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67)
2023(15915)
2022(13024)
2021(12168)
2020(10040)
2019(22650)
2018(22289)
2017(42180)
2016(22671)
2015(25191)
2014(24750)
2013(23851)
2012(21214)
2011(18644)
2010(18528)
2009(16944)
2008(16420)
2007(14537)
2006(12260)
2005(10689)
作者
(58703)
(49361)
(48980)
(46327)
(31122)
(23125)
(22206)
(19170)
(18658)
(17456)
(16555)
(16367)
(15456)
(15179)
(14886)
(14782)
(14711)
(14333)
(14035)
(13977)
(11904)
(11875)
(11836)
(11300)
(10983)
(10962)
(10923)
(10738)
(9680)
(9666)
学科
(96732)
经济(96645)
(92915)
(84115)
企业(84115)
管理(80434)
方法(45289)
数学(36468)
数学方法(35905)
业经(31880)
(29366)
(27428)
中国(24153)
技术(22899)
农业(21032)
(20784)
财务(20738)
财务管理(20713)
理论(20526)
企业财务(19619)
地方(17321)
(16724)
(16393)
(15913)
(15114)
(14837)
产业(14836)
贸易(14828)
(14393)
技术管理(14251)
机构
学院(311740)
大学(305856)
管理(131030)
(130198)
经济(127963)
理学(114176)
理学院(113112)
管理学(111161)
管理学院(110550)
研究(90230)
中国(68739)
(61748)
(57710)
科学(52026)
财经(46807)
(46232)
(44288)
中心(42771)
(42636)
业大(42560)
(40910)
经济学(39051)
(38910)
师范(38599)
北京(37867)
研究所(36949)
(36446)
商学(35915)
商学院(35593)
经济学院(35399)
基金
项目(212859)
科学(172632)
研究(162704)
基金(155150)
(131600)
国家(130403)
科学基金(117007)
社会(105710)
社会科(100509)
社会科学(100490)
(86924)
基金项目(81733)
教育(77152)
自然(73743)
自然科(72192)
自然科学(72181)
自然科学基金(70947)
(70392)
编号(66474)
资助(61797)
成果(51375)
(50380)
重点(47210)
(47197)
(46991)
创新(46127)
课题(45642)
国家社会(43609)
(42337)
(41944)
期刊
(139827)
经济(139827)
研究(88937)
中国(59148)
管理(54399)
(47484)
教育(42448)
(41593)
科学(38541)
学报(37101)
技术(34365)
大学(31924)
农业(29242)
学学(28977)
业经(26893)
(23624)
金融(23624)
财经(23068)
经济研究(22089)
(20090)
技术经济(18680)
问题(18240)
(17919)
(16007)
科技(15898)
统计(15609)
商业(15585)
现代(15118)
财会(14650)
决策(13101)
共检索到448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凯  胡赤弟  吴伟  
随着创新范式转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大学的功能、概念与内涵也应随之演进和拓展。基于大学功能演化规律和"学科-专业-产业链"理论模型,借鉴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社会网络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并融合"创业型"、"区域创新系统"、"新知识生产"和"创新型"等大学发展概念模式,以建设"双一流"大学和服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为导向,构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概念与内涵,最后从"跨组织边界"以及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嵌入视角提出"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的现实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丹中  
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成为全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热点。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概念的辨析入手,基于高等教育自身规律,通过对基本概念内涵的分析,阐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节点和重点,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创新创业载体的功能等进行了探讨,提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文范  栾培新  
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能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开发能力强的特点。对基础研究按照产业链部署科学创新教育首先要尊重基础研究创新的规律。按照产业链部署产业创新链实施产业创新教育是打造科技生产力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翁默斯  王孙禺  
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动能。针对当前大学显性指标繁荣与有效创新对接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共生视角切入,分析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共生概念框架,提出大学应锚定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以学术创业优势融合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与区域形成“结构适切-人才匹配-知识嵌合”的相容发展。基于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创新实践,文章从共生界面、知识流动、人才生态、制度驱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创业型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共生的实践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翟博文  陈辉林  
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聚合水平直接决定着双创的成效。为了提高大学师生双创的参与率和成功率,结合教学型大学发展双创孵化空间的案例,探索通过聚合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构建"互联网+大学科技园(创业园)+院系或学科(创客空间)+科研平台(创新工场)"的"两维三级"众创空间体系,并按照"开放共享、有偿使用"的原则开放空间资源要素。实践证明,它有利于提高科学仪器的使用率,促进双创与"产学研"的协同发展,推动传统大学向创新创业型大学的转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中建  卓泽林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推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2013年7月,在美国140多位研究型大学校长联名推动下,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报告,其主要通过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鼓励教师创新和创业、积极支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企合作,参与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等路径来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大学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和谐的国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实施创新创业的多样化路径,对于破解我国大学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良影  蔡晓卫  
随着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社会对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如何回应需求?为此,从社会需求切入,结合创业型大学内涵及改革实践经验,给出了建设技术创业型大学的命题,阐述了技术创业型大学的内涵,提出了由校政企社为建设主体,"技术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学术研究、技术技能为基础的产业开发、技术传授为重点的创业培训、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服务、技术创业为侧重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内容,以及高效顺畅运转的运行结构组成的建设路径构想,打造技术创业型大学,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艳霞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面临着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启动工作亟待优化、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工作急需完善以及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评估工作有待改善等困境。对此,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各高职院校还需基于项目管理视角出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启动工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工作,改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评估工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乔刚   王英杰  
地方高校的学科治理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不断提高治理成效。当前,地方高校学科治理面临着治理目标同质化、治理主体单一化、学科资源配置失衡化等现实困境。为此,必须采取转变学科治理理念、建立多元主体共治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等措施,来提升地方高校的学科治理能力,进而推进地方高校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路海玲  吕坤  徐嘉  
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战略地图理论,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战略地图。通过健全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建设创新创业全方位平台、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业活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加;创新街区建设的关键路径是塑造街区新公共利益,即通过社交型公共空间和办公型公共空间的塑造成功地激活街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以公共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型公共空间成为创新街区的核心地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光  
以吉林省9所首批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为样本,从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培训情况、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情况五方面作比较,发现转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组成过于单一,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相对薄弱,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创业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整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度,展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胜男  方法林  
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社会产业整体转型,就业之难已成常态,可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大量培养是时代所需。"创新创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产生的。"创新创业+"为我国高校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推进模型与行为方式,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互为孤岛"的问题,适应了学生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庄建军  张志俭  葛中芹  施毅  徐骏  郑兴福  董婷  崔萌  
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通过转变培养理念、改变工作思路、调整运行模式、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式、突出创新创业、加强条件保障、注重文化建设等手段,不断探索和持续改革,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引入了"互联网+"时代下全天候的实验教学新方式,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施了"前沿引领、突出创新、以人为本"的卓越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法。实践结果表明,在校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