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71)
- 2023(18951)
- 2022(16131)
- 2021(15059)
- 2020(12585)
- 2019(29020)
- 2018(28692)
- 2017(54840)
- 2016(29646)
- 2015(33132)
- 2014(32883)
- 2013(31898)
- 2012(29155)
- 2011(26098)
- 2010(26221)
- 2009(24110)
- 2008(22439)
- 2007(19575)
- 2006(17090)
- 2005(14618)
- 学科
- 济(112203)
- 经济(112075)
- 管理(87396)
- 业(83436)
- 企(71388)
- 企业(71388)
- 方法(53472)
- 数学(46634)
- 数学方法(45828)
- 中国(34595)
- 财(30255)
- 农(29676)
- 融(28604)
- 金融(28596)
- 银(27433)
- 银行(27383)
- 行(26320)
- 业经(26293)
- 地方(24700)
- 学(24181)
- 制(23936)
- 技术(22210)
- 理论(21899)
- 农业(20019)
- 务(19782)
- 财务(19688)
- 财务管理(19646)
- 贸(19249)
- 贸易(19233)
- 易(18689)
- 机构
- 学院(402513)
- 大学(401605)
- 管理(160593)
- 济(156523)
- 经济(153037)
- 理学(139660)
- 理学院(138158)
- 管理学(135297)
- 管理学院(134571)
- 研究(130352)
- 中国(102230)
- 京(84435)
- 科学(81802)
- 财(72526)
- 农(64746)
- 所(64041)
- 中心(61582)
- 业大(61002)
- 研究所(58643)
- 江(58545)
- 财经(58262)
- 经(53089)
- 北京(52697)
- 范(52293)
- 师范(51707)
- 农业(50713)
- 院(48396)
- 州(47834)
- 经济学(47034)
- 技术(44876)
- 基金
- 项目(282773)
- 科学(222845)
- 研究(205801)
- 基金(204389)
- 家(178644)
- 国家(177144)
- 科学基金(153106)
- 社会(128630)
- 社会科(121923)
- 社会科学(121891)
- 省(112660)
- 基金项目(107929)
- 自然(100815)
- 自然科(98587)
- 自然科学(98561)
- 自然科学基金(96735)
- 教育(96263)
- 划(94297)
- 资助(84546)
- 编号(83866)
- 成果(67065)
- 重点(63396)
- 创(61653)
- 部(61319)
- 发(60031)
- 课题(58607)
- 创新(57076)
- 科研(54288)
- 大学(52902)
- 教育部(52790)
- 期刊
- 济(163699)
- 经济(163699)
- 研究(114396)
- 中国(80388)
- 学报(64297)
- 管理(60150)
- 科学(58489)
- 农(57737)
- 财(55561)
- 教育(49307)
- 大学(49206)
- 学学(46397)
- 融(43310)
- 金融(43310)
- 农业(39465)
- 技术(38408)
- 业经(27790)
- 财经(27669)
- 经济研究(26754)
- 经(23688)
- 业(21080)
- 科技(20678)
- 问题(20660)
- 图书(19906)
- 技术经济(19545)
- 统计(19385)
- 版(18791)
- 理论(18622)
- 策(18295)
- 商业(17493)
共检索到584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白礼彪 白思俊 杜强 马飞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目标和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各主体、目标和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对军民融合战略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主体构成、角色和功能的分析,构建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五主体动态模型",通过描述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过程,阐释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五主体动态模型"的运行机制,提出了破除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区域行政性体制障碍,推进跨区域军民融合一体化实施;构建军民融合"产—学—研"产业集群;打造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综合平台;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介社会服务机构网络,构建市场导向型中介服务体系;打通军民融合创新人才流动渠道,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等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的建议措施,为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中文 刘韬 张双杰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林 曾立 张帆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分析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内在机理,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双海军 谭建伟 刘乔乔
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是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文章分析了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主体构成要素及其发挥的作用。同时,还从配套机制、资金筹措、文化背景、关注重点等方面着重分析了影响各主体协同创新的因素并提出军方和政府搞好顶层设计、科学选择适合产业、搭建创新平台和强化激励机制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军民融合 技术 协同创新 主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丽娜 张勇
如何进行协同创新已成为成德绵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成德绵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综合服务等不同环节的资源禀赋,根据城市群协同创新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理论模型,并说明了模型的动力因素,据此提出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
成德绵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丽娜 张勇
如何进行协同创新已成为成德绵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成德绵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综合服务等不同环节的资源禀赋,根据城市群协同创新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理论模型,并说明了模型的动力因素,据此提出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
成德绵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索超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为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云模型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评价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云 周源 陈璐怡
通过梳理创新体系理论中不同理论的差异与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选择创新价值链理论解析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结合现有体系中创新主体在知识创新链上的比较优势,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要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根据不同目标的实现需求,从知识产生、知识转化、知识传播3个方面实现融合。并研究提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军民融合 创新体系 建设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茜 郑建国
本文运用静态结构化技术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结构模型",探讨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及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协同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包含创新导向、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能力、政府功能和影响经济七个功能模块。(2)除主体外,文化、环境、知识、资源和政府等要素的协同是系统运行的重点。(3)系统推进协同创新的路径有:营造创新文化,倡导失败学研究;创新协同模式,发挥知识与创新共同体、专利联盟优势;关注环境协同,促进缄默知识分享;培育创新集群,升级产业、科技集群;制定分享计划,实现主体利益协同。
关键词:
协同创新体系 结构特征 解释结构模型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丁锋 魏兰
笔者参加了"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课题的研究,对有关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论点:一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新时期举国的战略方针;二是"军民分离"的体制机制是制约军民融合的主要障碍;三是正确选择发展模式是促进军民融合的关键;四是"引民入军"是推进军民融合的重大举措;五是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推动军民融合的切入点;六是"国家主导,改革推动"是促进军民融合的战略指导思想。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创新体系 战略思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伟海 罗敏
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强化顶层统筹、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载体、探索创新模式、推动军民双向转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强化创新政策激励,打破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各类军民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军民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军民协同创新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使国防科技创新根植于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厚土壤,同时,以军事需求和国防科技创新带动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跃升。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创新体系 军民协同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璐怡 邵珠峰 周源 赵云 尤政
近年来,军民融合的相关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从战略规划角度归纳军民融合的重要任务时,却面临着现有研究结论过于纷繁、相关理论支撑不足的困境。基于过程分析视角,结合技术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和科技组织方式等因素,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三维分析框架,着重阐述该框架构建过程与潜在意义,以此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情况。该分析框架能较好地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而且其构建过程,对于未来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其它相似领域的战略发展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分析框架 军民融合 组织方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力 李文良 王欢 李贵根
区域是承载国家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基本单元。纵观我国军民融合改革30余年发展历程,在区域层面先后演化形成了两类颇具典型特征且较为成熟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一类是以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为主导力量,"自下而上"自然自发的"演进型"模式;另一类是以区域政府为主导力量,"自上而下"设计推动的"建构型"模式,两种模式有其各自特点。随着军民融合实践深入推进,兼具"演进型"模式与"建构型"模式特征的"混合型"模式,将成为区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基本形态。
关键词:
区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 制度变迁 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宇英
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典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做法,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专业镇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体系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戚刚 曾立 易凡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是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梳理了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为我国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平台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