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2)
2023(9779)
2022(8169)
2021(7640)
2020(6146)
2019(14027)
2018(13639)
2017(26463)
2016(13901)
2015(15165)
2014(14676)
2013(14112)
2012(12395)
2011(10825)
2010(10297)
2009(9054)
2008(8244)
2007(6735)
2006(5565)
2005(4211)
作者
(34951)
(29561)
(29318)
(27925)
(18518)
(14143)
(13182)
(11431)
(11185)
(10177)
(10080)
(9796)
(9140)
(9076)
(8743)
(8700)
(8630)
(8602)
(8547)
(8252)
(7025)
(6886)
(6863)
(6751)
(6737)
(6590)
(6254)
(6231)
(5783)
(5668)
学科
(56019)
经济(55970)
管理(39850)
(35983)
(29439)
企业(29439)
方法(29228)
数学(25434)
数学方法(25082)
(16079)
(13619)
业经(12851)
环境(12697)
中国(12593)
农业(11220)
地方(10963)
(9548)
理论(9108)
(9014)
财务(8979)
财务管理(8960)
(8927)
贸易(8925)
(8818)
(8713)
企业财务(8541)
(8434)
技术(8186)
(7689)
(7085)
机构
学院(184605)
大学(179476)
管理(76517)
(73682)
经济(72349)
理学(67572)
理学院(66916)
管理学(65762)
管理学院(65404)
研究(53626)
中国(39729)
(35365)
科学(33223)
(32547)
财经(27322)
中心(26439)
业大(26128)
(25107)
(25086)
(25006)
(24854)
师范(24623)
(23497)
经济学(22795)
研究所(21804)
北京(21138)
经济学院(20828)
(20716)
财经大学(20697)
经济管理(20426)
基金
项目(138309)
科学(111385)
基金(102470)
研究(102451)
(88452)
国家(87747)
科学基金(77566)
社会(67639)
社会科(64274)
社会科学(64258)
基金项目(55503)
(54861)
自然(49789)
自然科(48550)
自然科学(48540)
自然科学基金(47647)
教育(47125)
(45427)
编号(40855)
资助(40669)
重点(31007)
(30815)
(30363)
成果(29715)
(29552)
国家社会(28616)
创新(27521)
课题(27118)
人文(26897)
科研(26808)
期刊
(74268)
经济(74268)
研究(44155)
中国(26633)
管理(25705)
(24765)
科学(24755)
学报(24219)
(22267)
大学(19689)
学学(18956)
技术(17068)
农业(15962)
教育(15649)
业经(14455)
财经(12502)
(12046)
金融(12046)
经济研究(11023)
(10721)
问题(10158)
资源(10060)
(9398)
技术经济(8543)
(8382)
科技(8258)
商业(8097)
统计(8035)
(7975)
理论(7840)
共检索到241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利  
将生态旅游归结为旅游类型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表面上体现为“价值中立”,实则潜存着将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自我消解和否定的趋势。只有将“生态”作为对象与理念的综合属性,才既能使生态旅游的概念名正言顺,也能更好地回应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非正义问题:观念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冲突面向,实践上的自然生态和人际生态的非正义面向。据此以利益平衡为统筹原则,提出在理念、生态、经济和代际四个方面进行互补或平衡,使生态理念、公平与效率融入生态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以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摆脱非正义面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利  
将生态旅游归结为旅游类型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表面上体现为“价值中立”,实则潜存着将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自我消解和否定的趋势。只有将“生态”作为对象与理念的综合属性,才既能使生态旅游的概念名正言顺,也能更好地回应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非正义问题:观念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冲突面向,实践上的自然生态和人际生态的非正义面向。据此以利益平衡为统筹原则,提出在理念、生态、经济和代际四个方面进行互补或平衡,使生态理念、公平与效率融入生态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以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摆脱非正义面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伟  孙伟  陈佶君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导向已十分清晰,然而在不同旅游利益相关者层面的生态旅游实践却存在诸多困境。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存在政府行为失当、旅游企业不合理问题、居民参与度不高及旅游者生态旅游意识缺乏等诸多困境,从政府制度建设、旅游企业产品及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态旅游教育、生态旅游者自我学习等方面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当前我国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荣华  郭凌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旅游正是低碳理念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低碳旅游的提出,是发展生态旅游理念的一种实际行动的响应,是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方式。文章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内涵进行辨析,从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低碳旅游的具体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至美  李妍彬  
可持续旅游的核心包含了努力将经济、社会、文化目标相融合的观念。生态旅游由于在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促进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双重意义,近10年来在全球许多地方蓬勃发展。但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随着旅游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对新的场所和经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一些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开始对当地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对野生生物、自然和人文资源造成危害。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和成本因子不断显现,环境退化、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社会文化的改变等因素使生态旅游发展陷入困境。为使生态旅游在持续性和利益化之间协调发展,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旅游赖以发展的自然环境,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旅游发展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至今缺乏深入的探讨和有建树的观点。文章克服了当前学界在探讨旅游收益分配时局限于同情弱者和道德批判的缺陷,从不完全信息下的非合作博弈出发,证明了博弈三方经过重复的讨价还价必然导致合作博弈的结果及其蕴含的伦理意义;然后引入相对重置成本(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权利指数(反映各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构建合作博弈下的收益分配模型,通过推导得出了可同时实现社会福利和个体收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解;并进一步讨论了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各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变化以及不同的风险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晓云  赵黎明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对两个核心问题研究出发,利用利益相关者图解法,对农村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认定,并区分其属性,得出结论,社区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关键群体,树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观是实现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尽量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对社区旅游进行企业化经营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明珠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一方面,旅游的扶贫效应日益显现;另一方面,与山区紧密相连的农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由此造成了生态旅游开发与"三农"利益的不协调。本文依据"实现主体利益持续互动均衡"的原则,就关乎生态旅游成败和农民生计的土地补偿、利益分配、培训与就业、社区参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设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瑞  
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 ,而利益相关者角色的错位、缺位 ,其间关系的交叉、矛盾是制约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对现有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和关系进行调整 ,真正使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保护地、旅游者、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相关机构、媒体分别扮演好调控者、参与和受益者、执行者、执行监督者、实践者、协助者、研究指导者、宣传监督者的角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晓杏  胡振鹏  傅春  余达锦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主要形式,建立各利益相关者的均衡机制是实现生态旅游的关键所在。文章从生态旅游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入手,构建"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社区"两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和讨论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演化过程,利用雅可比矩阵的稳定性判断影响博弈方策略选择的几个参数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方最终策略的选择受博弈初始支付矩阵及关键参数选择的影响;引入社会舆论机制监督政府;政府通过补贴倡导旅游企业实施生态旅游;旅游企业通过分享旅游收益,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及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等途径来促使社区居民与其合作,可最终实现博弈三方利益共赢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建萍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 ,然而不适当或不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已使很多生态保护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以曾经是世界生态旅游成功的典范国家肯尼亚为例 ,分析了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当地居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试图提供给旅游企业开发者和经营者一个发展良好生态旅游的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赖叔懿  陈华芳  
传统旅游方式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生态旅游尽管对此有所改进,但仍然存在制度上的短板,容易造成“公地的悲剧”。资源的最优开发建立在囊括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价值评价。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对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种资源开发的帕累托原理最优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白惠芳  
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过高的旅游需求和有限的旅游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与"高碳"旅游产业现实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绿色回收物流体系与不良的旅游习惯之间的矛盾。然后,从游客与旅游客体的视角研究了绿色物流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最后,从树立绿色物流观念、政策扶持、进行绿色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施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萍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有助于推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如果脱离这一理念和原则,将不利于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而,在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农村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明珠  
生态旅游是 2 1世纪的一种旅游时尚 ,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旅游开发新趋势。在我国 ,生态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一方面 ,旅游的扶贫效应日益显现 ;另一方面 ,在一些地方也出现农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 ,由此造成了生态旅游发展与“三农”利益的不协调。本文依据“实现主体利益持续互动均衡”的原则 ,就关乎生态旅游成败和农民生计的土地补偿、利益分配、培训与就业、社区参与等问题 ,提出了建立“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