
(15289)
(15151)
财经(13306)
(12321)
业大(11825)
经济学(11654)
科学(11333)
经济管理(10946)
中心(10878)
商学(10859)
商学院(10760)
经济学院(10718)
财经大学(10276)
(9964)
(9263)
(8703)
师范(8631)
北京(8488)
(7872)
基金
项目(66233)
科学(54440)
基金(51014)
研究(49021)
(43303)
国家(42988)
科学基金(39295)
社会(33223)
社会科(31719)
社会科学(31711)
基金项目(27853)
(25817)
自然(25807)
自然科(25284)
自然科学(25280)
自然科学基金(24827)
教育(22583)
(21293)
资助(20112)
编号(19051)
(15293)
(15187)
重点(14548)
国家社会(14177)
创新(14050)
人文(13995)
教育部(13787)
(13743)
科研(13331)
成果(13186)
期刊
(31285)
经济(31285)
研究(19424)
管理(14080)
(12005)
科学(9760)
中国(9651)
学报(9026)
技术(8242)
大学(7750)
学学(7511)
(7121)
财经(6232)
业经(5603)
农业(5277)
(5268)
(5241)
金融(5241)
经济研究(5130)
教育(4818)
理论(4777)
技术经济(4582)
问题(4509)
实践(4497)
(4497)
财会(4262)
统计(3925)
科技(3833)
商业(3683)
(3670)
共检索到101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包翼  吴君民  胡淼  
一、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现状(一)传统企业收益分配模型及其问题"股东至上论"的传统企业收益分配模型(如图1所示)占据了当前各种社会形态实际分配的主流地位。许多学者分别从主观风险偏好差异、团队生产理论以及资产专用性等方面,论述"资本雇佣劳动"、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独享剩余价值的合理性。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也是根据上述思想进行分析设计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莺  
从EVA量化模型角度,将物流企业人力资本收益进行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并利用层次分析结构来确定人力资本中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次对企业收益的贡献率,为物流企业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晓甦  李丹丹  马烈  叶青慜  
公众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对象,对PPP项目的成功产生重要影响。从公众角度出发,将顾客感知引用到公共项目公众感知中,探讨公众感知对公共价值的影响机理,同时对公众感知驱动因素进行指标量化。基于公众感知建立PPP项目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的三方收益分配模型,并将公众收益作为资源要素投入到下一感知时段,从根本上约束利益相关方以保障公共项目公益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晓甦  李丹丹  马烈  叶青慜  
公众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对象,对PPP项目的成功产生重要影响。从公众角度出发,将顾客感知引用到公共项目公众感知中,探讨公众感知对公共价值的影响机理,同时对公众感知驱动因素进行指标量化。基于公众感知建立PPP项目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的三方收益分配模型,并将公众收益作为资源要素投入到下一感知时段,从根本上约束利益相关方以保障公共项目公益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柏洲  罗小芳  
原始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激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参与企业原始创新的关键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本文将中介组织纳为产学研合作型企业原始创新中收益分配的主体,运用Shapley值法分析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并引入各主体合作创新中的创新周期、风险承担因素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结果更公平、合理。举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玉德  
本文从知识视角重新审视了新经济下的企业性质及由此决定的收益分配模式。分析认为,新经济下企业是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订立的特别契约,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本和技术性、管理性等知识以及聚合财务资本与各种知识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效率边界;股票期权制不仅仅是一种激励制度,而是企业所有权范式基于知识的转换,进而导致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对以净利润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澄清,提出新经济下的企业收益分配应以EVA为基础,以真正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及其创值能力的高低。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立夏   唐祎兰   唐潮  
文章在一般剩余收益模型基础上,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即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收益水平,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收益水平持续上升;当企业达到成熟期时,收益水平则相对稳定,并具体表现为在行业平均收益范围内波动;当企业进入衰退期时,收益水平将持续下降。本文从理论上构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剩余收益模型(Life Cycle Residual Income Model, LCRIM),并就所构建的LCRIM进行数值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构建的LCRIM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权益价值估值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任向阳  冯乔乔  王姝  陆楠  李芳  
以经济订货批量为分析依据建立了单一农户与单一超市的供应链模型,利用博弈理论对比了两者非合作与合作下的供应链总利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双方以协商的订货批量为合作交易量时,整条供应链的收益要大于非合作状态下的收益。然后用Shapley值法对合作供应链收益进行分配,通过算例证明该方法可使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供应链各成员的合作积极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任志涛  雷瑞波  
针对PPP项目运营阶段收益分配再谈判问题,运用博弈论中讨价还价模型,分析私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博弈互动机理,探讨双方策略选择对PPP项目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得出关于贴现因子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然后提出提高合同完备程度,制定外部规制手段,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和植入关系治理等建议,以期对PPP项目收益分配再谈判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任志涛  雷瑞波  
针对PPP项目运营阶段收益分配再谈判问题,运用博弈论中讨价还价模型,分析私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博弈互动机理,探讨双方策略选择对PPP项目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得出关于贴现因子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然后提出提高合同完备程度,制定外部规制手段,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和植入关系治理等建议,以期对PPP项目收益分配再谈判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国宗   徐永睿   杨得馨   尤洋洋  
院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仅能够缓解政府融资压力,还能够为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管理、技术及绩效上的提升。PPP模式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逐渐被重视,而合理分配参与主体间的项目收益,是保障社会资本参与有效程度及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医疗PPP项目的特点,界定了医疗PPP项目收益分配的概念,结合文献搜索和专家采访建立医疗PPP项目收益分配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具体包括项目投入、合作贡献、项目产出和风险分担4个方面,构建基于改进Shapley值的医疗PPP项目收益分配模型,并通过某县人民医院分院PPP项目验证其可行性,该模型下参与者贡献度越大、承担风险越多,收益就会越多,此方法使收益分配更加公平客观,能有效促进社会资本方积极参与医疗项目。由此得到启示:建立收益分配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争议解决效率;适时启动奖励机制,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监管措施,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秋芳  马健瑛  忻莉燕  
针对供应链收益分配问题,在经典Shapley值法基础上,考虑影响供应链收益分配的风险暴露、技术创新、努力程度以及资产投入四修正个因子,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系数确定修正因子权重,通过TOPSIS来确定收益分配系数,从而构建了一个充分反映主客观信息的Shapley-RIEP模型。该模型不仅弥补了经典Shap-ley值法中考虑因子缺失的问题,还克服了修正模型里修正系数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弱点,并通过算例验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杜志平  王朋  
结合整车物流企业的特点,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整车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整车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联盟中不同阶段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确定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光华  陈万明  王怀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鹿翠  沈函廷  
本文以OhlsOn(1995)模型为基础,以2003~2013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改进传统剩余收益模型中的无限求和项为有限求和项,在不改变变量构成的前提下,对影响剩余收益的非会计信息因素进行了量化,分别采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市盈率与净资产增长率的比值作为替代变量。在实证分析中,对线性信息动态化假设以及剩余收益模型有效性进行检验。随后,以市场价格与企业价值评估值的比值为依据,对剩余收益模型产生的估值偏差做进一步研究,试图利用市盈率指标剔除市场投机泡沫,对估值偏差变量进行调整,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