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5)
2023(11731)
2022(9691)
2021(9484)
2020(7610)
2019(17276)
2018(16711)
2017(31281)
2016(16603)
2015(18778)
2014(17988)
2013(16664)
2012(14859)
2011(12728)
2010(12530)
2009(10357)
2008(9485)
2007(7848)
2006(6112)
2005(4731)
作者
(38943)
(32521)
(32312)
(30875)
(20368)
(15469)
(14697)
(12700)
(12387)
(11312)
(11044)
(10718)
(10130)
(9986)
(9749)
(9742)
(9708)
(9587)
(9226)
(9213)
(7742)
(7625)
(7599)
(7594)
(7440)
(7261)
(7139)
(6998)
(6487)
(6438)
学科
(55511)
经济(55456)
管理(49424)
(46230)
(40231)
企业(40231)
方法(28220)
数学(25080)
数学方法(24641)
(21840)
技术(18421)
中国(17494)
(15268)
理论(13936)
业经(13363)
教学(13230)
技术管理(12428)
地方(11156)
财政(11148)
(10687)
农业(10007)
(9584)
财务(9552)
财务管理(9528)
(9436)
教育(9380)
企业财务(9045)
(9044)
贸易(9035)
(8847)
机构
学院(206801)
大学(199562)
管理(83044)
(81523)
经济(79989)
理学(73042)
理学院(72367)
管理学(71100)
管理学院(70692)
研究(57650)
中国(42807)
(41023)
(38608)
科学(33064)
财经(31011)
(30164)
中心(28895)
(28540)
技术(27896)
(27394)
师范(27117)
业大(26227)
经济学(25754)
职业(25139)
(24553)
(23982)
(23508)
财经大学(23364)
经济学院(23355)
北京(23055)
基金
项目(148823)
科学(120192)
研究(117013)
基金(106823)
(90548)
国家(89697)
科学基金(80434)
社会(74360)
社会科(70531)
社会科学(70520)
(61624)
教育(59047)
基金项目(56974)
(50318)
自然(49777)
编号(48822)
自然科(48757)
自然科学(48747)
自然科学基金(47899)
资助(41052)
(37575)
成果(37539)
课题(34612)
创新(34080)
重点(33755)
(33272)
(31577)
国家社会(31033)
教育部(30112)
项目编号(29999)
期刊
(79718)
经济(79718)
研究(57998)
中国(45296)
教育(39945)
(34342)
管理(33167)
技术(26476)
学报(24462)
科学(24379)
大学(21187)
(19836)
学学(19466)
职业(15526)
财经(15493)
(14922)
金融(14922)
农业(14000)
经济研究(13543)
(13425)
业经(13156)
科技(11342)
(10570)
论坛(10570)
技术经济(10146)
技术教育(10118)
职业技术(10118)
职业技术教育(10118)
问题(10104)
图书(9143)
共检索到290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伏志强  邹宏秋  
“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品质,是高职思政课精神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内涵的概括是新时代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和塑造大国工匠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梳理“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充分认识其价值维度,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从而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立平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要求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适时转变观念,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高职思政课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不仅要求要创新高职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还要推进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也要重视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使思政课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燕  程静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将这三个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和坚定中华劳动文化自信的需要,更是鼓舞大学生提升劳动素质和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需要。应充分认识这三个精神的理论要义、内在关系及其融入高职思政课的逻辑基础,以"四观"设计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以"四式"设计结构化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体、两翼、三元"评价体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着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力  
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是精准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呈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高职思政课课程特质、增强学生发展动能过程中,高职思政课应以精准教学回应时代呼唤。以教学对象的精准画像、教学内容的精准定制、教学方法的精准滴灌和教学评估的精准评价,描摹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生成逻辑,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分类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弥合好语境“复杂”与教学“精准”之间的张性矛盾,实现学生德性塑造和技能锻造双向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志强  
工匠精神作为时代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高职院校应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课程育人全过程,融入实践教学实现实践育人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实现以文化人;应构建“认知内化、功能融入、失范检测”认同机制、“健全评价、政策支持、社会赋权”的激励机制、“榜样示范、自我教育、自觉提升”的践行机制,“氛围营造、精神引领、价值导向”的熏染机制,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娟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以及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构建,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而言,工匠精神包括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与人文素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专业精神培育缺乏理性支撑、职业态度培育过度依赖技术理性、人文素养培育缺乏理性约束等问题,导致工匠精神培育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依托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借助思政课平台来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芬   袁奇林  
高职院校作为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有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多方资源,融入“工匠精神”,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德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改革创新原则,持续推进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促进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发挥,让高职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艳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鲁继平  
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师资严重不足、时间过短和流于形式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并指出了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上,实行高职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立健全科学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新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明  闫卫平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基于三重实践逻辑——本质层的专业逻辑、组织层的协同治理逻辑以及目标层的创新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引导性和规范性。推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深化内涵建设是关键,要以师德师风为引领、专业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是基础,要深化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是保障,要以基地与中心建设为依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为动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文荣  
"双基地"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最佳途径,可以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的一种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在开展"双基地"实践教学时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虹  
"微公益"以其便捷高效的参与性和灵活多样的操作性,得到大学生的普遍推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借助"微公益"载体完善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困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新的拓展渠道。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友放  
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又能以事实来纠偏,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当前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应全面改革思政课教学,构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