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23)
2023(18719)
2022(16027)
2021(15020)
2020(12522)
2019(28711)
2018(28293)
2017(54229)
2016(29281)
2015(32928)
2014(32845)
2013(32373)
2012(29674)
2011(26759)
2010(26461)
2009(24203)
2008(23432)
2007(20208)
2006(17597)
2005(15496)
作者
(82242)
(68580)
(67849)
(64827)
(43614)
(32703)
(30957)
(26937)
(26167)
(24136)
(23318)
(23205)
(21612)
(21484)
(21128)
(21073)
(20418)
(20193)
(19643)
(19540)
(16875)
(16704)
(16379)
(15617)
(15292)
(15241)
(15000)
(14873)
(13587)
(13409)
学科
(120438)
经济(120278)
管理(87576)
(79571)
(65806)
企业(65806)
方法(53966)
数学(47433)
数学方法(46840)
中国(33150)
(32427)
(31978)
业经(26400)
地方(25202)
(24789)
(24672)
(22337)
贸易(22325)
(21745)
农业(21484)
环境(21334)
(19506)
财务(19429)
财务管理(19385)
(19047)
(18405)
企业财务(18384)
银行(18363)
理论(18121)
(18023)
机构
大学(413510)
学院(410985)
(170410)
经济(166919)
管理(163229)
理学(141803)
理学院(140238)
研究(139093)
管理学(137843)
管理学院(137086)
中国(104877)
(87323)
科学(84227)
(78250)
(68212)
(63557)
中心(63132)
财经(62735)
研究所(62222)
业大(59834)
(58797)
(57257)
北京(54971)
(54117)
师范(53644)
经济学(52353)
(51113)
农业(49423)
经济学院(47217)
(46943)
基金
项目(286275)
科学(227058)
研究(210694)
基金(210069)
(182589)
国家(181144)
科学基金(156448)
社会(134937)
社会科(127922)
社会科学(127888)
基金项目(111106)
(110543)
自然(100845)
自然科(98470)
自然科学(98445)
教育(96727)
自然科学基金(96635)
(92888)
资助(86189)
编号(84961)
成果(68502)
重点(64233)
(64190)
(61123)
(59255)
课题(58319)
国家社会(56246)
教育部(55471)
创新(55462)
(54697)
期刊
(182531)
经济(182531)
研究(121635)
中国(78339)
学报(62669)
(59830)
管理(59142)
科学(59104)
(57655)
大学(48658)
学学(45775)
教育(44018)
农业(40004)
技术(35855)
(34690)
金融(34690)
财经(30568)
经济研究(29383)
业经(29118)
(26164)
问题(23596)
(20787)
技术经济(19540)
科技(19154)
图书(19120)
资源(19100)
理论(18994)
(18994)
(18877)
统计(17695)
共检索到597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军   贾倩   丛建辉   杨泽  
【目的】为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并有效解决各省份碳不公平问题,构建完备合理且易于实施的省域碳补偿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2012—2030年为研究区间,基于IPCC清单法、区域间双边碳转移测算模型和RAS法,将区域内碳源碳汇关系(反映自然与生产因素差异)与跨区域贸易碳转移(反映经济与消费因素差异)纳入到统一碳补偿框架中,引入“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构建“补偿依据-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的跨省域碳补偿理论框架,探索与双碳目标及其减碳机制有效融合的省域碳补偿实现路径。【结果】(1)与以往视角相比(“收支”视角和“责益”视角),承担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和碳汇量更多、区内碳排放量更少的省份在“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下获得更多的补偿。(2)基于综合原则的配额补偿方案较公平优先和效率优先的配额补偿方案更适合纳入公平目标导向的碳补偿机制。(3)“历史补偿”期间(2012—2021年),广东、浙江、北京和重庆为补偿额度最大的4个省份,内蒙古、河北、新疆、黑龙江和山西为受偿额度最大的5个省份。(4)“未来补偿”期间(2022—2030年),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内蒙古、河北和山西等省份存在碳配额赤字,单位碳排放产生经济效益较高的广东、福建、天津和上海等省份存在碳配额盈余。【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的碳补偿机制更具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中国省域碳补偿机制政策设计的重要参考,并据此完善碳补偿机制的综合配套体系和开展试点工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旭光   宋梅  
市域横向碳补偿能够在保证城市环境公平的前提下实现黄河流域低碳协同发展。论文利用夜间灯光和净初级生产力卫星遥感数据估算了2003—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碳平衡状态,然后考虑资源型城市损益偏离特征和城市的公平感受对碳平衡数据进行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碳赤字确定碳补偿金额和补偿优先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于2007年首次出现碳失衡,到2018年城市碳赤字率高达62%;(2)经过修正资源型城市有166 157万吨历史碳排放被调整到了非资源型城市,个别城市碳补偿主客体地位发生转换;(3)黄河流域市域横向碳补偿呈现“东北补偿西南,中下游补偿上游”的空间格局,省会等发达城市需要支付的补偿金额明显高于其他地区;(4)以玉树州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的上游生态盈余区应当优先受偿,以下游威海等经济较发达且补偿金额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城市应当率先支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旭光   宋梅  
市域横向碳补偿能够在保证城市环境公平的前提下实现黄河流域低碳协同发展。论文利用夜间灯光和净初级生产力卫星遥感数据估算了2003—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碳平衡状态,然后考虑资源型城市损益偏离特征和城市的公平感受对碳平衡数据进行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碳赤字确定碳补偿金额和补偿优先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于2007年首次出现碳失衡,到2018年城市碳赤字率高达62%;(2)经过修正资源型城市有166 157万吨历史碳排放被调整到了非资源型城市,个别城市碳补偿主客体地位发生转换;(3)黄河流域市域横向碳补偿呈现“东北补偿西南,中下游补偿上游”的空间格局,省会等发达城市需要支付的补偿金额明显高于其他地区;(4)以玉树州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的上游生态盈余区应当优先受偿,以下游威海等经济较发达且补偿金额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城市应当率先支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马思瀛  张丽亚  戴劲  
城乡生态补偿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城乡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碳平衡角度探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态关系,建立碳平衡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计算了2005~2012年城市和乡村的碳排放、碳吸收,说明了乡村地区碳吸收的生态贡献,提出了城乡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思路。研究指出:北京城市地区为碳源,碳赤字巨大;乡村地区为碳汇,平均每年净碳吸收量达133.6×10~4t;按照单位碳价格100CNY/t计算,乡村地区每年应获得补偿1.336亿元。研究提出应尽快完善生态补偿顶层设计,构建基于村级单元的城乡碳平衡数据库,完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设立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快建立城乡生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腾龙  邵臻励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巨额累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造成流动性过剩,使得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预期,央行数量型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封存"过剩流动性乃至消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才能彻底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威胁。从双顺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双顺差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机制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庆春  黄伟东  戎晓霞  
文章结合山东省各市灰霾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拟合了各市的污染物去除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环境成本最优模型和加权的合作收益补偿机制,构建了山东省各市治理灰霾的合作博弈模型。然后以SO_2去除为例,通过求解各市合作去除SO_2的最优去除量和去除费用,进而对合作收益进行了加权补偿,结果表明各市在合作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中都获得了经济收益,证实了合作博弈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庆春  黄伟东  戎晓霞  
文章结合山东省各市灰霾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拟合了各市的污染物去除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环境成本最优模型和加权的合作收益补偿机制,构建了山东省各市治理灰霾的合作博弈模型。然后以SO_2去除为例,通过求解各市合作去除SO_2的最优去除量和去除费用,进而对合作收益进行了加权补偿,结果表明各市在合作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中都获得了经济收益,证实了合作博弈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宜卓  石悦泽  荆克迪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法,并基于黄河流量碳排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指出,通过碳补偿修正系数和影子价格定价法,确定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等具体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宜卓  石悦泽  荆克迪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法,并基于黄河流量碳排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指出,通过碳补偿修正系数和影子价格定价法,确定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等具体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文泰  李宗泽  陈素云  
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主产区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核心动力源。有效的补偿机制能够缓解粮食生产的多重矛盾,实现“双碳”目标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碳汇交易原理,构建农业碳汇交易体系,测算并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汇补偿额度。农业碳汇交易体系的本质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和利益补偿机制,以缓解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剪刀差”,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从农业碳汇补偿额度的时空分析可以发现:产销区之间农业碳汇量存在显著差异,粮食主销区需要支付碳汇补偿金额,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为推进主产区农业碳汇补偿交易的顺利进行,应明确交易主体责任、确保转移支付效果和完善农业碳汇交易制度的保障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光辉  耿军军  周佩纯  朱佳文  李振国  
在区域碳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中观尺度模型,对长株潭及其生态"绿心区"昭山示范区做生态补偿量化研究,并就生态补偿体制的建立和实现形式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属于生态赤字区,其中长沙、株洲、湘潭3地均为生态赤字区,昭山示范区为生态盈余区;2008年长沙、株洲、湘潭3地应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分别为:406.7、793.4、743.0万元,长株潭"绿心区"昭山示范区应获得生态补偿资金122.9万元,结余1 820.2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建议由长株潭生态补偿管理部门统一支配,用于统筹长株潭及其"绿心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研究以长株潭绿心昭山示范区为例,以生态固碳与区域碳排放为切入点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马林  李宇翔  侯丽朋  张战平  丁明磊  
区域碳收支和生态补偿是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之一。开展县域层面碳收支评估并构建区域横向碳补偿模式,对于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构建了区域碳补偿的研究框架和测算模型,并以河南省为例开展了县域空间碳收支核算和碳补偿方案的初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河南省县域空间碳收支及其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县域空间碳吸收强度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县域空间碳排放强度则呈现"从市辖区向外围的周边县(市)逐渐减少"的特点。2)县域碳补偿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工业能源消费越大、人均GDP越高的地区,碳补偿率往往越低;反之,碳补偿率越高。3)依据河南省各县域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臧俊梅  张文方  李景刚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黎明  华黎  
药品零加成政策切断了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补偿渠道,而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财政补助难以填补取消药品加成的缺口。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补偿机制成为当前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和重要保障。本文借鉴全民医保国家的基本经验,构建了医保基金支付、政府财政补助、患者自付和社会投入四支柱补偿体系,从优化结构的视角分别界定了各补偿渠道的比重和投入方向,并强调推进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构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