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4)
2023(8556)
2022(7308)
2021(6871)
2020(5581)
2019(12912)
2018(12488)
2017(24039)
2016(12593)
2015(13731)
2014(13377)
2013(12704)
2012(11068)
2011(9611)
2010(8983)
2009(7723)
2008(6903)
2007(5363)
2006(4099)
2005(2944)
作者
(31885)
(26860)
(26718)
(25305)
(16712)
(13019)
(12162)
(10716)
(10319)
(9259)
(9015)
(8951)
(8541)
(8171)
(8087)
(8006)
(7910)
(7853)
(7680)
(7545)
(6346)
(6265)
(6262)
(6141)
(6119)
(6002)
(5660)
(5491)
(5385)
(5259)
学科
(51266)
经济(51227)
管理(35729)
(33265)
方法(28234)
(27883)
企业(27883)
数学(26097)
数学方法(25667)
(12689)
(12298)
中国(11275)
业经(10197)
地方(10082)
环境(8631)
(8464)
财务(8416)
财务管理(8397)
(8294)
农业(8257)
(8197)
贸易(8195)
企业财务(7957)
(7945)
技术(7903)
(7323)
(6928)
理论(6799)
(6498)
产业(5697)
机构
学院(163238)
大学(162269)
管理(70142)
(67348)
经济(66121)
理学(62597)
理学院(61949)
管理学(60799)
管理学院(60508)
研究(47616)
中国(34369)
(31812)
科学(29817)
(28413)
业大(24926)
财经(24236)
中心(23897)
(22871)
(22369)
(21309)
经济学(20905)
(20723)
(20700)
师范(20502)
研究所(19418)
经济学院(19152)
经济管理(19123)
(18670)
财经大学(18469)
北京(18394)
基金
项目(127908)
科学(103637)
基金(95959)
研究(91497)
(83498)
国家(82898)
科学基金(73910)
社会(60575)
社会科(57807)
社会科学(57787)
基金项目(52050)
(50313)
自然(49149)
自然科(48114)
自然科学(48105)
自然科学基金(47186)
教育(42876)
(42297)
资助(37986)
编号(35718)
重点(28635)
(28550)
(27343)
(26936)
国家社会(25922)
创新(25603)
成果(25448)
科研(25241)
教育部(24953)
人文(24680)
期刊
(60463)
经济(60463)
研究(39423)
管理(23853)
中国(23831)
学报(22424)
科学(22238)
(21828)
(18457)
大学(18223)
学学(17496)
技术(16903)
农业(13268)
教育(13006)
财经(10910)
业经(10375)
经济研究(9864)
(9335)
(9322)
金融(9322)
统计(8943)
资源(8916)
技术经济(8565)
(8382)
问题(8305)
科技(7844)
决策(7526)
(7338)
财会(7332)
(7233)
共检索到20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克敬  何鸿飞  张辉  郭杰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三条控制线"划定等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与地理空间模型法,融合"自上而下"的承载能力约束与"自下而上"的适宜性评估,以"数量管控—空间布局—多目标协同"的逻辑主线进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结果:(1)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需考虑尺度与区域差异;(2)以表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约束作为多目标优化的数量约束,融合开发适宜性的空间转换规则及空间约束,构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模型,能够为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提供优选方案;(3)基于"双评价"的区域多目标优化,强调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等多目标协同,将提供促进区域空间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结论: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可有效耦合多目标,推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金成  欧阳慧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一个国家依托一定地理空间通过长时间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要素分布状态。本报告分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即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点、线、面耦合,构建"城市群—发展轴—经济区"区域空间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发展轴、发展城市群、培育增长极、构建经济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保障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设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陶跃中  
受限于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衡压力大、基本农田保护率高,浙江省平湖市整体建设用地空间极其有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发展和保红线层面显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划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原有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与实际建设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规划执行过程中,面临着以下问题和困难:相对过高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率,给耕地保护和用地空间的拓展带来巨大压力。根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勇  
立足现实国情,探究中国未来发展空间的土地制约瓶颈等问题。一方面从体制、机制的视角剖析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从土地公共政策制定、土地管理的视角,分析优化国土空间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绩效评价,从顶层设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城外借鉴等维度进行综合探究,并强调要立足中国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的统一性及各系统相对独立性的实情,提出国土空间协调开发等政策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一舒  艾东  邢丹妮  祖健  梁秋月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石,逐渐成为规划编制的必需要件与前期重要专题,然而当前"双评价"研究存在与后期规划方案联系不够紧密,应用价值与实际预期效果存在差异等问题。基于此,首先,结合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尺度,梳理当前"双评价"研究的进展。其次,基于各类多源异构数据的整合,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云南省为例,识别出"双评价"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提出资源环境系统下云南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最后,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深入总结省级尺度下"双评价"的成果应用与重大支撑,如可用于支撑"一张图"信息化平台建设、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主体功能区完善、重大工程安排、规划环境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监测预警平台搭建等工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与产业空间发展趋势、经济增长格局、国土开发理念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经济区组织不够合理、区域开发综合绩效相对低下等问题也开始显现。"十二五"时期,应以提升区域发展效率为重点,重塑我国经济区组织,加强推进国土空间网络化开发,探索国土精细开发模式,构建高效、有序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金英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成章,被提升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对以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分强调发展速度、片面追求GDP的适时矫正,也是对人民福祉的长远考虑。十八大报告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时,首先提出了优化国土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婧  陈艳红  唐业喜  陈雨秋  娄昭君  聂艳  
以长江经济带上三生空间的单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探索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与实现“三生功能”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和实现途径。借助德尔菲法和GIS的空间分析法,由分类到综合,在多空间评价的基础上,遵循最适宜原则和生态-生活-生产优先递减原则,划定长江经济带上的“三生空间”功能分区。从单宜空间评价结果来看,生产、生活空间适宜度分布的空间相似性较强,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比选后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分别占总面积的45.72%、46.98%、7.30%。生产空间所占比重最大,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中心外围”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空间则主要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的区域;生活空间所占比重最小,整体上呈现出“东密西疏、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特征;从省域尺度来看,苏、皖、赣、鄂、湘、渝、黔7省的生产空间所占比重超过总面积的50%;川、滇两省生态空间占比超过总面积的70%;上海市则以生活空间为主,各省份主导空间优势突出,辅助空间的开发潜力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贵鹏   龙花楼  
土地利用转型是追求用地效益最大化的过程。运用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和案例实证法,从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函数视角,探讨土地利用及其转型机理、土地利用形态的“协调—冲突—协调”交替演化模式和用地转型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作用等。结论如下:(1)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函数反映区域各地类的效益产出格局,并决定各地类的效益相对优势区。(2)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机理可概括为“三维原始动力—隐性形态变化—效益函数变化—空间冲突协调—显性形态变化”。土地利用转型追求区域用地隐性形态和“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最佳耦合,以及用地显性形态和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函数的最佳耦合,将各地类在空间上的强冲突化为弱冲突,并趋近实现最大效益总量。(3)土地利用形态“协调—冲突—协调”交替演化的上游和驱使环节是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函数的变化,其下游响应是土地利用的最终效益产出,土地利用转型是上述交替演化的长期结果。区域土地利用形态的效益产出量是特定土地利用形态与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挂钩的纽带。(4)土地利用转型在较小区域与尺度上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服务优势,且需与更大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交互衔接进而协同实现优化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加强了对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指导和规划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和调整。然而,国土空间开发是一个长期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国土开发呈现的新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问题,及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阳红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财政和规划两大体制、区际利益和政绩考核两大机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合理确定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的收入划分制度,明确空间规划的定位,完善空间规划的体系及其相应的作用,处理好各类规划间的关系,建立区际利益协调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组织机制及其法律法规,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点制定具体的政绩考核评估体系和完善政绩考核配套措施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明磊  杨晓娜  赵荣钦  张战平  肖连刚  谢志祥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基础层面引导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和区域开发的国家基础性、约束性规划。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体系,对于从基础层面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全面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国土空间格局、人地关系与碳收支的内在关系。从“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调控机理;从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体系、面向碳平衡的“双评价”方法、国土空间碳风险监测与评价、碳排放空间约束下的三线划定、碳达峰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控等方面提出了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从差别化的生态碳汇提升方案、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体系、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方案、基于生命周期的建设用地碳排放评估、低碳高效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多层次国土空间碳补偿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关键领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钦宇  余婷  卢庆强  郭继凯  
伴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步入收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工作也进入了总结完善阶段。受制于“就评价论评价”等局部认知,当前各地市县“双评价”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与难点。为进一步提升“双评价”工作成效、支撑技术指南修订完善,针对实践需求和痛点,提出应在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视角下认知“双评价”工作,重点围绕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开展系统性研究总结:一是从数据、指标、方法、维度等方面开展适应地域特征和规划重点的技术体系深化研究,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二是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各环节应用需求,开展“双评价”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体系拓展研究,提升评价结果的实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郝庆   郑筱津   付世华  
国土空间格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诉求的空间体现,也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综合分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现实需求、概念内涵与学理的基础上,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1)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基于对各类空间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后的调整,需要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区域的功能定位、划定功能空间与管控边界、明确各类空间格局的优先次序。(2)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等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以促使各类要素在国土空间上更加合理地分布与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均衡性,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孙晓艳   许云富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以来,各地开展了探索与实践,2021年四川在全省推行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开展单元式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省域。通过运用S-CAD方法和政策工具分析法对其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并结合规划编制成果对政策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善,主要出台了规划编制相关政策,而在规划实施和监督方面缺乏专门政策;二是政策价值观和政策预期结果超出了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所能够实现的范围,政策元素之间具有不一致性;三是政策工具结构不平衡,在规划区域衔接、对上衔接等方面非常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调适政策元素关系、优化政策工具结构。通过这一研究,以期为深化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探索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