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7)
- 2023(20281)
- 2022(16969)
- 2021(15859)
- 2020(13142)
- 2019(30232)
- 2018(30001)
- 2017(57504)
- 2016(31366)
- 2015(35252)
- 2014(35200)
- 2013(34462)
- 2012(31715)
- 2011(28434)
- 2010(28542)
- 2009(25798)
- 2008(24799)
- 2007(21875)
- 2006(19403)
- 2005(17108)
- 学科
- 济(128433)
- 经济(128297)
- 管理(85790)
- 业(83764)
- 企(67023)
- 企业(67023)
- 方法(54702)
- 数学(47379)
- 数学方法(46580)
- 中国(38021)
- 农(37625)
- 地方(31514)
- 业经(30130)
- 财(29087)
- 学(26911)
- 农业(25657)
- 制(22474)
- 理论(21865)
- 贸(21718)
- 贸易(21699)
- 易(20945)
- 技术(20004)
- 和(19696)
- 环境(19680)
- 银(19320)
- 银行(19276)
- 融(18705)
- 金融(18700)
- 行(18450)
- 发(17822)
- 机构
- 学院(433244)
- 大学(432470)
- 济(169671)
- 管理(168426)
- 经济(165873)
- 研究(147107)
- 理学(145218)
- 理学院(143536)
- 管理学(140485)
- 管理学院(139707)
- 中国(109920)
- 京(93760)
- 科学(92071)
- 财(76666)
- 所(73642)
- 农(72419)
- 中心(67453)
- 研究所(66999)
- 业大(65610)
- 江(65280)
- 财经(60957)
- 范(60133)
- 师范(59537)
- 北京(59417)
- 农业(56221)
- 经(55436)
- 院(54067)
- 州(53263)
- 经济学(50469)
- 师范大学(48022)
- 基金
- 项目(296912)
- 科学(233102)
- 研究(217408)
- 基金(212999)
- 家(185885)
- 国家(184283)
- 科学基金(158427)
- 社会(135403)
- 社会科(128129)
- 社会科学(128094)
- 省(117039)
- 基金项目(112470)
- 自然(103380)
- 教育(101383)
- 自然科(101020)
- 自然科学(100994)
- 自然科学基金(99107)
- 划(98470)
- 编号(90103)
- 资助(87933)
- 成果(72650)
- 重点(66729)
- 发(65748)
- 部(64387)
- 课题(62659)
- 创(61479)
- 创新(57300)
- 科研(56419)
- 教育部(55257)
- 国家社会(55184)
- 期刊
- 济(189916)
- 经济(189916)
- 研究(127021)
- 中国(89572)
- 学报(68571)
- 农(66918)
- 管理(63544)
- 科学(63531)
- 财(57983)
- 教育(55614)
- 大学(52637)
- 学学(49165)
- 农业(46157)
- 技术(41406)
- 融(38109)
- 金融(38109)
- 业经(32868)
- 经济研究(30000)
- 财经(28782)
- 问题(25007)
- 经(24667)
- 图书(24636)
- 业(24525)
- 科技(20887)
- 技术经济(20812)
- 版(20634)
- 资源(20116)
- 理论(19601)
- 统计(19550)
- 现代(19260)
共检索到646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凯旋 周敏 黄亚平
以城郊型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城郊型小城镇发展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以武汉市五里界为例,构建了城郊型小城镇"3+1"发展动力分析框架,其中"3"指大城市扩散力、政府政策力、市场资本导向力三种(外力),"1"指自身的资源要素力(内力)。最后在"四化同步"背景下,基于对城郊型小城镇的反思与发展动力研究,提出五里界"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联动、城镇化支撑、政企合作与全域统筹"的发展新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伟 张庆文
北京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小城镇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9年北京市在10个远郊区县确定了42个重点小城镇作为今后重点扶持的小城镇。新型城镇化是北京市郊区发展的方向,本文结合新型城镇化要求介绍了北京市重点小城镇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北京市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重点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昕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型观光农业园逐渐成为辅助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受思想观念、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城郊型观光农业园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的宗旨。为充分发挥城郊型观光农业园的作用,需要充分理解观光农业园的概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坚持生态性、功能性等原则,探索出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全新模式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郊型观光农业园 模式 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鹏娟 孙立霞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郊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其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带来了身份转换难、就业难、生活难、子女上学难、养老难等社会问题,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以西宁市为例,通过对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自我选择+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三位一体的民族地区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城郊失地农民 就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鹏娟 孙立霞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郊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其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带来了身份转换难、就业难、生活难、子女上学难、养老难等社会问题,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以西宁市为例,通过对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自我选择+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三位一体的民族地区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城郊失地农民 就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浩然 李钢 臧菲
近年来,大激店村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发展政策,有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努力构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反向吸纳大量城市高质量人才到大激店工作和生活,有力推动了大激店的发展。基于此,结合大激店人才振兴发展实例,通过对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基于Nvivo质性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从政策、产业、人文等角度深入探究“以文聚才”城郊型乡村人才振兴机制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城郊型乡村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反向吸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汝 邢燕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至今,乡村建设研究在学术界已日益成为热点,而小城镇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小城镇建设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城镇而言,建设首先就会涉及到合理的"量",即小城镇的规模合理性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与党中央政策同步,小城镇的规模合理性问题也必然将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与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相结合,研究小城镇规模合理性问题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在翔实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视点同时切入,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柏泉镇合理规模的...
关键词:
小城镇 合理 规模 分形理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耿虹 李玥 乔晶 高鹏
基于公开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发现,武汉市小城镇出现人口总量减少、镇村空间"小集聚、大分散"离散的现象,并在某些领域或职能方面显现出"失活"、"消退"等收缩态势。这种收缩态势在区域城镇化背景下兼具合理性和风险性,只有通过积极的科学认知与系统判断,才能在停滞、萎缩的危机中催生、激发出相关小城镇对于区域新功能的适应性创新动机与动力。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武汉市小城镇收缩现象入手,对其收缩的特征、成因、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并结合具体的实证案例,提出"主动调整职能定位、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构建区域网络型城一镇一村层级模式、消除线性层级关系下的依赖惯性;以特色性与特长性要素为突破口寻求特色化发展"的应对收缩的小城镇适应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
收缩 适应性 发展路径 小城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章政
本文分析了未来上海市郊区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主导产业的定位和小城镇功能定位的基本依据,明确了未来上海市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
小城镇 产业发展 主导产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名峰 张鑫 杨川 武越
以武汉市新洲区212户被征地农民家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了征地拆迁前后被征地农户生计资本及可持续生计信心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征地拆迁后物质资本指标值大幅度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总水平有所提高,但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标值却没有明显改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对被征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信心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物质资本的影响最为突出。建议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允许农户分享被征土地的项目红利,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被征地农户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认为其核心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要素的集中建设联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即通过"三化"并举统筹破解"三农"问题。而要想实现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则需要规划先行、产业集聚、土地流转以及制度创新作为保障机制。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小城镇 发展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方 蔡银莺
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例,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应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城市近郊被征地农民土地征收前后福利变化。研究表明,征地后城市近郊的农民福利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评价指数从0.296上升到0.363,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征地过程中政府增加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是被征地农民福利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从功能指标看,社会保障、生活条件和景观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改善尤其明显,但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心理因素有所恶化;从转换因素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关键词:
土地征收 被征地农民 福利变化 可行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绍简
武汉市城郊农业发展的新思路董绍简(一)要充分认识新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世纪之交的武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其一,目前全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正日益形成。武汉市地处华中、九省通衢,已建立了武泰闸、三角塘等一批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席吕思
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始终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中的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绿色农业产品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确保绿色农业的发展。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在网络发展的新环境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助推农业科研力量与先进技术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农业的内涵,在分析绿色农业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为解决传统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出新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 绿色农业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艳乐 祁春节 顾雨檬
[目的]新型城镇化引致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倒逼新型城镇化协同高效推进;探究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对加快推动两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7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测度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果](1)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耦合关系显著;(2)两者耦合度C值在0.490左右变化浮动,2008年和2013年耦合度出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0.475和0.500;(3)耦合协调度D值处在0.290~0.627,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阶段,且时序演变呈现出小幅波动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结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不断完善中,时序特征变化明显。为此,武汉市应坚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以打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强化政策扶持的支持力度以保障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耦合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计模式分化视域下城郊农户征地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引导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郊型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长沙市望城县为例
基于约束性CA的大都市郊区城镇增长的情景模拟与管控——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轨道交通对城郊之间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6号线为例
城郊休闲农业景观地游憩价值估算——以武汉市石榴红农场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的“困”与“谋”——以鄂、湘、黔三省用地调查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土地精明利用评价与应用——以广西上林县为例
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以重庆市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评价——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