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2)
- 2023(10380)
- 2022(8735)
- 2021(8496)
- 2020(6870)
- 2019(15972)
- 2018(15715)
- 2017(28661)
- 2016(16178)
- 2015(18752)
- 2014(18666)
- 2013(17012)
- 2012(15279)
- 2011(13407)
- 2010(13184)
- 2009(10917)
- 2008(10249)
- 2007(8653)
- 2006(7020)
- 2005(5788)
- 学科
- 济(51375)
- 经济(51312)
- 管理(43594)
- 业(39312)
- 企(33360)
- 企业(33360)
- 方法(27123)
- 数学(24066)
- 数学方法(23628)
- 中国(18437)
- 财(15002)
- 农(14615)
- 理论(13350)
- 教育(12637)
- 业经(11985)
- 教学(11169)
- 技术(10752)
- 务(10238)
- 财务(10196)
- 财务管理(10167)
- 农业(9698)
- 企业财务(9602)
- 地方(9437)
- 贸(9098)
- 贸易(9090)
- 制(8944)
- 易(8870)
- 和(8446)
- 学(8292)
- 环境(7738)
- 机构
- 学院(198826)
- 大学(198502)
- 管理(76929)
- 济(72696)
- 经济(70911)
- 理学(67015)
- 理学院(66283)
- 管理学(64802)
- 管理学院(64411)
- 研究(56634)
- 中国(40713)
- 京(40002)
- 财(34236)
- 科学(32971)
- 范(31212)
- 师范(30937)
- 江(30845)
- 中心(28584)
- 财经(27731)
- 技术(27310)
- 业大(26673)
- 经(25386)
- 职业(25130)
- 所(25084)
- 教育(24829)
- 农(24732)
- 北京(24541)
- 师范大学(24512)
- 州(24348)
- 研究所(22619)
- 基金
- 项目(139124)
- 科学(111612)
- 研究(111213)
- 基金(97894)
- 家(82366)
- 国家(81533)
- 科学基金(72285)
- 社会(67995)
- 社会科(64312)
- 社会科学(64300)
- 教育(58661)
- 省(57314)
- 基金项目(51901)
- 编号(48828)
- 划(48196)
- 自然(45120)
- 自然科(44122)
- 自然科学(44114)
- 自然科学基金(43291)
- 资助(38923)
- 成果(38814)
- 课题(35051)
- 部(32020)
- 重点(31888)
- 创(30724)
- 发(29833)
- 项目编号(29778)
- 大学(29608)
- 年(29606)
- 教育部(28907)
- 期刊
- 济(72740)
- 经济(72740)
- 研究(56789)
- 教育(48899)
- 中国(45623)
- 财(28848)
- 管理(28419)
- 技术(26913)
- 学报(25506)
- 科学(23113)
- 大学(22378)
- 农(21147)
- 学学(19118)
- 职业(17956)
- 农业(14779)
- 融(13992)
- 金融(13992)
- 财经(13247)
- 业经(13149)
- 图书(13138)
- 技术教育(12145)
- 职业技术(12145)
- 职业技术教育(12145)
- 经(11440)
- 经济研究(10991)
- 坛(10621)
- 论坛(10621)
- 财会(9820)
- 问题(9538)
- 书馆(9281)
共检索到289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泳
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文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模糊,普遍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路径,使得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引入到文科学生的实践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以做促学,第二课堂以做践学,第三课堂以做代学,围绕"做中学",形成学做结合的文科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路径。
关键词:
做中学 文科大学生 职业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美华 赵洪亮 郭瑞 黄家慧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的形成与专业培养密切相关。结合农业院校大学生培养的实际,提出依托学术团队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并在农学专业进行了两年实践,结果显示学术团队与学生培养可以实现良性发展,育人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实现科研与教学结合,学术团队与就业能力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学术团队 就业能力 创新训练 农业院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春华 王永亮 何伟
通过问卷调研,针对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在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提出以第一课堂学习为基础,以科技社团建设为载体,以专业竞赛活动为激励,以科学研究创新为追求,构建大学生自我发展平台的培养方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贵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录取人数快速增长。庞大的录取人数意味着毕业季庞大的就业人数,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人。大量的毕业生在为我国经济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压力。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从求速度向求质量转变,进一步压缩了劳动力市场需求,导致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学生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短期内宏观就业环境难以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积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能力差等问题,本文将在评述大学生就业研究优秀著作的基础上,分析其就业能力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能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明全 田懿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楼仁功 赵启泉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改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开拓美好前程,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出的背景第一,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家统包统分”的毕业分配制度已被“在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就业制度所取代。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但由于大学生的职业观和高校的就业指导未能与时俱进,许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竞争意识薄弱。因此,...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闰青 司清亮
围绕专业基本、专项、综合能力,将职业能力提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践课时比例,加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全程实践"培养取得实效。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因此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合理设置课程,建立体现行业、企业特色的培养体系,规范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光萍 严丽华
本文在阐述职业能力评价依据和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能力评价应包括通过评价计划的制订、评价的实施和评价的总结回顾三个阶段,说明了如何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职业能力 评价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正远 段玉玺 吕杰 陈阿梅
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硬件平台,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等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高等院校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全 程国富 肖金华 伍晓雄 张翅 蒋思文 赵俊龙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类专业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学校发展出发,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和产学研互促共进的办学理念,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动物生产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机构;整合校内外科教资源,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整合课内外创新创业活动,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系统构建了组织领导体系、支撑体系、科研训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等"四系一体"的动物生产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蒋丽华
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加强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和一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并就职业心理融入大学生心理训练课进行实践探索:把通用技能和职业价值观、职业心态等内容有机结合,并通过注重心理训练内容内在逻辑关系和突出职业情境体验活动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性质定位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职业心理 大学生 心理训练课 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洪杰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地方普通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出发的教学改革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探讨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地方普通高校如何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其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评方式、实践教学、教学保障方面进行改革,另外,还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地方普通高校 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杜文军 曹辉 柴春兰 方怡 石剑 刘青广 罗静
规划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职业探索与奋斗的征程,也是大学生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过程。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增强职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和推动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全面提升实践能力,是增强大学生职业适应力,保障职业规划落实的根本途径。通过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实践能力提升的辩证关系,提出实践能力提升策略:转变人才观念与培养模式;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建立多层次的创新教育体系;强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
职业规划 实践能力 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艾莉 王岩松
文章从影响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入手,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振中 郝庆平 娄成武
如何培养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大学教学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以文科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修课程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大学生兴趣团队借助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转变,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过程,让大学生在过程中将接收科学理论、价值观念转化为外化行为方式。实践证明,兴趣团队是一种培养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强调以大学生兴趣为本、以兴趣组建团队以及通过团队内外的互动学习,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