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4)
- 2023(15363)
- 2022(12751)
- 2021(11887)
- 2020(10152)
- 2019(23235)
- 2018(22937)
- 2017(42865)
- 2016(23461)
- 2015(26042)
- 2014(25940)
- 2013(25012)
- 2012(22389)
- 2011(19662)
- 2010(19665)
- 2009(17619)
- 2008(17413)
- 2007(14981)
- 2006(12889)
- 2005(11524)
- 学科
- 济(97301)
- 经济(97195)
- 业(92593)
- 企(84184)
- 企业(84184)
- 管理(81358)
- 方法(47050)
- 数学(38580)
- 数学方法(38123)
- 财(32487)
- 业经(30985)
- 农(29993)
- 务(23533)
- 财务(23497)
- 财务管理(23465)
- 中国(23258)
- 企业财务(22365)
- 制(21510)
- 农业(21189)
- 技术(20815)
- 理论(18805)
- 体(17039)
- 策(16654)
- 划(16575)
- 和(16253)
- 贸(15439)
- 贸易(15433)
- 地方(15303)
- 易(15033)
- 学(14986)
- 机构
- 学院(328859)
- 大学(317725)
- 济(137121)
- 经济(134697)
- 管理(132241)
- 理学(114833)
- 理学院(113701)
- 管理学(111956)
- 管理学院(111318)
- 研究(100415)
- 中国(77367)
- 京(64876)
- 财(64667)
- 科学(60134)
- 农(54906)
- 财经(51587)
- 江(49419)
- 所(49106)
- 业大(48329)
- 经(47170)
- 中心(46582)
- 研究所(44422)
- 农业(43112)
- 经济学(41921)
- 北京(39479)
- 范(38490)
- 财经大学(38286)
- 州(38237)
- 师范(38035)
- 技术(38035)
- 基金
- 项目(222295)
- 科学(178738)
- 基金(163802)
- 研究(163673)
- 家(141788)
- 国家(140538)
- 科学基金(123991)
- 社会(105862)
- 社会科(100515)
- 社会科学(100490)
- 省(89192)
- 基金项目(86868)
- 自然(80754)
- 自然科(79049)
- 自然科学(79031)
- 教育(77948)
- 自然科学基金(77713)
- 划(73287)
- 资助(66149)
- 编号(65676)
- 成果(50556)
- 重点(50143)
- 部(49651)
- 创(49461)
- 发(47376)
- 创新(45487)
- 课题(45475)
- 业(44840)
- 国家社会(44204)
- 教育部(43333)
- 期刊
- 济(147629)
- 经济(147629)
- 研究(90597)
- 中国(61691)
- 财(54287)
- 管理(53975)
- 农(49652)
- 学报(46617)
- 科学(45202)
- 大学(36979)
- 教育(36433)
- 学学(35376)
- 技术(34616)
- 农业(33903)
- 融(27710)
- 金融(27710)
- 财经(26374)
- 业经(26245)
- 经济研究(23360)
- 经(22864)
- 业(20655)
- 问题(19365)
- 技术经济(18305)
- 财会(15941)
- 统计(15394)
- 现代(15364)
- 商业(15197)
- 策(14884)
- 版(14826)
- 职业(14692)
共检索到472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菲 张润昊
在社会进入“工业4.0”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对员工素质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理念落后、供需错配等问题,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实施“三转、三优、三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准供给。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国义
工业4.0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人的革命",本质上来讲是一场"教育的革命",工业4.0时代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双一流"建设应与工业4.0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应通过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实施。本文从面向工业4.0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工业4.0时代将对传统高等教学带来冲击、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蕾
2018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设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目标,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探讨了农民科技素养提升的意义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农民科技素养提升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 新型职业农民 科技素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日光 王碧英
素质模型代表了一个人能做什么(技能、知识)、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会怎么做(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素质模型的建构方法有标准模式建构、专家风暴建构、修正模式建构和因素分析建构。对素质模型的建构方法与流程进行详尽阐述,为公司构建适合自己的素质模型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文中最后,对未来工作与单一在职者的素质模型的建构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
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的建构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超 孙欧 张浩
我国不会也不必要通过强有力的需求侧逆周期政策助推经济强势复苏,目前的政策主线在供给侧,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客观上起到了逆周期调节作用当前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根据2019年上半年数据分析,当前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各项数据表现分化。经济增长凸显一定下行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位6.0%~6.5%。截至目前,第二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6.2%,较第一季度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去杠杆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环节。通过界定需要去杠杆的企业范围,对去杠杆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种企业去杠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通货膨胀去杠杆在国有企业中缺乏可行性,通过家庭加杠杆实现企业去杠杆目前不具备可行性,而通过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是实现企业去杠杆的唯一正确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燕
在CHK、FN以及HK三类传统僵尸企业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中国国务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识别标准,并加入企业研发投入等新的量化指标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僵尸企业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模型与所构建中国僵尸企业识别模型下,中国僵尸企业比例均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均趋于稳定的趋势,所构建中国僵尸企业识别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别出中国僵尸企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僵尸企业 识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史锦梅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落实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而在供给侧改革中具有双向作用。文章分析了物流业在供给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加强物流设施标准化和推广现代化物流技术来加快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提高政府服务意识,降低制度性成本,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为新常态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新常态 物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问题—原因—对策"逻辑线路,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侧",问题本质和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改革"。本文认为,从经济结构视角具体划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可以实现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折衷。本文从该视角入手,在归纳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进一步从企业、产业和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孙士武
谈谈提高员工素质和增强企业凝聚力○孙士武一、充分认识提高员工素质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保险市场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家经营、激烈竞争的状态。保险公司的商业化、企业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作为一家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建龙 王超
本文基于实际案例,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三个方面构建提升员工素质的个性化培训模式,并运用实际样本数据对该模式的培训效果进行求证。结果表明,该培训模式对于整个培训体系的良性运转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伟国 章睿
在研究员工素质模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以某国有传媒企业为例,阐述了员工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流程,构建了该企业不同岗位序列的员工素质模型,并将员工素质模型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招聘、干部选拔、绩效薪酬、培训及职业发展管理体系等,以提升员工素质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
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应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林山
从供给侧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结构性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与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供给脱节,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未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和校企文化融合不够深入。为此,需要积极改革不适应的制度结构,建立互为供需与融通创新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融与对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密 盛玉雪
本文融合创新型企业理论与劳动价值论,以社会环境—异质性劳动的匹配结构为框架,对“现阶段社会环境下,创新型企业以认知性劳动引领微观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观点进行建构性解释。主要结论是:①移动互联网经济的社会环境以需求快速变化和信息高度对称为核心特征。这使得供给侧面临的关键结构难题从生产者内部竞争为主的市场结构,转变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竞争为主的关系结构。②为应对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小米的企业家团队探索出以认知性劳动的构成—配置—复制为主的三阶段结构性改革。一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企业的供给侧提前认知了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