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7)
- 2023(15429)
- 2022(12498)
- 2021(11651)
- 2020(9281)
- 2019(21302)
- 2018(21084)
- 2017(39927)
- 2016(21619)
- 2015(24307)
- 2014(24224)
- 2013(23223)
- 2012(21071)
- 2011(18597)
- 2010(18353)
- 2009(16339)
- 2008(15862)
- 2007(13945)
- 2006(12166)
- 2005(10393)
- 学科
- 济(86071)
- 经济(85970)
- 管理(59844)
- 业(57910)
- 企(44000)
- 企业(44000)
- 农(34899)
- 方法(34525)
- 数学(29840)
- 数学方法(29408)
- 中国(27401)
- 农业(23499)
- 业经(23235)
- 财(21670)
- 地方(21625)
- 制(17765)
- 学(14862)
- 理论(14821)
- 发(13672)
- 环境(13514)
- 务(13390)
- 财务(13328)
- 财务管理(13286)
- 贸(12653)
- 贸易(12644)
- 体(12567)
- 企业财务(12512)
- 银(12490)
- 银行(12475)
- 和(12454)
- 机构
- 学院(289164)
- 大学(285129)
- 济(113222)
- 管理(111234)
- 经济(110445)
- 理学(95504)
- 理学院(94439)
- 管理学(92688)
- 管理学院(92113)
- 研究(91443)
- 中国(69646)
- 京(59616)
- 科学(54151)
- 财(53236)
- 农(46460)
- 江(45270)
- 中心(44893)
- 所(42528)
- 财经(42031)
- 业大(41024)
- 范(40978)
- 师范(40625)
- 经(38227)
- 研究所(38220)
- 州(36426)
- 北京(36280)
- 经济学(34906)
- 农业(34899)
- 院(34051)
- 师范大学(32467)
- 基金
- 项目(198071)
- 科学(157011)
- 研究(151810)
- 基金(141855)
- 家(121600)
- 国家(120453)
- 科学基金(105193)
- 社会(96964)
- 社会科(91501)
- 社会科学(91480)
- 省(79679)
- 基金项目(75808)
- 教育(70917)
- 划(65503)
- 自然(65431)
- 编号(64087)
- 自然科(63860)
- 自然科学(63850)
- 自然科学基金(62638)
- 资助(55330)
- 成果(51112)
- 重点(44591)
- 课题(44209)
- 发(43722)
- 部(43291)
- 创(41573)
- 国家社会(39942)
- 创新(38758)
- 制(37934)
- 教育部(37884)
- 期刊
- 济(130657)
- 经济(130657)
- 研究(84090)
- 中国(61777)
- 农(46717)
- 财(42993)
- 管理(40136)
- 学报(39747)
- 教育(39247)
- 科学(38495)
- 大学(32251)
- 农业(30867)
- 学学(29751)
- 技术(28632)
- 融(26586)
- 金融(26586)
- 业经(25149)
- 财经(20070)
- 问题(18993)
- 经济研究(18411)
- 经(17406)
- 图书(16801)
- 版(14902)
- 业(14514)
- 发(13807)
- 资源(13403)
- 现代(13393)
- 技术经济(12891)
- 财会(12757)
- 职业(12610)
共检索到431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小如 徐铭晖 郑灵飞 陈小璇 郑华阳
在大城市发展由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更新的转型阶段,以可持续更新为基础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模式是城市低成本撬动高效益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以人口密度与房价双高的典型大城市厦门为案例,围绕“宜居社区、宜业社区、智慧社区、和谐社区”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目标,评估首批试点村的治理成果,探索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机制、治理模式与治理路径。研究发现,厦门市25个城中村试点村存在韧性防灾设施不足,产业配套服务欠缺,智慧管理环节薄弱,新老居民融合不佳等短板,建议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探索面向空间现代化、产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路径。
关键词:
大城市 城中村 社区 治理 厦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平 唐娟
中国短时期内的经济增长奇迹促使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特别是作为流动人口目的地的大城市,城中村一方面保留着乡村传统接受被动城市化,另一方面成为大量外来流动人口主动城市化的低成本生活区和缓冲带。城市化前期政府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缺位,而在建设用地等资源稀缺加剧时政府治理城中村又面临重重困境。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深圳为例,对典型的宝安区城中村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城中村困境形成的人、财物、组织和体制因素,并给出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中村 治理困境 城市管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青浮
本文以南阳市"边庄村"为例,运用调查分析法,从城市化对"城中村"农户的影响出发,阐述了"城中村"农户对城市化的响应,并指出了响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城中村 农户 城市化 响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文超 杨新海 文剑钢 石卉楠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采用"城市修补"的渐进式有机更新,解决城市病,此时重提对被视作"城市痼疾"的城中村进行有机更新,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城中村的更新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战略终极化、空间资本化及合作博弈化的共同缺陷,导致城中村的更新陷入一种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境。基于"城市针灸"并结合"城市修补"等相关理论和既有研究并借鉴相关案例,针对城中村更新的共同缺陷,形成一套渐进式、低成本的"针灸式"治疗方案,为解决城中村的更新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城市针灸” 城中村 更新模式 有机更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佳纯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地面资源紧张,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将部分地上空间功能地下化。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成熟,地下空间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有限的建设实践中,人们发现,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海绵城市的政策息息相关。在海绵城市新理念的指导下,制定限制指标、合理有效开发地下空间,才能避免开发地下资源的不利后果,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
地下空间 海绵城市 住宅 雨水管理为导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佳纯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地面资源紧张,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将部分地上空间功能地下化。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成熟,地下空间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有限的建设实践中,人们发现,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海绵城市的政策息息相关。在海绵城市新理念的指导下,制定限制指标、合理有效开发地下空间,才能避免开发地下资源的不利后果,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
地下空间 海绵城市 住宅 雨水管理为导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以超大城市深圳为例,基于1 800多份上步村外来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探讨外来人口归属感强弱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中村42%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和城市有归属感,归属感强弱的群体特征差异明显。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来深圳年数、自我评价、职业、居住条件、房东评价、邻里关系、歧视情况、安全性评价、社区设施评价和社区工作站是否提供了帮助等个体因素、社区因素和居住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改进服务方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以超大城市深圳为例,基于1 800多份上步村外来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探讨外来人口归属感强弱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中村42%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和城市有归属感,归属感强弱的群体特征差异明显。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来深圳年数、自我评价、职业、居住条件、房东评价、邻里关系、歧视情况、安全性评价、社区设施评价和社区工作站是否提供了帮助等个体因素、社区因素和居住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改进服务方式和制定相应政策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宁 崔胜辉 刘启明 温晨 陈晓梅
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存在着城市化程度由低到高的农村社区、城乡过渡型社区以及居住小区等城市型社区,社区人居环境多样化、多变化。在城市化影响下,这些社区人居环境呈现一定的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通过选取典型社区,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不同类型社区的人居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农村到城乡过渡型社区,建筑面积比例显著增加,道路面积比例变化不大,而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逐渐减少,景观格局逐渐变为景观类型较单一、以现代建筑为优势景观的状态,景观趋于破碎化,形状略趋复杂,城市居住小区各类景观面积比例则相对合理,但景观高度破碎化、形状较规则。②城市化过程中各类型社区人居环境质量均逐渐变好,城乡过渡型社区和农村尤为明显,城市居住小区质量明显高于过渡型社区与农村,且除城中村之外,从农村到城市居住小区社区城市化程度与人居环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③城市化总体上促进了社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但对社区人居环境各方面的作用具有不同的规律,对于环境质量、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斌 刘蕊
<正>2023年4月,党中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与此前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开展的“棚改”和“旧改”不同,此轮城中村改造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而非拆除重建,范围聚焦在超大特大城市;改造资金鼓励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共振,形成“财政+专项债+金融机构融资+改造主体自筹+社会资本”一体化筹资方式。预计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大概率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加强逆周期调节、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发力点,同时也打开了金融服务增量空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永征 邢媛
“城中村”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改造的重点。城中村村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面临一个新的社会化断层,他们在城市生存技能方面、文化素质方面和城市心理的培养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适问题。解决城中村村民的社会化提升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城中村 社会化 和谐社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童佩珊 施生旭
文章评价了2011—2015年厦门市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耦合协调关系,并对该区域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5年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厦门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良好,且城市生态化水平高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5年间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差值日益缩小;(2)相比2011年,2012年厦门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态化建设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幅56.6%和58.7%,耦合协调逐步趋于高水平协调;(3)如果2016—2020年厦门市智慧城市与生态化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延续2011—2015年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比2015年增幅将达到97.5%,未来厦门市智慧城市生态化建设程度会愈发成熟。
关键词:
城市生态化 智慧城市 耦合协调度 厦门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涵秋 陈本清
研究了厦门市1989年到2000年的城市热岛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Landsat卫星影像被用来研究城市的空间扩展和反演地面的热辐射。利用创建数字亮温模型(DBM)及其三维城市热岛分布图、对不同时相的影像进行正规化处理和引入城市热岛比例指数穴URI雪等技术方法,揭示了厦门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迁。研究表明厦门市城市热岛的分布和城市建成区的分布基本吻合,二者有着密切的空间联系。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厦门市城市热岛分布范围在这11年间随着城市的扩展有了扩大,但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却表明厦门市的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特别是在厦门市重点改造的老城区,其热岛现象得以明显的减轻。根据植物、湿度和温度之间的三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章平 唐娟
在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的深圳市原特区外区域,城中村原本为农民的原村民、加上以相对低廉房租吸纳的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其社区治理问题并非像一纸文件名义上的城市化那样简单。以原处经济特区范围之外的宝安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了城中村公共品供给短缺、覆盖不全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区传统治理组织资源等多元主体,形成公共品供给的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以有效推动城中村"人"和"物"的真正城市化。分析该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问题和根源,尝试为转型期中国特别是城中村的城市化和公共品治理,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和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锦翌 彭建东 李志刚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存量空间规划及提升问题的研究意义愈发重大。文章围绕"在地边缘化"问题,以武汉市先建村为例,解析中部大城市城中村发展中所出现的特殊困境,揭示其特征与机制。实证表明,由于地方政府的企业化治理方式、空间规划的开发约束及行政责任下放的制度安排,此类城中村面临改造受阻、土地流失、村民就业无门、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恶化等多方面问题,陷入"在地边缘化"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托管型分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模式——以厦门市图书馆分馆为例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
支撑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利用农村留用地建设集体租赁住房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
海湾型城市滨水空间的战略区位及生态格局——以厦门市马銮湾新城为例
城市规划与电磁波设施保护——以厦门市为例
城中村改造:政府、城市与村民利益的统一——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为例
城市会展业经济影响评估模型与实证——以厦门市为例
ICT对城中村居民居住和就业迁移空间的影响——以北京5个城中村调查为例
城市居民名牌消费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以厦门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