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0)
2023(7229)
2022(6249)
2021(5922)
2020(5179)
2019(11765)
2018(11567)
2017(22357)
2016(11896)
2015(13205)
2014(12937)
2013(12393)
2012(11252)
2011(9717)
2010(9106)
2009(7932)
2008(7259)
2007(5945)
2006(4518)
2005(3604)
作者
(31972)
(26997)
(26831)
(25413)
(17099)
(13033)
(12257)
(10720)
(10356)
(9296)
(9213)
(9161)
(8378)
(8346)
(8249)
(8196)
(8165)
(8111)
(7815)
(7647)
(6483)
(6469)
(6413)
(6116)
(6109)
(5937)
(5824)
(5701)
(5422)
(5410)
学科
(45294)
经济(45247)
管理(32182)
(31309)
方法(26434)
(25858)
企业(25858)
数学(24088)
数学方法(23716)
(12143)
(11437)
中国(9909)
(9031)
贸易(9029)
(8847)
(8837)
业经(8828)
(8081)
财务(8050)
财务管理(8030)
企业财务(7647)
农业(7623)
技术(7579)
地方(7267)
(7024)
环境(6645)
理论(6567)
(6352)
(5761)
(5750)
机构
大学(157869)
学院(156701)
管理(64492)
(63783)
经济(62749)
理学(57375)
理学院(56831)
管理学(55732)
管理学院(55446)
研究(49003)
中国(35133)
科学(31467)
(31394)
(28127)
(27534)
业大(27081)
中心(23742)
(23577)
财经(23308)
农业(22510)
研究所(22074)
(21523)
(21229)
经济学(20342)
经济学院(18674)
北京(18542)
(18502)
(18388)
师范(18232)
财经大学(17934)
基金
项目(120990)
科学(95702)
基金(89756)
研究(84663)
(79879)
国家(79315)
科学基金(68466)
社会(54494)
社会科(51827)
社会科学(51817)
基金项目(48070)
(46885)
自然(46152)
自然科(45148)
自然科学(45133)
自然科学基金(44286)
(40179)
教育(39456)
资助(36560)
编号(32549)
重点(27460)
(27263)
(26011)
(25532)
科研(24853)
创新(24437)
成果(24329)
计划(23482)
国家社会(23400)
教育部(23356)
期刊
(56829)
经济(56829)
研究(38098)
学报(27898)
科学(24232)
(23956)
中国(22962)
管理(22326)
(21621)
大学(21564)
学学(20716)
农业(16765)
技术(14482)
教育(12545)
财经(10979)
(10345)
金融(10345)
(9384)
业经(9279)
(9230)
经济研究(9156)
科技(8136)
(8051)
问题(8021)
业大(7806)
统计(7494)
技术经济(7371)
理论(7358)
财会(7057)
实践(6803)
共检索到204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晓梅   黄朝   蒋靖怡   聂迎利   汤松  
[目的]探究中美两国在大豆生产土壤管理、肥料使用、水资源利用、种子选育、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现状。[方法]利用SCI—Expanded数据库,对2016—2023年间中美大豆生产技术领域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重点关注“六字”“六字”(土、肥、水、种、保、工)技术领域研究的发文态势、技术关联与集成、热点方向。[结果](1)2016年来,中国在大豆生产技术领域的SCI发文量逐年增长,美国相对稳定。中国在大豆品种改良和种质资源利用研究最活跃;美国突出在病虫害管理、土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2)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与种子选择和育种关系密切;美国的研究更综合,种子选择和育种与病虫害防治关系最为活跃,技术间共线关系较多展现出更为广泛的交叉研究特性。(3)中国大豆生产技术领域发文热词侧重于分子和基因层面探究大豆生物学特性,美国注重农业实践、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大豆生产管理。(4)中国发文方向侧重于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间作与生态农业实践,而美国则关注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性、基因表达与生物固氮、土壤管理与保育农业、病虫害管理以及除草剂抗性与杂草管理。[结论]未来,中美合作可深化大豆品种改良、优化病虫害防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限制,推动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袁神  吴庆悦  
对比中日软实力系统中各大环节的优势与不足,中国提升软实力必须做到意识力和物质力的均衡发展,壮大公民社会力量,注重软实力独立体系建设,为世界提供能长久共享的意识性和物质性资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玲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主要国际组织的经济比较方法 ,论述了国际比较中应该满足的一些基本统计性质 ;然后阐述并论证了本研究采用的基于购买力平价调查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转移从而得到国际比较的方法 ;最后是经验分析。主要结论是 :按照 1 993年中国广东、香港特区的购买力平价调查数据和 1 996年 OECD国家购买力平价的结果推算 ,中国目前实际 GDP的水平比按照当年汇率折算的结果要高 (后者约为前者的 5 5 %) ,同时比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按照购买力平价原则推算的结果要低 (前者约为后者的 44%) ;1 996年 ,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 4.74;中国的经济总量要低于美国和日本 ,超过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乌凤岐  赵怀芹  陈新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寰  张井勇  王玉民  赵丽梅  
豆科作物曾被认为是难于利用杂种优势的物种。木豆、苜蓿和大豆杂交种的问世,为豆科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开辟了道路。本文从应用技术研究层面,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这3种作物在不育系和杂交种选育,杂交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豆科作物普遍存在杂种优势,杂交种开发的关键是找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高异交率基因型。数量充足的传粉昆虫和适于制种的环境条件亦非常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谷强平  周静  杜吉到  
"中、美两国都是大豆生产大国,但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整合大豆生产成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视角和生产成本具体构成视角对中美大豆生产成本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国大豆收益上的差异,指出中国应采取加强大豆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适当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完善税费改革等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秀英  
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比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①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②指欧洲共同体(下同)。③为1993年第1季度数字。④为1993年第2季度数字。国内生产总值及占经合组织的比重(按当年价格和汇率折算成美元)单位:十亿美元①1990年以前仅指原联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代帆  
本研究基于在菲律宾的问卷调查,对中国和日本在菲律宾的软实力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无论在经济软实力、人力资源、文化软实力、政治软实力还是外交软实力等方面,都要落后于日本。要拓展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中国需要学习日本推进文化外交和软实力的经验。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优势,还要以更具效率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重视国内问题的外部示范性,以国内社会的"善治"构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高度重视民间外交,拓展对外交往的渠道;改变以经济为主轴的急功近利的对外交往模式,真正把文化外交至于战略位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文玉  
唐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元、天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国力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宋承唐制,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都与唐代大同小异。因而两朝的情况最具有可比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钟钰  陈希  王立鹤  
增强粮食竞争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明确符合国情的粮食竞争力内涵是客观评价的基础。本文阐述了我国粮食竞争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确定大豆竞争力指标内容,使其更符合我国国情农情;并选取美国、巴西两个大豆生产强国作为比较对象,基于2000年以来三国大豆数据对比大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了国产大豆与美巴大豆在成本、价格、可持续能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差距。结果表明:国产大豆在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可持续能力各方面均不具有优势,但政策支持较强,可一定程度遏制国产大豆萎缩势头。未来我国大豆需求主要依赖进口的格局不会改变,基于中美巴比较的结论,进一步明确了提振大豆竞争力的方向,即对内弥补大豆生产短板,对外稳定供应渠道,双管齐下提升我国大豆竞争力,确保国内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章胜勇  李崇光  
作为调节人们营养膳食结构的主要动、植物蛋白以及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 ,大豆在世界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中国在大豆生产和贸易上经历了从大豆净出口国到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转变。本文从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出发 ,在整合成本核算方法和指标的基础上 ,对中美两国在大豆生产成本构成和效益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雯琦   金思成   刘智文   钱菁菁   朱程  
【目的】为了明确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豆科绿肥作物体内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翻压还田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紫云英、毛叶苕子、蚕豆、箭筈豌豆四种豆科绿肥的生长发育和绿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分析了绿肥翻压还田后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绿肥在苗期与生育后期全氮、全磷和全钾养分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生育后期的养分含量要显著高于苗期,干物质量达1800 kg·hm~(-2)以上,适宜翻压。在生育后期,毛叶苕子的全氮含量(3.34%)和全磷含量(0.29%)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绿肥,紫云英的全钾含量(3.58%)最高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紫云英和毛叶苕子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相对较高,蚕豆和箭筈豌豆相对较低。四种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的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提升范围介于2.71%~29.50%。其中紫云英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上述指标与休耕相比分别提高了4.04%、3.40%、29.50%和8.22%。【结论】在不额外施用化肥时,种植紫云英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为高效绿肥-作物种植体系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姚娜  易显凤  丘金花  庞天德  赖志强  韦锦益  
为了筛选适宜南方种植的优质豆科灌木饲料品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圆叶舞草(Codariocaiyx gyroides)、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tha)和木豆(Cajanus indica)4种豆科灌木饲料在华南地区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豆科灌木均能在华南地区栽培种植,其中圆叶舞草耐寒性能突出,鲜草产量高,耐刈性好,年可刈割34次,再生性能强,年可产干草11.60t·hm(-2),较其它品种分别提高了14.74%37.7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户杉杉  高水练  陈倩洁  郭彬  潘荣艺  张帅  佐明兴  王苗苗  向萍  鲁静  林金科  
【目的】通过在湖北、福建、广东三地茶园开展套种大豆试验,研究套种大豆对茶园化肥需求量的影响,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和跨地域推广"茶—豆"套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福建、广东茶园为试验平台,分别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量×70%(T1)和常规施肥量×70%+套种大豆(T2)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茶叶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结果】套种大豆较常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增加10.90%~25.62%,18.89%~27.05%,13.72%~25.28%和7.00%~47.54%;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降低7.32%~27.68%和14.72%~33.99%;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3.46%~17.25%,5.58%~49.75%,7.44%~18.29%,4.38%~67.62%和32.55%~169.96%,均达到显著水平;鲜叶中茶多酚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降低4.09%~12.71%,氨基酸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升高8.66%~15.00%,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套种大豆增加土壤酶活性的同时,促进了土壤有效养分的转化率,提高了茶树对土壤养分利用率,改善了茶叶品质,可减少茶园化肥30%施肥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