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7)
- 2023(16450)
- 2022(14132)
- 2021(13273)
- 2020(11018)
- 2019(25325)
- 2018(24805)
- 2017(48332)
- 2016(25779)
- 2015(28883)
- 2014(28711)
- 2013(28073)
- 2012(25441)
- 2011(22646)
- 2010(22653)
- 2009(20879)
- 2008(19310)
- 2007(16625)
- 2006(14441)
- 2005(12535)
- 学科
- 济(102115)
- 经济(102001)
- 管理(74898)
- 业(71847)
- 企(59726)
- 企业(59726)
- 方法(47463)
- 数学(41669)
- 数学方法(41053)
- 中国(31388)
- 财(28232)
- 农(27892)
- 融(27712)
- 金融(27707)
- 银(26455)
- 银行(26415)
- 行(25370)
- 地方(24322)
- 业经(23147)
- 制(20877)
- 学(20360)
- 农业(19265)
- 务(18613)
- 财务(18535)
- 财务管理(18494)
- 贸(18050)
- 贸易(18037)
- 理论(17645)
- 企业财务(17568)
- 易(17525)
- 机构
- 学院(353741)
- 大学(353354)
- 管理(143154)
- 济(141190)
- 经济(138094)
- 理学(124639)
- 理学院(123322)
- 管理学(121057)
- 管理学院(120425)
- 研究(113284)
- 中国(89971)
- 京(73559)
- 科学(69387)
- 财(65258)
- 所(54828)
- 中心(54252)
- 财经(53041)
- 农(52321)
- 业大(50794)
- 研究所(50005)
- 江(49853)
- 经(48305)
- 范(46634)
- 师范(46239)
- 北京(46126)
- 经济学(43002)
- 院(41775)
- 州(41617)
- 农业(40629)
- 财经大学(39810)
- 基金
- 项目(248411)
- 科学(196599)
- 研究(183761)
- 基金(180851)
- 家(156282)
- 国家(154967)
- 科学基金(134708)
- 社会(116207)
- 社会科(110220)
- 社会科学(110190)
- 省(97204)
- 基金项目(96391)
- 自然(87368)
- 自然科(85348)
- 自然科学(85331)
- 教育(84943)
- 自然科学基金(83747)
- 划(81444)
- 编号(75642)
- 资助(74289)
- 成果(60230)
- 重点(55542)
- 部(54755)
- 发(53238)
- 创(51926)
- 课题(51282)
- 创新(48418)
- 国家社会(47748)
- 科研(47565)
- 教育部(47541)
- 期刊
- 济(147522)
- 经济(147522)
- 研究(102601)
- 中国(62759)
- 学报(52172)
- 管理(50545)
- 财(49622)
- 科学(48853)
- 农(47143)
- 融(41672)
- 金融(41672)
- 大学(40489)
- 教育(38835)
- 学学(38130)
- 农业(32176)
- 技术(31102)
- 财经(25287)
- 业经(25096)
- 经济研究(23448)
- 经(21619)
- 问题(19330)
- 理论(17831)
- 图书(17678)
- 科技(16397)
- 技术经济(16336)
- 实践(16328)
- 践(16328)
- 商业(15478)
- 版(15454)
- 资源(15421)
共检索到507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剑
"双转移"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广东省的创新实践,其成功实施与金融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当前广东省区域金融失衡问题依然严重,制约了"双转移"战略的贯彻实施,究其原因在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政策的杠杆效应失灵。而以政策倾斜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手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金融体系,能有效解决区域金融失衡问题,促进"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双转移” 区域金融失衡 区域金融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娜 肖楠
在异质性企业模型与贸易伙伴啄食顺序假说的基础上,研究金融发展差异对贸易区域性失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降低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在微观上促进贸易落后地区的企业实现贸易伙伴的多元化,进而在宏观上缓和贸易区域失衡的现状。并利用2002—2014年中国省域出口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于区域贸易失衡的缓解作用。因此,为推进我国区域贸易的协调发展,政府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金融与贸易之间的协调机制,推动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建中
我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交易主体、金融生态内外环境等方面的失衡现象,金融生态基础薄弱。当面临金融全面开放这种强制性制度冲击时必将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借助经济学“木筒效应”的原理,运用“削长边补短边”方式,优化金融生态来抵御这种强制性的外部冲击,确保我国金融安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法。
关键词:
金融生态 金融安全 强制性制度 木筒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震 金璐
本文针对中国金融开放中内外失衡问题,结合中国金融开放的现实态势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了政府进行如此政策选择的原因,并对于现有外国战略投资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阐述,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于金融开放中优先对外开放的国际案例作了评析,指出其成败得失;而后结合金融生态链理论用中国企业融资渠道的实证数据分析了中国的现实金融需求,指出目前的金融制度供给不适应现实需求的发展,因此加快对内开放,完善金融生态链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并结合国内外"民间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关键词:
金融开放 内外失衡 政治学 金融生态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通过3个情景探讨了资本回报率与经济金融失衡的传导机理,认为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相对融资成本和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持续下降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在拓展了宏观资本回报率的估算公式后,对1993-2016年间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进行估算后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税后平均仅7.3%,且2016年仅6.2%,资本回报仅能勉强覆盖融资成本,不仅远低于投资房地产的收益,且相对无风险或低风险金融产品的收益率的优势不断缩小。此外,与主要国家相比,近年来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已不具优势。最后,文章从国际经验、理论分析和实证方面,对如何提高宏观资本回报率以引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华红梅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区域金融失衡现象日益突出。文章结合我国区域金融失衡现状,首先分析了区域金融失衡的政策性因素,然后论证了实行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纹廷 王文峰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失衡,东部地区金融深化与发展的程度较大,西部金融增长速度较快而效率较低,中部地区金融发展较为落后。经济发达水平、金融政策及外部金融环境是决定金融发展纵深度的主要原因。调节和改造这种金融发展失衡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地方政府、银行与经济相关的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协调运作。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失衡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润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发展日趋合理,但综合考量,当前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中结构性失衡现象依然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实行差异化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实行差异化的市场准入政策;加大扶植型区域金融结构调整政策的力度;完善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维持我国金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区域金融结构失衡 金融稳定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汪本强 黄德春
近年来学术界对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效应以及思路与对策等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区域与对象较为狭窄、证据不够充分尤其是带有实证性质的案例研究欠缺、实际应用价值尚需验证等不完善之处,研究广度与深度亟须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国内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研究综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凯 赵翠梅
本文利用对某县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农户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分析了县域经济特别是贫困县金融供需失衡的问题。基层金融机构的存贷差过大,使县域经济体资金外流严重;在现有制度约束下,中小企业和农户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担保品是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还针对县域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供给 需求 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尚东 蒋俊锋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已呈现产业转移走向,衡阳曾是湖南的老工业基地,属湘南重镇,在产业转移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做好金融对接与合作,实现产业转移与金融资源配置协调发展,事关衡阳今后经济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本文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金融 资源配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曙霄 孙莉莉
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是对外贸易诸结构中的重要方面。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结构不断改善。通过实证分析看到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仍然很不平衡,并且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建议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面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软化,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鼓励对外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外部区域结构 失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得明
东部沿海制造业产业面临结构优化的压力,向中西部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其转移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导向型、市场开拓型、多元化经营型、竞争跟进型、供应链衔接型、政策导向型等;预见并正确处理产业转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东部沿海地区要转变产业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要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达 赵勇
本文以美国和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为基础,从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的角度对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方式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美经济失衡是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中美两国在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它既反映了实体经济领域国际分工的格局,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虚拟经济领域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散职能的较大差异。在此背景下,中国单方面的政策调整,不仅效果有限,而且这种调整的思路也不符合当今全球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
中美经济失衡 金融发展 国际分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单丽曼 冯华
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立足于实践中技术转移金融支持不足问题、学术研究中金融对技术转移影响分析不足现状,理论分析发现技术转移不同阶段存在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有助于提高技术转移效率。利用DEA-Tobit模型对2008-2015年中国29个省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及其与区域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对中国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对中国技术转移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较大的金融规模却阻碍了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金融发展对中国技术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