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6)
2023(16538)
2022(14444)
2021(13417)
2020(11305)
2019(26178)
2018(25818)
2017(49938)
2016(26827)
2015(30045)
2014(29690)
2013(29195)
2012(26368)
2011(23686)
2010(23661)
2009(21529)
2008(21040)
2007(18001)
2006(15808)
2005(13799)
作者
(75115)
(62387)
(61644)
(59149)
(39798)
(29868)
(28143)
(24411)
(23864)
(22061)
(21275)
(20996)
(19780)
(19400)
(19285)
(19025)
(18457)
(18432)
(17883)
(17754)
(15173)
(15110)
(14957)
(14286)
(13790)
(13780)
(13642)
(13636)
(12457)
(12137)
学科
(106126)
经济(105981)
管理(82646)
(73189)
(62212)
企业(62212)
方法(48319)
数学(42077)
数学方法(41439)
(29551)
中国(28737)
(27144)
业经(23471)
(22557)
(22385)
地方(21398)
环境(19509)
(18707)
财务(18625)
财务管理(18586)
理论(17896)
农业(17830)
企业财务(17643)
(17248)
贸易(17239)
(16845)
(16703)
(16401)
技术(16175)
(15771)
机构
大学(373407)
学院(370576)
管理(148902)
(146584)
经济(143280)
理学(129439)
理学院(127980)
管理学(125596)
管理学院(124903)
研究(121948)
中国(90191)
(79613)
科学(75172)
(69468)
(59271)
(56170)
中心(55654)
财经(55391)
业大(54986)
研究所(53911)
(53458)
(50414)
北京(49877)
(48930)
师范(48487)
(45402)
经济学(44275)
农业(43634)
(43197)
财经大学(41455)
基金
项目(260341)
科学(206055)
基金(190451)
研究(190112)
(165399)
国家(164102)
科学基金(142480)
社会(120761)
社会科(114483)
社会科学(114456)
基金项目(101493)
(100718)
自然(93205)
自然科(91021)
自然科学(90999)
自然科学基金(89291)
教育(87599)
(85153)
资助(77669)
编号(77004)
成果(61557)
重点(58115)
(57509)
(54428)
(53986)
课题(52608)
创新(50435)
国家社会(49832)
(49818)
教育部(49705)
期刊
(157202)
经济(157202)
研究(109124)
中国(70026)
学报(57177)
管理(54972)
(54447)
科学(53271)
(50206)
大学(44509)
学学(41798)
教育(40699)
农业(34594)
技术(32718)
(29637)
金融(29637)
财经(26792)
业经(25369)
经济研究(24512)
(22825)
问题(21721)
图书(18117)
科技(17802)
(17781)
理论(17684)
(17370)
技术经济(17046)
资源(16859)
现代(16735)
实践(16195)
共检索到535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龚蔚霞  钟红梅  
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公共政策,如何达成规划的共识及保障可操作性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实践,提出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贯彻于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工作中,包括法理层面梳理和构建与生态空间相关的法理法规体系,体系层面协调空间规划体系的管制分区,并明确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对应空间范畴,以及技术层面对部门数据、专项规划、空间格局等三方面采取"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甄延临  王迎英  
以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为空间规划基础蓝本,是城市规划在理念、体系、重点、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创新,而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划定则是缓解当前资源空间制约和保护水乡肌理、彰显水乡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在分析嘉兴生态空间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生态控制线范围,并通过修正得出生态空间结构,确保形成有利于经济效率最大化及生态效应最大化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提出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的保障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玲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要求,进入2014年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全国各县(市)掀起"多规合一"工作热潮,但是对"合一"合什么,"一张蓝图"控什么,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梳理我国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各类空间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基础上,借鉴国外空间管制分区经验,结合国内"多规合一"规划实践,提出建立市县域全覆盖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思路,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空间管制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姚月  
"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是厘清各层级政府的空间管理事权、打破部门藩篱和整合各部门空间责权,实现空间资源保护、空间结构优化、空间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空间规划体系如何构建、空间规划如何编制、如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问题日益受到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并引发了热烈讨论。从空间规划的本质出发,总结了广东省多年来基于"多规合一"形成的"一套目标体系、一张规划蓝图、一套项目库、一套实施协调机制、一个信息平台"的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路径,"全地域"覆盖、"全领域"衔接、"全过程"管控和"大数据+"的空间规划编制评估方法,以及"指引+标准+协调机制"的空间规划政策保障等有益经验,并探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的总体思路,以期为全国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成书  
我国规划体系已经出现了体系庞杂、定位不清、布局凌乱、多规不合等问题。通过梳理我国规划体系演变过程及成因,总结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多规合一"的多维理解,认为"多规合一"的"一"应指建立一个纵向协调、横向衔接的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多规合一"实践为案例,研究提出建立"多规合一"规划体系的思路、方法和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正江  闵程程  刁彩虹  林俊强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不断侵蚀城市生态本底。为解决此问题,"生态控制线"应运而生。本研究认为,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差异会导致其划定生态控制线的模式有所不同。研究选取广东省珠海市与云浮市作为研究案例,比较二者的生态基底和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总结这两种划定模式: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协调落实相关规划为主识别生态要素管理边界,以生态控制线被动限制城镇发展边界;二是以生态建设为动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强化生态保护的完整性为目标识别生态要素管理边界,以生态控制线主动引导城镇空间有序拓展。这两种模式能为我国生态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陈昊  夏方舟  
研究目的:立足"多规合一"改革的背景,针对当前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所面临的挑战,剖析空间规划的本质认知,明确空间规划的改革导向,并据此提出未来空间规划的改革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当前空间规划的建构面临着转型压力加大与改革诉求众多,理论储备不足与实证检验缺乏,部门共识尚未达成与磨合机制有待建立,技术标准不一与共享平台缺乏。空间规划本质上是对国土空间利用、行业政策协调和政府治理过程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可以理解为国土空间格局的综合优化。研究结论:未来空间规划应当以国家意志、政府治理、永续发展、市场主导和城乡统筹为导向,建构"1+X"的空间规划体系,将"优化‘三生’"作为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将"智慧空间"作为空间规划的基础平台,将"三条底线"作为空间规划的关键界限,将"自然资源空间管制"与国土综合整治作为空间规划的实施抓手,将立法保障作为空间规划的法律支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GZPI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ZPI)创于1953年,是华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规划勘测设计高新技术单位,致力于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城乡规划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GZPI业务涵盖了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与景观、岩土工程、工程管理与咨询六大领域,并始终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宗旨,兼顾质量标准、法律法规、业主期望和公众利益的统一,重视城市空间和地域文化对具体项目的要求。GZPI作品与项目遍及全国各地,乃至国际。拥有多名院士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志芳  许云飞  蔡扬  沈楠  李晓晖  
景观规划作为协调自然环境保护、景观体验、土地利用等多学科内容的空间规划工具,在德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当今德国创造高质量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贡献。本文分析了德国景观规划的演变历程、规划体系与内容,并以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为例,探讨了其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过程,以期为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问题、构建景观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提供启示与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志芳  许云飞  蔡扬  沈楠  李晓晖  
景观规划作为协调自然环境保护、景观体验、土地利用等多学科内容的空间规划工具,在德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当今德国创造高质量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贡献。本文分析了德国景观规划的演变历程、规划体系与内容,并以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为例,探讨了其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过程,以期为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问题、构建景观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提供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志强  张辉  杨枫  
当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的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市县层面上位承接、侧位对接、下位衔接已成为规划管理发展趋势。"上位承接"即落实上级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侧位对接"即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部门规划,"下位衔接"即指导规划区交通、水利、电力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等详细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陈昊  夏方舟  
研究目的:立足"多规合一"改革的背景,针对当前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所面临的挑战,剖析空间规划的本质认知,明确空间规划的改革导向,并据此提出未来空间规划的改革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当前空间规划的建构面临着转型压力加大与改革诉求众多,理论储备不足与实证检验缺乏,部门共识尚未达成与磨合机制有待建立,技术标准不一与共享平台缺乏。空间规划本质上是对国土空间利用、行业政策协调和政府治理过程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可以理解为国土空间格局的综合优化。研究结论:未来空间规划应当以国家意志、政府治理、永续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叶笑  冯广京  
研究目的:研究分析"多规冲突"和"多规合一"的机理,弥补系统剖析"规划冲突"根源的空白,提出"多规合一"的建议。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通过研究规划的机理,分析"多规冲突"的根源。研究结果:(1)规划及其认知域是时间的函数,对未来的导向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人们对规划存在认知的局限性,导致规划具有先验性和矛盾性。(2)规划存在时空纵向上的冲突、横向上的冲突和复合性的冲突。(3)土地利用规划的刚性是其本质特征。研究结论:(1)规划及其研制的机理,是人们基于当前("t"时)确定性的认知,对未来("t+1"时)不确定性发展的预期,制定从当前到未来较合理的引导人们开展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计划和安排。这使规划产生了一个悖论,即用"t"时确定性的认知,先验性地规划"t+1"时不确定的未来的变化。(2)"多规冲突"的产生存在三种机理,纵向冲突是由研制规划时人们仅拥有不完全的知识而引起的;横向冲突是由各个规划主体都将自身系统的优化目标作为同一时空中制定各自规划的目标而引起的;复合冲突是由上一层级规划通过纵向传导而引起的。解决"规划冲突"并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向是,应将社会经济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各个规划的共同目标,转变规划研制战略的指导思想。(3)平衡土地利用规划的刚性和弹性,一是应将土地利用规划研制的战略导向与现阶段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研制战略导向由注重"面积"、"数量"约束型向注重"利用强度"和"利用方式"约束型的转变;二是增加中期(5年)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滚动调整,实现土地利用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的衔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叶笑  冯广京  
研究目的:研究分析"多规冲突"和"多规合一"的机理,弥补系统剖析"规划冲突"根源的空白,提出"多规合一"的建议。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通过研究规划的机理,分析"多规冲突"的根源。研究结果:(1)规划及其认知域是时间的函数,对未来的导向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人们对规划存在认知的局限性,导致规划具有先验性和矛盾性。(2)规划存在时空纵向上的冲突、横向上的冲突和复合性的冲突。(3)土地利用规划的刚性是其本质特征。研究结论:(1)规划及其研制的机理,是人们基于当前("t"时)确定性的认知,对未来("t+1"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德宝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化推进,以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为核心的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越发迫在眉睫。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探索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技术途径和机制体系保障。结合大理市"四规合一"实践,试图界定"多规合一"工作的范畴和成果形式,为各地"多规合一"开展提供借鉴。明确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三方面重点:建立上下互动、左右协作的空间管制体系,建立覆盖全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基于各级空间事权的机制体系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