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3)
- 2023(1286)
- 2022(1088)
- 2021(910)
- 2020(780)
- 2019(1580)
- 2018(1651)
- 2017(2938)
- 2016(1687)
- 2015(1781)
- 2014(1846)
- 2013(1564)
- 2012(1315)
- 2011(1163)
- 2010(1076)
- 2009(880)
- 2008(762)
- 2007(591)
- 2006(451)
- 2005(373)
- 学科
- 济(5869)
- 经济(5867)
- 管理(3695)
- 地方(2743)
- 业(2678)
- 企(1887)
- 企业(1887)
- 农(1882)
- 方法(1824)
- 数学(1648)
- 数学方法(1618)
- 中国(1615)
- 地方经济(1434)
- 农业(1336)
- 环境(1201)
- 发(1185)
- 业经(1139)
- 理论(1106)
- 学(1102)
- 财(1047)
- 教学(930)
- 发展(918)
- 展(917)
- 划(892)
- 城市(801)
- 制(785)
- 和(774)
- 体(734)
- 镇(727)
- 城市经济(726)
- 机构
- 学院(19870)
- 大学(18816)
- 管理(7290)
- 济(6768)
- 研究(6759)
- 经济(6592)
- 理学(6315)
- 理学院(6228)
- 管理学(6129)
- 管理学院(6083)
- 中国(4721)
- 科学(4411)
- 京(3807)
- 中心(3336)
- 农(3135)
- 所(3048)
- 范(3041)
- 师范(3001)
- 业大(2974)
- 研究所(2874)
- 财(2861)
- 院(2781)
- 江(2756)
- 技术(2744)
- 州(2629)
- 农业(2464)
- 财经(2403)
- 师范大学(2367)
- 职业(2252)
- 研究院(2235)
共检索到26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可石 冯晓 卓想
特色小镇建设是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由于特色小镇规划的多元复合性,需改变传统小城镇规划模式,引入"全域+"理念,从"全层面""全空间""全要素""全方位"4个层面梳理规划策略,并结合广东省河源市古竹镇特色小镇总体规划实践,从资源分析、空间格局、产业建构、交通连接、生态控制、系统更新6个维度提出具体策略,以期为我国特色小镇规划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清 敬艳
全域旅游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在全域旅游视域下开发体育特色小镇,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全体验产品类型;以体育旅游产业为主体,推行产业融合战略;以部门协同合作为基础,构建全覆盖公共服务体系;以打通体育与资本链条为基点,探索多元主体融资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造全媒体网络营销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清 敬艳
全域旅游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在全域旅游视域下开发体育特色小镇,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全体验产品类型;以体育旅游产业为主体,推行产业融合战略;以部门协同合作为基础,构建全覆盖公共服务体系;以打通体育与资本链条为基点,探索多元主体融资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造全媒体网络营销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东和 蒋璐璇
全域旅游的概念自提出以来,有关全域旅游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掀起了发展全域旅游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热潮。基于全域旅游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的事实,导致全域旅游实践热背后对于其本质理解的不足。笔者在主持编制若干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感觉到各地在推进全域旅游实践方面还存在重"牌"轻"路"、重"创"轻"治"、重"行"轻"知"、重"纵"轻"横"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反思。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志强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国内由经济化政治向生态化政治转型发展的新诉求,也契合了当前国家政治话语的生态化建构模式。生态化政治新思维的治理模式某种程度上,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了全域性生态系统创新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导向。特色小镇作为地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系统创新工程,本质是重新培育和建构地方生态空间场域的探索过程。通过生态治理思维的指导,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振兴和政策机制的可持续主义框架为基本解释思路,建构包括生态系统要素、生态培育体系、生态治理维度、生态治理原则及生态治理政策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
生态政治 地方治理 可持续主义 全域生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建平
空间规划已成为我国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基于对空间规划战略属性和行动属性的理解,结合珠三角全域空间规划的开展,对战略与行动相结合的空间规划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四大战略和五项行动。
关键词:
空间规划 战略性 行动计划 珠三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彤玥
近年来弹性城市理论和方法兴起。通过对国内外弹性城市空间规划和总体规划研究与实践的梳理,总结不足:一方面目前"弹性"概念在规划中的运用缺乏明确的定义方式,而是一种通用的涵盖性术语;另一方面缺乏系统地从弹性城市理论层面出发的规划框架构建。基于弹性城市"多元化与创新、自学习、自组织、冗余性、人力和社会资本"等特征原则,初步构建弹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尝试提出弹性城市发展目标、建设用地选择、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彤玥
近年来弹性城市理论和方法兴起。通过对国内外弹性城市空间规划和总体规划研究与实践的梳理,总结不足:一方面目前"弹性"概念在规划中的运用缺乏明确的定义方式,而是一种通用的涵盖性术语;另一方面缺乏系统地从弹性城市理论层面出发的规划框架构建。基于弹性城市"多元化与创新、自学习、自组织、冗余性、人力和社会资本"等特征原则,初步构建弹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尝试提出弹性城市发展目标、建设用地选择、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健 钟奕纯
在我国的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是空间规划的核心,两者同时管理城乡用地,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两规由于在管理体制、技术方法、审批实施等方面存在矛盾,使得城乡用地管理效率低下。乡镇作为联系城乡的过渡地带,用地矛盾尤为突出。实现乡镇级"规土融合"对于调控城市边缘区用地矛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规在乡镇级编制实施中的技术性矛盾,包括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用地分类与统计口径、规划用地规模与布局、空间管制分区与要求、规划审批层级与标准5个方面,并从管理体制、规划思路、规划重点和法律依据方面探讨其矛盾产生的根源。进而,基于武汉市乡镇总体规划实践,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国良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进入深度调整变革期,旅游空间行为全域化趋势明显,而特色小镇作为旅游业态的聚集体,形态各异、独具韵味,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旅游+"与"+旅游"的泛旅游形式,为全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要素资源。因此,深入研究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的融合关系,进而探索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和建设路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旅游特色小镇 全域旅游 建设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莹莹
全域旅游视野下,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该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对建设理念加以审视,并寻找到合适的实现路径,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为全域旅游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先跃 张丽萍
研学旅行是教育旅游市场的热点,全域研学可在区域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广阔而丰富的体验场域以满足学生系统研学和长期研学需求,其理论基础包括相关体验教育理论、全面发展观和地方本位教育。全域研学发展以全面育人观构建全域研学目标体系,以全要素整合构建全域研学课程体系,以全方位服务保障全域研学体验场域,以全员参与构建全域研学协同育人机制,以全业融合助推全域研学可持续发展,各地区要立足于自身研学资源和服务条件,处理好优势区与非优区、“研学+”与“+研学”、直接与间接参与等关系,因地制宜发展全域研学。最后以湖南为例探索全域研学实践发展模式和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娟芳
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业趋势,全域旅游和特色小城镇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需要深入研究。应根据旅游资源禀赋,理性推进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注重顶层设计,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适当调整阶段性发展策略,以人为本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 特色小镇 融合发展 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娟芳
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业趋势,全域旅游和特色小城镇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需要深入研究。应根据旅游资源禀赋,理性推进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注重顶层设计,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适当调整阶段性发展策略,以人为本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 特色小镇 融合发展 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连义
基准地价是我国城镇土地市场的指导性价格和政府法定公示地价,是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也是核算土地资产收益的基本依据。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覆盖城镇规划区的基准地价体系。这种地价体系是我国土地市场早期尚不发达条件下的产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镇总体规划与特色小镇规划协同编制方法探索——以佟二堡镇总体规划及皮草特色小镇规划为例
“灰色用地”理念在矿业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雕塑系统规划之苏州实践
软科学研究落到实处的一条有效途径——区域性总体规划技术方法与实践
景观设计的“反规划”理念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借鉴初探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三维空间观——浅析城市设计空间理念介入总体规划的动力及方法
“生态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实践应用——以唐山市新城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公众咨询实践与探索——以《巢湖市总体规划(2009-2030)》前期公众参与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编审分离”实践探索——以国务院批复兰州总体规划模板为例
陕南生态敏感地区县城总体规划的实践与启示——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柞水县总体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