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1)
2023(15919)
2022(13362)
2021(12494)
2020(10215)
2019(23161)
2018(22564)
2017(42232)
2016(22916)
2015(25853)
2014(25550)
2013(24266)
2012(22232)
2011(20046)
2010(20243)
2009(18499)
2008(17121)
2007(15213)
2006(13324)
2005(11922)
作者
(60618)
(49989)
(49713)
(47291)
(31800)
(24011)
(22967)
(19442)
(19330)
(17933)
(17053)
(16976)
(15914)
(15590)
(15565)
(15204)
(14767)
(14761)
(14394)
(14392)
(12515)
(12049)
(11971)
(11708)
(11395)
(11361)
(11188)
(11028)
(10156)
(9955)
学科
(90277)
经济(90194)
管理(65470)
(64360)
(53237)
企业(53237)
方法(35238)
中国(33599)
数学(30564)
数学方法(30051)
(27547)
金融(27545)
(26412)
银行(26391)
地方(25722)
(25518)
(25392)
(23606)
业经(22516)
(19655)
技术(19221)
农业(17538)
理论(17068)
(15951)
贸易(15934)
(15593)
财务(15534)
财务管理(15496)
(15417)
企业财务(14769)
机构
学院(302836)
大学(300723)
(123158)
经济(120419)
管理(115077)
研究(99149)
理学(98081)
理学院(96988)
管理学(95078)
管理学院(94506)
中国(80746)
(63179)
(58505)
科学(57464)
中心(48586)
(47465)
(47304)
财经(45695)
(43971)
(43174)
师范(42774)
研究所(42342)
(41432)
业大(40253)
北京(40034)
(38922)
经济学(37850)
(36625)
经济学院(34129)
师范大学(34026)
基金
项目(199410)
科学(158527)
研究(153899)
基金(141411)
(120522)
国家(119362)
科学基金(104426)
社会(97499)
社会科(92468)
社会科学(92449)
(81648)
基金项目(74431)
教育(73462)
(67147)
自然(64348)
编号(64206)
自然科(62929)
自然科学(62917)
自然科学基金(61753)
资助(56844)
成果(52200)
(47690)
课题(45912)
重点(45272)
(44838)
(43617)
创新(41720)
国家社会(39768)
大学(39592)
项目编号(39333)
期刊
(138770)
经济(138770)
研究(95494)
中国(70532)
教育(50199)
(46598)
管理(45386)
(42074)
金融(42074)
(41009)
学报(40022)
科学(38376)
大学(33340)
技术(30958)
学学(29849)
农业(27607)
业经(24474)
财经(22453)
经济研究(21765)
(19447)
问题(17534)
图书(16073)
技术经济(14957)
(14684)
科技(14566)
理论(14153)
(13987)
论坛(13987)
职业(13982)
商业(13780)
共检索到474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琴  罗玲云  
实现"多元融合"下的大学生学业发展与道德发展相统一,建议推行具有创新性的大学生发展报告书方案:一是从只关注"学业结果"的评价转向为关注"学业过程"发展的评价;二是从关注对少数精英大学生的选拔为结果转向为关注以尊重大学生禀赋差异为前提的学业、人格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从关注大学生"业"的单向评价转向为关注以道德发展为支撑和推动的包含"业"与"德"协调发展的"人"的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钋  
多层次、多类型助学体系的推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和可负担性,促进了教育起点的公平。然而学者尚未系统地分析学生资助对个人学习行为、学业发展和成就的影响,因此很难确定资助政策是否也促进了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本文使用三省19个高校的学生调查数据,分析了学生资助对个人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资助学习成绩正相关、与课程不及格负相关、与课外学习时间正相关,但是与学校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学生资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燕红  
大学生青年发展观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青年发展和爱国主义教育两条线索。大学生青年发展观与爱国主义教育从内涵层面、外延层面、培育路径与人文导向上是相契合的,新时代要积极拓展大学生青年发展观和爱国主义的自我教育,更新教育模式;挖掘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载体;关注人文关怀,加强情感沟通,以实现青年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翠贞  张卫平  
打造高校实践育人新格局和推进社区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认为作为高校社会实践重要形式的大学生公益实践与社区教育存在耦合关系,并立足于此提出大学生公益实践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教育均衡、融合发展的分析视角,探讨融合发展的现实动因即提升大学生公益实践的品质、提升社区教育的质量、促进社区教育均衡发展,着重于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认为要加强相关主体间的协调沟通,探寻大学生公益实践与社区教育的耦合点,构建大学生服务社区教育的公益实践接续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蒋洪池  龚琬晶  
英国作为融合教育的引领者,为保障残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内外部学业支持服务体系并呈现明显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以法律、资金为推力的制度化;支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全社会紧密合作的系统化。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今天,需要贯彻个性化的融合教育理念、完善法律制度与资金的服务保障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学业支持服务内容、构建系统化的学业支持服务体系,使残障大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鲍威  陈亚晓  
本文旨在考察经济资助和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间的联系,以期更好地理解经济资助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汀托的学生整合分析理论、比恩的学生资助双重效应理论和实证数据发现,高校学生资助与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问存在关联性和特定的影响机制:学生资助在直接促进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成就提升的同时,分别通过调整经济压力、强化学术融入、增加专业兴趣、促进社会融入等不同路径,间接影响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此外,不同类型资助方式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影响机制各不相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维  要攀攀  李凡  
助学贷款扩大了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参与和入学机会,但是否促进了其学业发展,需要精确评估。将倍差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相结合,对助学贷款影响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助学贷款未能改善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偿债压力,刺激他们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需求;学生贷款增加了第一代大学生的课外打工时间,而在学习时间上并没有变化。这一研究发现为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证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达品  
基于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开展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数据的研究发现,当前,学生学习投入较好,但主动性有待提高;学生的课业成就提升,但学术道德不容乐观;学校教学稳步发展,但学生评价较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凸显,但交流状况欠佳。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应进一步健全高校学业辅导体系,通过完善学业辅导内容,加强学业辅导队伍建设,加强学业辅导保障等途径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家  罗杞秀  
大学生学业成就意识的探讨厦门大学硕士生:汪家导师:罗杞秀研究方向:青年心理学答辩时间:1996年6月25日学习在大学生行为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学习行为特点与中、小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差异甚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高等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耀稳  
大学生的学业规划与指导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职业定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业规划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文章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与指导从内涵、必要性和具体实施路径上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许巧仙  王毅杰  
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聋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文以某学院304名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交往作为测量指标对他们的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聋人大学生社会交往出现了分化,他们朋友交往呈现出:(1)健听人数量多;(2)聋人数量多;(3)聋健人数量差不多三种状况;他们与聋人和健听人都交往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相比而言,他们与健听人朋友交往不密切、不深入。聋人大学生的性别、家庭教育、接受基础教育方式、教师教育和社会态度等微观因素对其社会交往分化影响显著。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化教育与支持体系以促进聋人大学生与健听人之间沟通与交往,促进社会融合的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益飞  
校园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学者们在如何进行两种文化的融合建设方面研究的比较少。文章首先进行了区域文化、校园文化的界定,两者互动融合能够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质,为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文化突破口,提高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接着分析了两种文化融合所存在的问题,比如两者融合认识不到位、程度不高、较为随意、没有全员参与等;最后从培养两者思想意识、构建机制体制、构建政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完善区域城市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有机的使两种文化进行融合互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峰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为新时代课程建设明确了路径和方向。在"金课"建设背景下,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推动创新创业"金课"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提高教学质量。在"金课"建设的探索中,依托产教融合成果,高校企业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金课",并针对"金课"的实施过程和成效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莲俊  卢天庆  
本研究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上海市9所高校的573名在校大学生就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认知维度上,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高等融合教育形式相对陌生。在情感维度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在行为倾向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倾向态度较个体行为倾向态度更为积极。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与残疾人的接触频率及对高等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其态度有影响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实施高等融合教育在同伴接纳这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家琪  苏峰  
随着改革创新理念的深入实践,我国教育事业在教学体系和育人机制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由周光礼编著,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3月出版的《面向创新的大学教育:科教融合理念及其模式构建》一书中,强调了现代社会高校育人体系创新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创新的大学教育,即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一方面,从理论上深入探析面向创新的大学教育,其内容涵盖高等教育适切性、高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