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1)
- 2023(13409)
- 2022(10912)
- 2021(10500)
- 2020(8553)
- 2019(19876)
- 2018(19837)
- 2017(35828)
- 2016(20174)
- 2015(23086)
- 2014(22941)
- 2013(21291)
- 2012(19214)
- 2011(17151)
- 2010(17421)
- 2009(14936)
- 2008(14347)
- 2007(12482)
- 2006(10577)
- 2005(9016)
- 学科
- 济(68242)
- 经济(68173)
- 管理(55649)
- 业(51977)
- 企(44023)
- 企业(44023)
- 方法(36492)
- 数学(32522)
- 数学方法(31796)
- 中国(24052)
- 教育(23394)
- 技术(18842)
- 农(18563)
- 理论(18205)
- 财(17319)
- 学(14911)
- 业经(14878)
- 教学(14440)
- 农业(12400)
- 地方(11502)
- 务(11140)
- 财务(11077)
- 财务管理(11051)
- 贸(11011)
- 贸易(11001)
- 和(10968)
- 易(10754)
- 制(10644)
- 企业财务(10427)
- 环境(10360)
- 机构
- 大学(265396)
- 学院(263092)
- 管理(100720)
- 济(95360)
- 经济(93100)
- 理学(87876)
- 理学院(86917)
- 管理学(84839)
- 管理学院(84333)
- 研究(84148)
- 中国(56669)
- 京(56442)
- 科学(51492)
- 范(43254)
- 师范(42888)
- 财(42754)
- 江(40086)
- 所(39787)
- 中心(39436)
- 教育(38491)
- 业大(38351)
- 农(37942)
- 研究所(36400)
- 技术(36089)
- 北京(35447)
- 师范大学(34804)
- 财经(34709)
- 经(31820)
- 州(31584)
- 院(31226)
- 基金
- 项目(184893)
- 科学(148027)
- 研究(142492)
- 基金(130207)
- 家(112767)
- 国家(111708)
- 科学基金(97032)
- 社会(86872)
- 社会科(82199)
- 社会科学(82176)
- 教育(75987)
- 省(75415)
- 基金项目(67790)
- 划(64862)
- 自然(62173)
- 编号(60988)
- 自然科(60820)
- 自然科学(60809)
- 自然科学基金(59653)
- 资助(53406)
- 成果(50264)
- 课题(44988)
- 重点(43152)
- 部(42211)
- 创(40577)
- 发(40070)
- 创新(37578)
- 项目编号(37425)
- 教育部(37386)
- 年(36842)
- 期刊
- 济(94075)
- 经济(94075)
- 研究(79690)
- 教育(68835)
- 中国(63138)
- 管理(38004)
- 学报(37948)
- 科学(35662)
- 技术(34709)
- 财(33996)
- 农(33037)
- 大学(31270)
- 学学(27678)
- 农业(23425)
- 职业(19853)
- 财经(16498)
- 融(16211)
- 金融(16211)
- 业经(15633)
- 经济研究(15005)
- 经(14233)
- 技术经济(13832)
- 坛(13797)
- 论坛(13797)
- 业(13654)
- 图书(13612)
- 科技(13603)
- 技术教育(13229)
- 职业技术(13229)
- 职业技术教育(13229)
共检索到384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毛平 张禧 穆炯 倪铭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师资是关键。四川农业大学作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长期的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原则,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步伐日趋加快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凝练育人理念,以职业精神教育为重点,强化政治思想素质;注重职业发展,以"双师"技能为核心,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加强实践教学,以实践环节为关键,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探索构建了以"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为主要特点的"双师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职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
模式 人才 培养 教育 计算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伯峰
"41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分成3个层次,即在前4个学期以项目课程为主进行教学和实训;在第5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综合模块实训;在第6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该模式构建的核心环节是采用"三纵三横"设计法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建立实施层次化技能训练的实训基地,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郦丽华 谢鹏 李清平 陈道敏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相对稳定的"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体现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和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个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海艳 杨涛 栗庆吉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尤其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就业难的主要途径。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技能、改革实验课程考试制度、借助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证明,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实现高等学校和用人企业无缝对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水莲 柳佳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接近企业需求、寻求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教育策略,是培养新一代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谈起,分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优势,对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计算机 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荟 郭恺强 周云真 罗文浪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大力发展的信息技术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迫切需要适应社会需求,转变办学模式,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阐述了井冈山大学进行的教学改革,认为以科技活动为平台,与课堂内外教学有机相结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培养地方院校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德清 刘安华 高仁泽
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及影响因素入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进行了分析,进而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阐述,以期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模式 知识 能力 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冬 郭娜娜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和推动科技进步需求的应有之举,而高等教育课堂则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基于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多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在构建课堂模式时应当着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目标。文章以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为根基,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重点,以"变"为核心理念,尝试构建"自主多选半自由"的翻转课堂模式,并且提供三条可选学习路径,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通过"五步两分六环节",完成多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科学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新灿 孙湧 徐人凤 李斌
基于协同创新的办学理念,创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着眼于"岗位、应用、工程",以"产业主流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搭建"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平台",引进国际水准的计算机产业技术和知识。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克文
针对目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非计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普遍偏低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从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研究如何加强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环节,提高非计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非计专业 复合型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赫
针对新的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的自身特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采取新的"3+X"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4条主线不间断的课程设置,即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编程思想及理论课程设置、网络程序开发类课程设置、嵌入式物联网系统课程设置,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使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 廖志芳
只有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中拥有独特优势,尤其适合计算机教学,能塑造优质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良好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孙俊逸、陈建勋和湛俊三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一书提出要为计算机教学营造民主学习氛围,构建相互借鉴的平台,共同交流计算机方面的教育经验、改革与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鹏飞 李向阳
随着IT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IT"双创型"人才,成为IT类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养高职IT"双创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双创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所辉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进程的加快,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各个高职院校兴起。如何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合格人才,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从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培训实习四个方面,探索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 信息管理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