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7)
- 2023(13213)
- 2022(11658)
- 2021(11018)
- 2020(9148)
- 2019(21250)
- 2018(20893)
- 2017(40760)
- 2016(21738)
- 2015(24494)
- 2014(24162)
- 2013(23478)
- 2012(21218)
- 2011(18821)
- 2010(18343)
- 2009(16284)
- 2008(15359)
- 2007(12769)
- 2006(10734)
- 2005(8704)
- 学科
- 济(85253)
- 经济(85164)
- 管理(61502)
- 业(57620)
- 企(48048)
- 企业(48048)
- 方法(43061)
- 数学(38009)
- 数学方法(37483)
- 农(22257)
- 财(20673)
- 中国(20332)
- 地方(18746)
- 业经(18515)
- 学(18360)
- 农业(15093)
- 贸(14890)
- 贸易(14882)
- 易(14406)
- 理论(14022)
- 环境(14015)
- 和(13654)
- 务(13611)
- 技术(13582)
- 财务(13543)
- 财务管理(13515)
- 企业财务(12795)
- 制(12756)
- 划(11937)
- 银(10416)
- 机构
- 大学(297660)
- 学院(296473)
- 管理(123114)
- 济(114722)
- 经济(112243)
- 理学(108682)
- 理学院(107489)
- 管理学(105438)
- 管理学院(104906)
- 研究(94123)
- 中国(66888)
- 京(61867)
- 科学(60436)
- 财(49941)
- 业大(45954)
- 农(45111)
- 所(44885)
- 中心(43315)
- 财经(41724)
- 研究所(41591)
- 江(40015)
- 范(39597)
- 师范(39236)
- 经(38201)
- 北京(38089)
- 院(35454)
- 农业(35300)
- 经济学(33997)
- 州(32999)
- 师范大学(32136)
- 基金
- 项目(219753)
- 科学(173804)
- 基金(160845)
- 研究(158927)
- 家(140325)
- 国家(139238)
- 科学基金(121046)
- 社会(100116)
- 社会科(94973)
- 社会科学(94949)
- 基金项目(86950)
- 省(85220)
- 自然(80707)
- 自然科(78823)
- 自然科学(78803)
- 自然科学基金(77337)
- 教育(73032)
- 划(72213)
- 资助(65289)
- 编号(64706)
- 成果(49920)
- 重点(48778)
- 部(48041)
- 发(46111)
- 创(45713)
- 课题(43285)
- 创新(42624)
- 科研(42355)
- 教育部(41399)
- 国家社会(41112)
- 期刊
- 济(115104)
- 经济(115104)
- 研究(81027)
- 中国(47624)
- 学报(46613)
- 科学(43723)
- 管理(42489)
- 农(39517)
- 财(36612)
- 大学(35695)
- 学学(33746)
- 教育(30832)
- 农业(28037)
- 技术(26320)
- 业经(19730)
- 财经(18940)
- 融(18904)
- 金融(18904)
- 经济研究(18182)
- 经(16040)
- 图书(15564)
- 问题(15377)
- 科技(14901)
- 资源(14552)
- 理论(14261)
- 业(14109)
- 技术经济(13802)
- 版(13558)
- 实践(13318)
- 践(13318)
共检索到400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志刚 仇婧妍 仲亮
面对新冠疫情,城市住区在空间上暴露出尺度规模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导致疫情防控时住区封闭管理和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困难,也反映出当下都市陌生人社会中,邻里守望互助氛围薄弱。在分析住区空间基本单元的空间属性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以“安康邻里”模式重构住区空间基本单元,论述了规模、空间、设施和治理等相关内容,并以三类典型住区对“安康邻里”进行了实证。
关键词:
安康邻里 住区 空间基本单元 模式重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衡宇 胡晓鸣
对当下城市住区邻里社会资本的缺失现状和背景成因进行了探讨,揭示出当前住区空间变异与邻里社会网络退化的相互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重新审视城市住区发展的价值取向,并结合住区空间营造提出变革策略。
关键词:
邻里资本 住区 邻里交往 社会网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静 施维克 李志民
住区的公共空间环境并非影响我国城市居住交往衰落的决定因素。对影响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的社会、历史根源剖析、比较后发现,“人际互动契机的减少”是影响住区邻里交往衰落的共性、根本因素,增进邻里交往的关键在于互动契机之营造。据此结论,对我国增进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的传统建筑理论加以校验,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略有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
城市住区 邻里 交往 人际互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云廷
中国城市社区的邻里空间正由过去的平均走向分异,日益加大的居住隔离现象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随着城市转型中房地产市场的成熟,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成为城市中邻里空间最重要的分异元素。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类别往往成了一种以居住地点来暗示其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一种微妙的表达方式。邻里效应对于家庭主体的邻里选择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影响了家庭对邻居和居住地点的选择,而邻里选择行为也必将影响到总体的邻里结构和社区景观。居住隔离正在改变着城市的居住形态。以迁居方式进行的居住空间筛选过程增加了居住隔离的程度。基于邻里选择的城市社区空间的重构是在对城市社区空间本质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邻里空间秩序的再造,它是通过"城市转型"的概念来构建的,是一种持续性的、多样化的空间重组过程。
关键词:
居住隔离 邻里选择 空间重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垩 宋颜群
本文从社区邻里效应视角解释中国当前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收入阶层分化的现状,并为减少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借鉴国外学者做法,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的推广方法来纠正自选择偏差,检验了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纠正自选择偏差后,收入的社区邻里效应显著存在,稳健性检验同样能够证实该结果,即优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积极影响,劣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消极影响;(2)社区平均学历、社区平均收入和社区贫困率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和门槛特征;(3)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大,其可通过社会交互机制影响个体收入,社区邻里环境可解释个体间收入差异的50%以上;(4)社区邻里效应加剧了收入阶层分化现象,使得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集聚在不同档次的社区,且同一社区个体的收入表现出趋同化。未来扶贫工作应当关注社区邻里效应,以此来尝试减少相对贫困,促进不同收入阶层流动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言奇
邻里关系与空间形式息息相关。我国当前的城市社区建设 ,应当充分发挥空间设置对邻里关系的促进作用。传统社区改造在保持公共空间的基础上 ,应加强空间私密性 ;新型社区在保证私密性的基础上 ,应强化公共空间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社区 邻里关系 空间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盛明洁 运迎霞
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快速转型阶段,城市中的失业、青少年发展和公共健康等问题给社区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回应传统的空间改善和社会公平等议题外,社区规划还应对居民个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西方学界近年来兴起的"邻里效应"实证研究初步证实了邻里对居民态度、行为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显著而持久的影响。基于此,试图构建基于邻里效应研究的社区规划框架,通过揭示不同社区要素对居民的作用结果和影响机制,明确社区规划中应当干预的核心指标及其阈值,从而在社区规划中引入一套自上而下的指标控制体系,使得社区规划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整体抓手。
关键词:
邻里效应 社区规划 个体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吴芳芳 周佩玲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邻里关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针对北京回龙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郊区大型居住区的邻里关系及其与郊区社会空间再生的有机联系。作为典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的邻里交往较为浅层化但居民具有较高的交往意愿,邻里互助情况较少但具有很强的互助意愿,居民整体责任意识、社区参与和维权意识强烈。入住小区初期的集体采购、日常生活中的维权和文体活动、"童子军"外交和依托社区网的互动方式使居民相互之间维持了较好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与居民受教育程度、入住小区时间长度及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吴芳芳 周佩玲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邻里关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针对北京回龙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郊区大型居住区的邻里关系及其与郊区社会空间再生的有机联系。作为典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的邻里交往较为浅层化但居民具有较高的交往意愿,邻里互助情况较少但具有很强的互助意愿,居民整体责任意识、社区参与和维权意识强烈。入住小区初期的集体采购、日常生活中的维权和文体活动、"童子军"外交和依托社区网的互动方式使居民相互之间维持了较好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与居民受教育程度、入住小区时间长度及有无互助经历等因素相关。对社区形成起到更直接作用的是居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基于实体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提供的平台,以及通过固化居民间的联系而萌生社区文化。回龙观居民在脱离原居住地社会关系网络背景下,通过邻里关系在郊区大型居住区构建了新的社会关系,改善了郊区社会空间的破碎化状况,促使社会空间再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春兰 柴彦威 张天新 肖作鹏
通过对北京市多个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的实地调研、访谈及文献研读,将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置于邻里理论视角下,阐述了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对邻里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比较研究了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在规模与边界、用地布局、要素构成、道路系统和社区感方面的特点。基于邻里的空间性内涵,探讨了单位大院在封闭性与开放性、混合性与单一性、异质性与同质性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与住区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关键词:
单位大院 居住小区 空间性 邻里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乔耀章 冀海英
苏州市沧浪区幸福联盟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条件下的一项重要创新。这一创新既满足了政府对政治稳定的客观要求,又满足了居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本文对目前沧浪区"幸福联盟"运转现状和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思考与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幸福联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沧浪区 “幸福联盟” 调查 思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红昕
文章介绍了我国老城区低收入群体问题的相关政策和社会背景。通过文献分析和总结,就不同领域对老城区低收入邻里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政策、地域、收入等多方因素均对其造成影响,并以国外研究作为参考,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最后,就改善市民生活现状和城市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城市社区建设需要优化市民的物质条件因素,更要增加其幸福感,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老城区 社区 低收入群体 社区依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建军 吕拉昌
本文通过对主体功能区概念和内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不同空间尺度下主体功能区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对广东省国土空间进行"一圈、三群、四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本文认为,广东省国土空间发展政策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制定北部生态经济圈的保护与发展政策,强化生态经济圈的生态功能;建设珠江三角洲现代产业核心区,增强其"龙头"示范作用;提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粤东、粤西城市群;制定经济带的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邱婴芝 陈宏胜 李志刚 王若宇 刘晔 覃小菲
随着新型城镇化、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城市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基于邻里效应的视角,揭示城市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论文基于2015年广州市23个社区的1150份问卷调查数据,从邻里效应的视角出发,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识别了广州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尤其关注社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社区层面存在空间异质性,由个体层面因素与社区层面因素所共同决定。就个体因素而言,受教育程度、住房产权和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就社区建成环境因素而言,服务设施配套和公园绿地供给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社区社会环境因素而言,社区纠纷数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区组织数量和邻里交往频率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建议通过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园绿地的供给,健全社区组织,鼓励邻里交往,从而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邻里目的地建成环境对老年日常活动机会的影响——基于感知和参与视角
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邻里效应研究
农户采纳农产品电商决策的邻里效应研究
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广州的实证
别人家的孩子:邻里效应对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的分析
缘于小区公共空间引发的邻里冲突及其解决途径——以上海市83个小区为例
优质学区社区邻里交往特征及其社会空间效应——以南京市银城小学学区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住区公共空间开放策略研究——以长沙三个住区为例
邻里竞争、财政分权与政府财政支出偏向研究——基于三层分权框架的角度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广州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