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1)
2023(8950)
2022(7759)
2021(7285)
2020(6407)
2019(14492)
2018(14153)
2017(27131)
2016(14479)
2015(16129)
2014(15900)
2013(15343)
2012(13857)
2011(12124)
2010(11624)
2009(10443)
2008(9684)
2007(8065)
2006(6755)
2005(5492)
作者
(39338)
(32899)
(32800)
(31159)
(21050)
(16140)
(15148)
(13060)
(12878)
(11746)
(11667)
(11140)
(10466)
(10201)
(10136)
(10097)
(9897)
(9872)
(9749)
(9629)
(7969)
(7938)
(7903)
(7762)
(7558)
(7465)
(7190)
(7187)
(6733)
(6639)
学科
(57409)
经济(57364)
管理(39005)
(37290)
方法(30616)
(30513)
企业(30513)
数学(26746)
数学方法(26360)
(15216)
(14548)
地方(13420)
中国(12817)
业经(12161)
农业(10609)
(10177)
(9645)
财务(9606)
财务管理(9579)
环境(9514)
(9391)
贸易(9386)
企业财务(9129)
理论(9105)
(9084)
(8775)
技术(8566)
(8389)
(7587)
(7201)
机构
学院(194023)
大学(191096)
管理(80097)
(75148)
经济(73607)
理学(70227)
理学院(69430)
管理学(68072)
管理学院(67704)
研究(60832)
中国(44856)
(39797)
科学(39402)
(33321)
(32945)
(31447)
中心(30301)
业大(30010)
(28937)
财经(27665)
研究所(26954)
(26421)
师范(26114)
(25304)
农业(24631)
(23102)
北京(23061)
经济学(22490)
(22442)
经济管理(21275)
基金
项目(145162)
科学(115442)
基金(106004)
研究(104253)
(92817)
国家(92077)
科学基金(80373)
社会(66650)
社会科(63321)
社会科学(63302)
(59141)
基金项目(57466)
自然(53564)
自然科(52285)
自然科学(52269)
自然科学基金(51309)
(48748)
教育(48137)
资助(43418)
编号(41327)
重点(33038)
(31936)
(31801)
成果(30542)
(30448)
科研(28762)
创新(28484)
课题(28344)
国家社会(27603)
教育部(27206)
期刊
(74820)
经济(74820)
研究(46097)
中国(32279)
学报(29461)
科学(28149)
管理(26911)
(26158)
(25796)
大学(22589)
学学(21568)
农业(18610)
技术(18254)
教育(17052)
(14210)
金融(14210)
业经(13538)
财经(12576)
资源(11171)
(10758)
经济研究(10724)
(10398)
(9975)
问题(9922)
统计(9424)
技术经济(9177)
科技(9042)
(8872)
(8733)
理论(8318)
共检索到263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青  李富程  李国蓉  慕长龙  
长江上游防护林健康评价对提高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分析框架,选取20项指标建立了长江上游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技术修正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等级赋分法对评价指标无量钢化,使不同区域的防护林健康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利用健康指数法对官司河流域的主要防护林群落马尾松林、柏树林、栎树林、松柏混交林、桤柏混交林健康水平进行定量化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综合健康指数为46.95,各种类型防护林健康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栎树林(55.43)>桤柏混交林(52.54)>松柏混交林(50.84)>柏树林(49.68)>马尾松林(38.9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孝章  黄礼隆  
根据防护林体系配置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定位和半定位研究方法,分层次探讨防护林体系的保土功能,研究表明:不同地类及用地方式,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林龄阶段,土壤侵蚀差异较大。农耕地是林地的5~10倍,是荒山灌丛草地的1.32倍。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土壤侵蚀减少83.57%~99.9%:流域森林覆盖率由7.5%上升到15.1%时,产沙量减少34.58%:山丘区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可减少29%的泥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雷孝章  黄礼隆  
通过对长江上游环境背景特征研究,探讨了防护林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并进行防护林体系配置,由此设置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以流域为单元,分层研究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径流减少62%,径流含沙量减少69%,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比荒坡高4~5倍;林地地温和气温均比农耕地低2~3℃,相对湿度提高30%~40%;流域的年地表径流减少,森林覆被率每增加1%,年地表径流减少4.1mm,年产沙量可减少5%~7%。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减少29%的泥沙。营建防护林后,经济效益明显:在中、低山区,林地直接经济效益净增值为921.5~992.4元/hm2·a,四川盆地净增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谭巧  马芊芊  李斌斌  吕红健  付梅  姚维志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即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密度、硅藻密度百分比等参数指标。采用3分制法、4分制法和比值法分别对生物指标计分,评价结果显示:高庄桥、羊石处于"健康"状态;白沙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江安、德感处于"亚健康"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世东  陈应发  
在全面总结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10年取得的5大成就与启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6大问题,提出了今后要切实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流域治理”方式、“近自然林业”模式等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花林  李波  刘黎明  
农业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了若干较为公认的反映农业生态健康的指标,依据其意义建立了类型识别的物元评判模型。应用于大兴区7个乡镇,得到了以下结论:农业生态系统处在“健康”标准的有魏善庄镇、礼贤镇;处在“临界状态”标准的有长子营镇、安定镇、瀛海镇;处在“不健康”标准的有西红门镇、旧宫镇。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曹峥林  罗重谱  黄庆华  
以长江上游4省(市)党代会报告为蓝本,对其发展定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发展定位背景依据、具体表述和实操策略上存在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共性特征主要体现为统一的定位指导思想、相同的定位时代背景、突出"生态"定位、趋同的定位目标取向和相似的定位实现框架;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阶段和条件环境的差异性带来的定位差异、目标差异和具体实操策略差异等。发展定位优化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等原则,注重突出比较优势、充分借鉴、加强联动竞合和整合智力资源。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曹峥林  罗重谱  黄庆华  
以长江上游4省(市)党代会报告为蓝本,对其发展定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发展定位背景依据、具体表述和实操策略上存在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共性特征主要体现为统一的定位指导思想、相同的定位时代背景、突出"生态"定位、趋同的定位目标取向和相似的定位实现框架;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阶段和条件环境的差异性带来的定位差异、目标差异和具体实操策略差异等。发展定位优化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等原则,注重突出比较优势、充分借鉴、加强联动竞合和整合智力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扬杰  张莉  
筑牢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全局性意义。基于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7年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从综合得分看,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持续向好,各省市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得分也不断提高;从动态排名看,各省市的历年排名也相对稳定,基本呈现出"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的动态排名格局;从一级指标权重大小看,创新支持、发展效率和结构优化指标对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提升贡献较大;从一级指标测算结果看,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指标综合得分非均衡性、动态排名非平稳性的特征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扬杰  张莉  
筑牢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全局性意义。基于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7年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从综合得分看,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持续向好,各省市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得分也不断提高;从动态排名看,各省市的历年排名也相对稳定,基本呈现出"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的动态排名格局;从一级指标权重大小看,创新支持、发展效率和结构优化指标对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提升贡献较大;从一级指标测算结果看,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指标综合得分非均衡性、动态排名非平稳性的特征显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生  罗宏伟  田辉伍  刘绍平  段辛斌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采集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405尾。采用体长股分析法(LCA)对其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运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其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补充年龄(tr)、开捕年龄(tc)及极限年龄(Tmax)分别为1.1a、1.5a及11.7a;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及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31/a、0.57/a及0.74/a。当前开发率(Ecur)为0.57,表明该种群已面临较高的捕捞压力。2010年至2011年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年平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龙飞  田辉伍  严忠銮  唐锡良  刘绍平  刘春生  陈大庆  段辛斌  
产漂流性卵鱼类是表征河流连通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长江上游泸州江段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是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的关键区域,同时是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洄游通道。为精确评估金沙江梯级工程蓄水后坝下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了解长江上游泸州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探究环境因子和水文过程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于2019~2020年5~7月在长江上游泸州江段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对采集到的漂流性鱼卵和仔稚鱼进行时间变化分析,并对卵苗密度与水文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2 153颗鱼卵,1 703尾仔鱼,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18种鱼类,隶属于2目3科15属,两年优势种群均为吻鮈(Rhinogobio typus)、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和铜鱼(Coreius heterokon),分别占比为52.25%、13.51%、9.91%和25.44%、17.98%、29.39%。2019和2020年鱼卵密度平均分别为0.31和0.78ind./100 m~3,产卵高峰均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析鱼卵密度与水文指标的相关性,鱼卵密度与向家坝出库量呈显著相关(P<0.05),与水体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水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在繁殖季节上游来水引起的流量增涨是影响鱼类产卵的关键水文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辉  李勇  
在讨论农业土地持续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根据本区情况, 提出今天的土地管理趋向持续性发展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土地持续管理的指标制定应强调人为干预, 而不仅是生物物理变化的影响; 从预防性的角度, 而不仅是从土地退化后的恢复角度考虑; 结合农民和地方的经验; 注意收集信息的长期性贮存; 必须考虑简单、低成本。根据这些基本原则, 需要以土地质量指标对土地持续管理进行评价,但该指标并不是土地质量本身的简单反映,而是包括了环境因素,特别是土地管理的人为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综合指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乾  
选取长江上游作为研究区域,以县域国土空间为基本单元,在分析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多要素空间叠置方法,开展国土空间城镇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资源承载力高值区以成都为原点,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位于嘉陵江上游、川西山原、川南和川西南河谷区、乌江中下游沿岸。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约束力高值区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以西的高原山区、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带、三峡库区等地。社会经济支撑力高值区以省会城市向外扩展呈圈层状,城镇开发潜力高值区主要沿成—绵—乐经济带、成渝高速沿线和长江干流宜宾—重庆段分布。长江上游城镇空间开发适宜性整体得分不高,较适宜和适宜开发区国土面积仅占长江上游总面积的3.43%,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沿成—绵—乐沿线、成渝高速沿线、川南城市群、渝西经济带及贵阳、昆明两座省会城市周边。据此认为,长江上游城镇空间开发应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基础,科学划定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充分发挥已有交通干线、长江黄金水道等发展轴线的联动作用,优化长江上游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瑞民  杨志峰  沈珍瑶  丁晓雯  伍星  刘芳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关切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则是其中的热点和前沿领域。目前,严重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也是本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本文在DEM基础上,分析了 2000年长江上游高程、坡度和坡向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变化,2000年长江上游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因素对长江上游的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本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进一步因地制宜,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影响因素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改善地表覆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