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51)
- 2023(18952)
- 2022(16128)
- 2021(14897)
- 2020(12623)
- 2019(28762)
- 2018(28423)
- 2017(55339)
- 2016(29603)
- 2015(33313)
- 2014(32820)
- 2013(32427)
- 2012(29274)
- 2011(26157)
- 2010(26099)
- 2009(24241)
- 2008(24011)
- 2007(21195)
- 2006(18597)
- 2005(16460)
- 学科
- 济(123150)
- 经济(122981)
- 业(108679)
- 管理(101855)
- 企(95623)
- 企业(95623)
- 方法(55974)
- 数学(45643)
- 数学方法(45063)
- 农(38956)
- 财(37700)
- 业经(36217)
- 中国(29464)
- 制(26480)
- 务(26387)
- 财务(26310)
- 财务管理(26267)
- 农业(25692)
- 企业财务(24917)
- 地方(23398)
- 技术(23138)
- 贸(22505)
- 贸易(22495)
- 理论(22283)
- 易(21877)
- 学(21762)
- 和(21253)
- 划(19761)
- 体(19331)
- 环境(18412)
- 机构
- 学院(423018)
- 大学(419132)
- 管理(173862)
- 济(173091)
- 经济(169551)
- 理学(150647)
- 理学院(149136)
- 管理学(146783)
- 管理学院(145983)
- 研究(131816)
- 中国(100358)
- 京(87704)
- 财(81703)
- 科学(78981)
- 农(66236)
- 财经(65296)
- 所(63873)
- 江(61930)
- 业大(61045)
- 中心(60915)
- 经(59342)
- 研究所(57562)
- 北京(54620)
- 范(52574)
- 师范(52125)
- 农业(51760)
- 经济学(51759)
- 州(49680)
- 财经大学(48475)
- 院(48208)
- 基金
- 项目(285960)
- 科学(227319)
- 研究(212842)
- 基金(209119)
- 家(179721)
- 国家(178175)
- 科学基金(156022)
- 社会(136104)
- 社会科(129066)
- 社会科学(129033)
- 省(111782)
- 基金项目(110778)
- 自然(100447)
- 自然科(98141)
- 自然科学(98120)
- 教育(97161)
- 自然科学基金(96365)
- 划(92505)
- 编号(86966)
- 资助(85365)
- 成果(69221)
- 部(63391)
- 重点(62965)
- 创(61279)
- 发(60876)
- 课题(58717)
- 创新(56644)
- 国家社会(55930)
- 制(55731)
- 教育部(55086)
- 期刊
- 济(192182)
- 经济(192182)
- 研究(122990)
- 中国(75978)
- 管理(67998)
- 财(66087)
- 农(61650)
- 学报(59465)
- 科学(57310)
- 大学(47062)
- 学学(44586)
- 农业(42889)
- 教育(42570)
- 技术(38920)
- 融(35486)
- 金融(35486)
- 业经(34859)
- 财经(32309)
- 经济研究(29979)
- 经(27728)
- 问题(25259)
- 业(24072)
- 技术经济(22149)
- 现代(20371)
- 商业(20264)
- 科技(19709)
- 理论(19598)
- 财会(19411)
- 版(19077)
- 图书(18222)
共检索到614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安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逐步丧失,品牌的没落成为不争的事实。转型升级,重构制造业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上海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分析了上海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以及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上海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的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慧岭 凌丹
本文剖析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重构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布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2014年世界制造业投入产出数据,度量附加值口径下GVC重构的发生状况,实证检验GVC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布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制造行业的GVC重构特征与整体表现出的扩张—收缩—再扩张趋势不尽相同,部分行业呈现持续收缩或持续扩张的特征。根据在发达国家、本国内部、发展中国家三类经济体中的价值链条分布特征差异,可将中国18个制造行业分为"双向挤压型""强劲生长型""GVC主导型""国际产能合作型"四类。依据在GVC重构中的不同表现,本文提出中国各类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姗 樊秀峰
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出发,将环境规制引入影响价值链升级的分析框架,以制造行业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模型分析不同行业分组环境规制、外资进入、研发投入等因素对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总体制造业及低技术制造业价值链长度呈U型效应,对中、高技术制造业呈倒U型效应;外资进入强度并不必然促进价值链的升级,而存在行业差异;研发投入对实现价值链攀升有着正向作用,但在低、高技术行业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对外资进入及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并不总为正向。
关键词:
制造业 环境规制 价值链升级 产品内分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杰 宋姗姗
本文通过对产业互联网内涵梳理和解构,研究产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升级。研究表明:产业互联网以消费者和大数据为主导驱动研发模式再造、以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为主导驱动生产模式再造、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导驱动消费模式再造。由此得到基于产业互联网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一些可行路径,具体包括:架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增加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开辟新营销渠道——直接路径;重构全球价值链和搭建产业互联网作用机制平台——间接路径;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产品、工艺、功能和跨产业价值链升级——混合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和新型技术型产业是进一步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寿涌毅 王伟姣 Dmitrij Slepniov
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范式案例进行研究,以价值链活动为分析单元,对比分析杭氧不同产品服务系统所对应的不同价值链。研究发现: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战略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模式,形成合理的产品服务系统组合。制造企业应针对各自的服务化战略设计相应的价值链,当采用的产品服务系统组合存在多种模式时,可共享部分价值链环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价值链设计上,应优先关注接近客户的价值链环节,通常距离客户较近的价值链环节需要更多定制化,而距离客户较远的价值链环节可以更方便地跨产品服务系统进行共享。企业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需要随着产品服务系统组合的演进逐...
关键词:
服务化 产品服务系统 价值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聆 李三妹
如何突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是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分布,构建并计算了价值链高度指数,以此为依据剖析了我国在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结论是:中国在资本、资源密集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中端,分工地位显著提升;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有一定提升;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中低端,分工地位没有提升或提升很小。国内需求、人力资本和服务业投入等对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为此中国需要促进传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内需带动型"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在美、日、欧等国的计算机、电子、汽车以及通讯设备等制造业领域先后出现了“价值链模块化”的趋势,这不仅加速了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的调整,还有力地带动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应该抓住世界制造业价值链模块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制造业高端价值环节的分工中来,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
价值链模块化 国际分工 制造业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琼洁 夏洪胜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应用全球价值链以及产业升级为理论依据,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做强自身产业、创造需求、经营人力以及开发新领域等几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云霞 马野驰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00-2014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并检验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存在"天花板"效应,即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加强,其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促进作用是边际递减的,而对制造业分工地位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不同服务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与传统的服务投入(批发零售和运输服务化)相比,现代化的服务投入(电信和金融服务化)对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目前来看,由于国外服务的渗透率较低,所以占据主导力量的国内服务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服务使用率高的制造行业要比服务使用率低的行业对价值链的升级效用更大一些。(3)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整体较低,还未达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最优临界水平,仍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研发创新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价值链参与度深化的可能作用渠道。但是制造业服务化通过研发创新对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不存在提升效应,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渠道。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李福映 张国俊
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资源突破空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促使越来越多的地方产业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指导,结合实地调研,对汕头传统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嵌入程度及嵌入地位等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汕头传统制造业普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存在"路径锁定"与"路径依赖"双重制约、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效应低等主要问题;根据所属价值链驱动类型和治理关系,提出两种升级模式:在同一价值链上的节点内增值和节点间攀升;并从微观层面根据各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不同,分别提出相应的升级路径。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传统制造业 汕头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如镜
目前,国内外对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仍然缺乏专项研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嵌入全球价值链条,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苏州IT制造业集群为例,系统地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链式思维对苏州IT制造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IT制造业 集群 全球价值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