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0)
2023(10561)
2022(9069)
2021(8684)
2020(7232)
2019(16745)
2018(16488)
2017(31844)
2016(16712)
2015(18798)
2014(18223)
2013(17746)
2012(16006)
2011(14051)
2010(13427)
2009(11960)
2008(11026)
2007(8878)
2006(7303)
2005(5944)
作者
(42962)
(36243)
(35607)
(34014)
(23008)
(17449)
(16433)
(14098)
(13831)
(12548)
(12474)
(12004)
(11445)
(11110)
(10904)
(10714)
(10582)
(10532)
(10457)
(10127)
(8531)
(8526)
(8494)
(8363)
(8076)
(7997)
(7631)
(7614)
(7132)
(6993)
学科
(68123)
经济(68055)
管理(48292)
(44822)
(37603)
企业(37603)
方法(33344)
数学(29761)
数学方法(29367)
(17694)
地方(17240)
(16964)
中国(15517)
业经(14746)
(13033)
贸易(13023)
(12522)
(12246)
农业(12099)
(11233)
财务(11201)
财务管理(11175)
环境(11013)
企业财务(10534)
技术(10469)
(10164)
理论(10135)
(10060)
(9156)
地方经济(8459)
机构
学院(219774)
大学(219704)
管理(89938)
(88231)
经济(86519)
理学(79391)
理学院(78504)
管理学(77135)
管理学院(76707)
研究(66953)
中国(49886)
(44099)
科学(40795)
(38786)
中心(32582)
财经(32182)
业大(32003)
(31406)
(30892)
(30697)
(29492)
(29380)
师范(29225)
研究所(28331)
经济学(27134)
北京(26245)
(25548)
(24990)
经济学院(24653)
农业(24398)
基金
项目(162152)
科学(129560)
基金(119723)
研究(119065)
(103679)
国家(102814)
科学基金(90269)
社会(77276)
社会科(73163)
社会科学(73146)
基金项目(64594)
(63228)
自然(59174)
自然科(57752)
自然科学(57736)
自然科学基金(56671)
教育(55206)
(53313)
编号(47969)
资助(47339)
成果(36500)
重点(36303)
(36002)
(34668)
(34472)
国家社会(32167)
创新(32100)
课题(31903)
教育部(31559)
科研(31546)
期刊
(88109)
经济(88109)
研究(57476)
中国(37448)
管理(32116)
(31285)
学报(30909)
科学(30337)
(26507)
大学(24587)
学学(23140)
教育(21610)
技术(20563)
农业(18157)
(15685)
金融(15685)
业经(15338)
财经(15194)
经济研究(13729)
(13050)
问题(12451)
资源(11929)
(10555)
(10358)
图书(10202)
财会(10028)
科技(9936)
技术经济(9892)
理论(9664)
商业(9568)
共检索到302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斌  耿萌萌  
历史街区的保存与活化,是在历史街区价值认可基础之上,由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博弈的综合工程。由于出于不同利益的考量,各方对历史街区价值的认定通常表现出极大的冲突,使得保护活化的规划实施难度极大。权衡历史街区保护中各利益团体的需求,尊重居民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化中的自主权,提高历史街区活化中公众参与的热情和执行度,传承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沉淀,在历史街区的活化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三峡老街保存"三下四上"的博弈关系,研究其最终达到各方利益平衡的"共赢局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价值重塑"作为破解历史街区保存活化根本冲突的有效路径,探寻历史街区活化的永续经营之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冬  王泽烨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燕  张新荣  
文章通过对遥观镇及塘桥老街现状的实地调研,明确其保护特色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实现对古镇老街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以促进老街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谌丽  张文忠  
如何保护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是许多历史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将文化当作一个有机体,当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以北京什刹海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在旧城更新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文化如何回应环境的变化。资料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什刹海的传统文化特色正在削弱,且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之间存在隔离;外来文化进入什刹海之后一般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进化现象;就什刹海地方文化建议而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物质空间,积极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业态,尽量维持原有社会网络和生活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晓华  沈洁  马菀艺  
以往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对建筑的价值评估多采用人为判断,其评估结果因受较大主观影响而使其客观性受到质疑。笔者尝试引入文化、景观等多方面因素,建立起综合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在《南京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该评估体系进行了实际运用。在对历史街区内建筑遗存进行综合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将建筑分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风貌建筑、一般建筑四类,针对不同类别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彪  
面对当前的城市拆迁改造,以即将改造的西安"回坊"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对回族历史街区如何定位,如何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适应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处理好保护与改造、开发与利用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探讨了回族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心的历史街区已成为典型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矛盾地区和多方利益的焦点,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冲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活化"保护进行了系统地思考,构建了"活化"保护的规划框架,提出了"活化"保护的基本思路,明确了"价值评定、功能再生、交通疏导、肌理延续、弹性管理"的对策措施,并针对湖州市小西街进行了实证,以此希望对历史街区的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联  沈丹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左红伟  李早  喻晓  王达仁  崔巍懿  
本研究首先对屯溪老街主街道立面进行眼动实验以获得人们对街道"二次轮廓"(临时外部附加物)视觉行为的量化分析,得出"二次轮廓"中侧向招牌、灯笼、雨篷、货物台、对人的视觉吸引力依次降低;其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老街现状进行初步风貌评价,得出老街"二次轮廓"中各要素与传统风貌的关联性;最后针对"二次轮廓"中各要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钱树伟  苏勤  祝玲丽  
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是近十多年来国外环境心理学和游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旅游者地方依恋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情感联结关系。通过设计测量量表并构建旅游者地方依恋对购物行为影响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屯溪老街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旅游者地方依恋的两大构成维度—地方认同与地方依赖对旅游者购物动机、购物偏好、购物满意度及忠诚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情感性依恋(地方认同)比功能性依赖(地方依赖)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效应;②地方认同对购物动机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γ11=0.84),表明旅游者对具有地方象征性意义与本土化特色的屯溪老街的情感性依恋比对老街购物场所的功能性依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辉  何益  刘畅  
随着国内各地对历史街区开发力度的加强,视觉景观的更新设计产生模式化、同质化现象。面对历史街区更新中的这一共性问题,以听觉感知为切入点,选取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声环境测试和声景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的总体规划思路中应当合理组织声景序列,建议以地域文化特色声景为媒介,唤起历史空间的文脉记忆,营造历史街区场所感,凸显地域特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超  罗翔  潘悦  黄志毅  
"非典型"历史街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相对于有法可依、保护和更新框架清晰的历史文化街区,"非典型"历史街区由于存在多元价值目标矛盾,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政策和规划的引导,往往陷入发展式微和更新失力的困境。以浙东运河上的传统聚落高桥老街为例,解析其作为"非典型"历史街区的特征,探索在政府、居民、市场等利益主体差异化诉求下实现保护、改造、利用和治理等多元价值目标的更新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亚妍  
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在建筑、文物等"静态"文化的保护和展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街区文化与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的"活性"互动鲜见。在分析历史街区发展规律和文化"活性"来源的基础上,尝试从文化定位、建筑与空间、民众参与和文化产品创造四个角度,结合天津五大道实例,对城市历史街区塑造文化"活性"的途径做系统探讨。其间突出非物质文化保护、街区与城市的联动、谋划街区未来等"活性"因素,使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既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又有激发城市文化再生的"活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志诚  
弥合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纹理缺失,增强商业街区活力,是现代城市管理者及规划师面临的现实而具有挑战的问题。本文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通过新要素的介入,旧要素的更新利用,在历史传承和现状更新基础上,考虑街区功能、文化、环境、交通等四个方面新旧要素的交替作用,实现商业街区公共空间的回归,创造新城市空间和公共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