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38)
- 2023(17646)
- 2022(15401)
- 2021(14189)
- 2020(11817)
- 2019(27123)
- 2018(26673)
- 2017(51122)
- 2016(27650)
- 2015(30976)
- 2014(30762)
- 2013(30215)
- 2012(27879)
- 2011(25222)
- 2010(24939)
- 2009(22711)
- 2008(21590)
- 2007(18634)
- 2006(16309)
- 2005(14128)
- 学科
- 济(126193)
- 经济(126074)
- 管理(76543)
- 业(69827)
- 企(57536)
- 企业(57536)
- 方法(52434)
- 数学(45789)
- 数学方法(45213)
- 农(29959)
- 地方(29884)
- 中国(29059)
- 学(27973)
- 财(26083)
- 业经(25873)
- 农业(20634)
- 贸(19546)
- 贸易(19532)
- 易(18843)
- 环境(18703)
- 制(18592)
- 理论(18386)
- 和(18228)
- 地方经济(16945)
- 技术(16270)
- 务(15897)
- 财务(15826)
- 财务管理(15790)
- 划(15563)
- 融(15384)
- 机构
- 大学(390617)
- 学院(389381)
- 济(159492)
- 经济(156203)
- 管理(151469)
- 研究(135888)
- 理学(131803)
- 理学院(130252)
- 管理学(127751)
- 管理学院(127079)
- 中国(98733)
- 科学(86641)
- 京(83030)
- 财(68528)
- 所(68431)
- 农(65820)
- 研究所(62943)
- 中心(60942)
- 业大(60501)
- 江(56399)
- 财经(55736)
- 范(52080)
- 北京(51891)
- 农业(51693)
- 师范(51511)
- 经(50713)
- 院(50454)
- 经济学(48422)
- 州(45450)
- 经济学院(43342)
- 基金
- 项目(274888)
- 科学(215613)
- 基金(199483)
- 研究(196601)
- 家(175914)
- 国家(174519)
- 科学基金(149180)
- 社会(123859)
- 社会科(117283)
- 社会科学(117249)
- 省(107441)
- 基金项目(106203)
- 自然(98849)
- 自然科(96461)
- 自然科学(96434)
- 自然科学基金(94671)
- 划(91033)
- 教育(89778)
- 资助(81961)
- 编号(79056)
- 成果(62454)
- 重点(62277)
- 发(59737)
- 部(59681)
- 创(56660)
- 课题(54589)
- 科研(53009)
- 创新(52989)
- 国家社会(51161)
- 教育部(50729)
- 期刊
- 济(175318)
- 经济(175318)
- 研究(112727)
- 中国(70862)
- 学报(65330)
- 科学(60196)
- 农(58505)
- 管理(55566)
- 财(51501)
- 大学(49137)
- 学学(46535)
- 农业(40540)
- 教育(39939)
- 技术(34842)
- 融(29191)
- 金融(29191)
- 经济研究(28465)
- 业经(27126)
- 财经(27106)
- 经(23346)
- 问题(22675)
- 业(21033)
- 技术经济(19612)
- 资源(19456)
- 图书(19253)
- 科技(18629)
- 版(18378)
- 理论(17436)
- 统计(17299)
- 现代(16977)
共检索到564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博文 白永平 吴常艳
随着快速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接近"的概念有必要从"空间接近"内涵拓展到"时空接近"。可达性以时间距离表征地理事物的时空接近,较好地反映了其相互之间关联的强弱。基于从等时圈、加权时间和区位潜力等3个方面对可达性含义的完整理解,采用"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空间关联指数和空间变异函数3个模型,本文综合分析了呼包鄂榆经济区的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和区位潜力。结果表明:①快速交通网络使等时圈在欧氏空间上不再呈同心圆而表现出各向异性;当时间距离截取在合理范围时,邻接性表现出较强的稳健性。②呼包鄂准4市(旗)形成的"口"字型地带加权时间分值最大;区内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现象和6个"热点"区域。③呼包鄂3市形成的倒"L"字型地带区位潜力分值较大;区位潜力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北部和中南部空间变异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秋亮 白永平 黄永斌
采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38个旗县区2001、2005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SPSS、AGCGIS、ESD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研究县域经济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差异的年际变化曲线相对稳定,各县经济差异变化没有明显起伏;四种类型县域经济变化相对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大城市的极化作用相对明显,而扩散作用明显不强;县域经济水平类型数量结构从"木桶型"向"橄榄球型"演变;县域经济水平的分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异状态,经济发达县和高收入县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中部、呼和浩特城区、包头城区,低收入县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南部,集中分布;县域经济水平空间结构呈典型的"三核"形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区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县域经济水平具有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即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的格局,高值集聚在鄂尔多斯中部,低值集聚在榆林市南部;热点区域主要是东胜区,盲点区域主要是榆林市南部8个旗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凤鸣 张阳生 周杜辉 杜忠潮
省际边缘区是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基于县(区)尺度,选取衡量经济水平的14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ESDA-GIS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呼包鄂榆经济区的经济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数量上呈非均衡发展格局,趋于强者日趋极化,弱者日趋边缘化;②空间分布上呈现东—西递增,南—北递减的分异趋势;③全局Moran’s I指数得分为0.3215,表明区县经济发展有"趋同俱乐部"特征;④扩散型、极化型、"塌陷"型和"传染"型4类空间关联类型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中心—外围式等级特征,但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投入、经济效率、人力资本和经济结构4因子的空间集中程度差异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车冰清 朱传耿 杜艳 沈正平
淮海经济区为典型的欠发达省际边界区,研究其产业合作潜力,对推动跨省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三次产业相似系数、区位熵灰色关联和产业合作潜力模型,得出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四大板块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各城市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各城市不同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和徐州与其他19个城市产业合作潜力系数等结果。通过以上结果对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性、产业分工、产业合作潜力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三次产业结构趋同、行业分工逐渐深化、产业合作开始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合作潜力最大等问题和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萍 李忠富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者研究经济发展潜力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内涵与特性,基于内源与外源经济发展潜力视角构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时空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呈现增加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呈现东部较强,东北与中部潜力中等,西部较弱的空间差异分布格局;以及区域经济潜力与经济实力未必具有一致性的结论。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经济潜力开发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林 徐君
以呼包银榆经济区为例,采用2000—2012年呼包银榆经济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典型相关法、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法,在分析呼包银榆经济区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和分析了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生态环境相关性较高,且二者和固体环境、大气环境相关性最大。2经济区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中,第二、三产业与水环境质量呈正协整关系,第一产业与其呈负协整关系;第一、三产业与大气环境呈负协整关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固体环境质量呈正协整关系,第一产业与其存在负协整关系。3经济区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产生动态效应。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小幅度污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大幅度污染,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影响最大,工业废气排放量次之,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相对稳定态势;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生态环境 呼包银榆经济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对2008—2011年中原经济区所涉及5省30个市、县的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多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的综合得分,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在工具型软件ArcGIS 9.3与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的支持下,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区域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存在的空间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剖析。分析得知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由西北部向东南部呈降低趋势。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婉君
为了考察"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文章采用TOPSIS方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以农业和矿产采掘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而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则相对较快。最后根据测度结果进一步将八大经济区归类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八大经济区 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天星 潘明道 徐凡 王昭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留法
[目的]新形势下,农村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为优化河南省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综合法,在市域尺度研究河南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结果](1)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豫东和豫南地区良好,除济源市外,西北地区较差;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呈现豫东地区较差,其余地区基本一般的特征;农村生态状况表现为豫西和豫南地区较好,除鹤壁和濮阳,豫东和豫北地区其他各市较差。(2)河南省市域间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分值差异较大,其中济源市、信阳市和鹤壁市的综合评价分值较高,漯河市和商丘市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市。[结论]该省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极不平衡,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地区间差异,将有利于该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蔡利平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璞 高鹏 吕跃聪
城市竞争力的强弱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兴衰的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评价城市竞争力是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基础。从基础设施、综合经济、社会开放、科教、环境5大方面建立了呼包银榆经济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呼包银榆经济区内10个地级城市做出定量分析,进一步用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分类,对城市竞争力排序和分类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学东 王占岐 童秋英 李德胜
准确评价区域耕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4种类型的土地整治潜力是实现区域统筹规划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通过选取能反映区域四种土地整治类型内在和外在潜力的指标因素,引入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制约条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约束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潜力开展定量评价,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潜力分区。研究结果表明:高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能提高区域土地整治潜力水平,反之则制约土地整治潜力水平,同时根据约束条件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土地整治高潜力区、较高潜力区、一般潜力区和低潜力区,与无约束条件下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福 丁超君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别计算了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各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与中国联系不断加强,总体上呈现"双中心"格局,美国是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经济合作的核心,俄罗斯则是"次中心"。然后,在分析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贸易是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体现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经济联系的贸易额与经济联系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验证了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的贸易和经济联系强度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引入北极航线,对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联系程度不变,美国与加拿大分别提升28%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健 濮励杰 张继军 王大兴
以地理位置毗邻的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六和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安徽省巢湖市和县为研究单元,利用标准差(St)和标准差系数(Vt)来对四县(区)的经济差异状况进行研究;通过鉴别力分析、主成分分析、决策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等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一系列指标的选取和建立,找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主导性因素,为我国的地区经济统筹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毗邻地区 经济状况 差异性 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