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0)
2023(11872)
2022(10288)
2021(9735)
2020(8519)
2019(19900)
2018(19957)
2017(38523)
2016(20822)
2015(23732)
2014(23719)
2013(23148)
2012(21211)
2011(18856)
2010(18951)
2009(17481)
2008(17117)
2007(15199)
2006(12869)
2005(11096)
作者
(59394)
(49675)
(49344)
(47063)
(31484)
(24012)
(22653)
(19527)
(18694)
(17677)
(16964)
(16652)
(15547)
(15465)
(15386)
(15221)
(15150)
(14627)
(14357)
(13984)
(12285)
(12112)
(11962)
(11423)
(11194)
(11088)
(10936)
(10902)
(9982)
(9844)
学科
(86910)
经济(86811)
管理(58864)
(57051)
(46265)
企业(46265)
方法(45004)
数学(40495)
数学方法(39817)
(24752)
(21344)
中国(21312)
地方(18052)
(17848)
业经(17559)
农业(16466)
环境(15552)
(15279)
贸易(15272)
(14837)
(13834)
理论(13727)
(13553)
(13500)
财务(13439)
财务管理(13404)
企业财务(12665)
技术(12414)
(12261)
(11481)
机构
学院(293788)
大学(292139)
(118731)
管理(117489)
经济(116232)
理学(102482)
理学院(101390)
管理学(99287)
管理学院(98759)
研究(93832)
中国(69579)
(60531)
科学(59562)
(52422)
(49155)
(47125)
业大(45608)
中心(45203)
(43491)
研究所(43240)
财经(42726)
(38763)
农业(38594)
(38075)
师范(37689)
北京(37343)
经济学(36232)
(34347)
(33752)
经济学院(32930)
基金
项目(204632)
科学(161597)
基金(148807)
研究(147029)
(130230)
国家(128895)
科学基金(111420)
社会(92628)
社会科(87764)
社会科学(87737)
(82671)
基金项目(79085)
自然(73927)
自然科(72153)
自然科学(72134)
自然科学基金(70826)
教育(68784)
(68223)
资助(61859)
编号(59964)
成果(46915)
重点(46173)
(44914)
(43782)
(42620)
课题(40726)
科研(39917)
创新(39827)
教育部(38520)
大学(38158)
期刊
(123387)
经济(123387)
研究(77538)
中国(52396)
学报(45503)
(43630)
科学(42953)
(41204)
管理(40653)
大学(34675)
学学(32900)
农业(29951)
教育(28529)
技术(28077)
(21657)
金融(21657)
业经(21504)
财经(20145)
经济研究(19220)
(17226)
统计(16838)
(16790)
问题(16462)
(15257)
技术经济(15074)
资源(14927)
(14485)
决策(13921)
科技(13492)
商业(13306)
共检索到412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成英  
如何将人口有效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的范围内,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以青海省为例,采用"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其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得出在2001~2011年时间序列中,青海省一直存在不断增大的生态赤字并导致人口赤字,使得青海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出现了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两个层面出发提出相关对策,为青海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开亚  王玲杰  
为对基于全球公顷或是国家公顷来核算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全球公顷法和国家公顷法对安徽省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全球公顷法核算的生态足迹需求、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分别为1.765 909 hm2/cap,0.435 083 hm2/cap,1.330 826hm2/cap;而国家公顷法核算的结果则分别为0.955 026 hm2/cap,0.102 027 hm2/cap,0.852 999 hm2/cap。对核算结果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表明:①采用全球公顷法将会扩大国家生态足迹的核算误差;②全球平均产量难以体现产品之间的属性差异;③使用全球公顷法核算时的数据汇总难度大;④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羿  杨林安  张正栋  夏斌  
从国家公顷概念的角度出发,利用广东省与国家土地平均生物生产力的比较关系修正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更加准确地计算了广东省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广东省土地生态供给出现持续赤字的情况,人均生态赤字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均收入建立的协整关系模型发现,广东省人均生态赤字的逐年累积效应显著,而人均收入用于消减生态赤字的效应相对滞后。因此,转变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方式仍是广东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早立  薛跃规  
采用全球公顷法(gha)和国家公顷法(nha)对广西兴安县201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基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在核算县域生态足迹时的差异。并基于国家公顷法,探索均衡因子、平均产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gha和nha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别为2.787 19 hm2/cap、1.680 25 hm2/cap;采用不同的均衡因子计算时,生态赤字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1倍;采用较远年份平均产量为参数计算的当年生态足迹远高于采用当年平均产量的计算结果。因此提出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县域生态足迹评估的建议:(1)采用全球公顷法计算县域生态足迹会夸大结果产生较大误差,无法精确反映该地区的生态系统负荷,因而在计算县域生态足迹时,推荐使用国家公顷法。(2)使用当年的平均产量数据,并使用不同的均衡因子计算比较,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与可信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智强  吴诗嫚  
土地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基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对于保证整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足迹将人类消耗加以量化,并和区域土地的承载力进行对比,来判断研究区域的土地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状况。为了全面分析抚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运用改进的"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模型,针对抚州市的具体情况,对抚州市生态足迹进行计量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缓解抚州市生态赤字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兴国  潘玉君  王爽  姚辉  崔文芳  
借助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运用"中国平均生态生产力"对单产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调整,引用"中国平均均衡因子",提出"中国标准"的生态足迹新方法,构建了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分别建立了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预测模型,残差检验与误差检验结果满足模型精度要求,以此对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8年-2009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耕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呈现弱不可持续状态;②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不出现明显"突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纪安  杨改河  刘玉华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对青海省1978-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剖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127 8 hm2增加至2001年的1.609 2 hm2,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20 8 hm2逐年递减至1.332 3 hm2,生态供需由盈余逆转为赤字,说明20世纪90年代青海省生态需求已经超出其生态承载力, 表现为不可持续。最后指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工业的增效减耗是实现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恒义  刘卫东  王世忠  单娜娜  梁红梅  
生态足迹模型是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本的需求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的有力工具。为更加准确地核算中小尺度的生态足迹,论文建立了"省公顷"模型,明确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上,首次引入热值的概念,克服了不同类型生物产品不能直接加总的难题。以浙江省为例,应用本方法测算了2005年各类土地的均衡因子和各市土地的产量因子。其均衡因子分别是:耕地为2.82 s-nhm2/hm2;草地为0.11 s-nhm2/hm2;林地为0.35 s-nhm2/hm2;水域为0.17 s-nhm2/hm2等。结果与国际上通行的数值和国家公顷下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但通过分析认为,文章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客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晓军  
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对兵团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兵团的1995—2010年的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5—1999年兵团的实际人口虽然在增加,但相对于生态适度人口并没有出现过剩;2000—2010年兵团生态适度人口在不断下降,实际人口和过剩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兵团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人地矛盾相对紧张,生态适度人口规模是不合理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鹏  丁生喜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青海省2000-200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青海省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环境压力很大,而造成生态赤字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落后,城镇化水平低。结合青海省发展现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助于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春  许江萍  
本文提供了一个分析结构,把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城市扩张过程中的人口规模问题,以便做到对城市规模心中有数,既避免政策过紧阻碍城市化进程,又避免人口迁移失控导致城市衰落或导致人口过剩出现拉美国家那样的城市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鑫  田丽慧  毛凌琳  
[目的]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探讨城市人口适度规模,不仅可为地方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建议,还可化解生态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方法]文章以常德市及下属各区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出2015年常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依据生态补偿量计算生态补偿标准及人口适度规模。[结果]生态资源确实是限制常德市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德市仅有武陵区和石门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其余地区人口已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结论](1)常德市总体呈生态赤字,耕地赤字是主要原因;(2)常德市应获生态补偿8. 72亿元,以林地和水域为主的地区为主要补偿对象;(3)生态承载力不足是限制常德市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常德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当从减少生态赤字、健全补偿机制和加大补偿力度3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政策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晓娟  赵宗  
大气颗粒物一直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近两年北京市的严重灰霾污染更是带来了重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文章以实现北京市政府提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下适度的人口规模为研究对象,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数量、机动车保有量以及PM10排放量等进行分析,得出人口数量、机动车保有量与PM10排放量的主要关系,预测基于PM10改善目标的2020年北京适度人口的规模以及机动车数量,同时提出进行人口规模控制的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艳莉  陈克龙  陈英玉  苏茂新  陈亮  
青海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利用改进的碳排放量估算法对以"生态立省"的青海进行碳足迹定量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从1999~2008年青海省人均碳足迹呈逐渐增大趋势且在2007年以后趋于稳定。青海省碳足迹动态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口、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因素对CO2排放量的贡献,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青海省经济的绿色增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学全  卢琦  
生态足迹是某地区生产消费的粮食和纤维、维持能源消费以及建筑用地的总和。应用生态足迹分析,共和县2 0 0 2年人均生态足迹供给1 0 5 6hm2 ,即生态承载力阈值为1 0 5 6hm2 。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 6 6 2hm2 ,与生态承载力比较,生态赤字0 6 0 6hm2 。共和县荒漠化发展是生态足迹扩大的结果之一,另一方面荒漠化扩张减小了共和县的生态承载力,因此荒漠化发展对共和县生态赤字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提出共和县减少生态赤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措施。引入产量因子的地区修正因子,使Wackernagel因子更符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实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