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8)
- 2023(11727)
- 2022(9991)
- 2021(9345)
- 2020(8155)
- 2019(18915)
- 2018(18655)
- 2017(36971)
- 2016(19738)
- 2015(22179)
- 2014(22326)
- 2013(21940)
- 2012(20088)
- 2011(17900)
- 2010(17530)
- 2009(16109)
- 2008(15822)
- 2007(13835)
- 2006(11193)
- 2005(9798)
- 学科
- 济(80734)
- 经济(80648)
- 管理(56135)
- 业(54944)
- 企(45378)
- 企业(45378)
- 方法(44092)
- 数学(39742)
- 数学方法(39257)
- 财(22173)
- 农(20624)
- 中国(18738)
- 业经(15966)
- 贸(15890)
- 贸易(15886)
- 学(15824)
- 易(15485)
- 务(14866)
- 财务(14822)
- 财务管理(14790)
- 企业财务(14063)
- 制(13830)
- 地方(13664)
- 农业(13618)
- 理论(12638)
- 银(12165)
- 银行(12139)
- 技术(12070)
- 融(12020)
- 金融(12017)
- 机构
- 大学(279122)
- 学院(278410)
- 济(115947)
- 经济(113673)
- 管理(110769)
- 理学(96932)
- 理学院(95928)
- 管理学(94180)
- 管理学院(93664)
- 研究(87712)
- 中国(66851)
- 京(56253)
- 科学(53875)
- 财(52503)
- 农(45878)
- 所(43330)
- 财经(43266)
- 中心(42814)
- 业大(42426)
- 研究所(39705)
- 经(39471)
- 江(39120)
- 经济学(36743)
- 农业(36470)
- 范(34445)
- 北京(34239)
- 师范(34042)
- 经济学院(33551)
- 财经大学(32622)
- 州(31520)
- 基金
- 项目(194421)
- 科学(154034)
- 基金(143978)
- 研究(138729)
- 家(125689)
- 国家(124705)
- 科学基金(107982)
- 社会(89198)
- 社会科(84738)
- 社会科学(84715)
- 基金项目(76524)
- 省(75420)
- 自然(71594)
- 自然科(70031)
- 自然科学(70008)
- 自然科学基金(68784)
- 教育(65158)
- 划(63977)
- 资助(59623)
- 编号(55235)
- 部(44180)
- 重点(43814)
- 成果(43707)
- 创(40748)
- 发(40594)
- 科研(38524)
- 教育部(38257)
- 创新(38118)
- 国家社会(37346)
- 课题(37109)
共检索到383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高宾
该文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货币供给大于"事前"货币需求,两者的缺口定义为超额流动性。该定义权衡了货币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互性,从社会整体角度去度量流动性,克服了传统度量指标的不足。从实证结果看,超额流动性指标对我国流动过剩拟合程度良好,流动性过剩是引起通胀的显著原因,对通胀解释力度较强,半对数弹性为0.91。笔者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提出建立恰当的流动性指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事前"货币需求、丰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数量型"货币工具等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 事前货币需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宝昌 李楠
本文从货币主义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加以解释,利用货币主义的经典模型建立了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的标准,并进一步探讨当发生流动性过剩时整个经济体系的变化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本文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过自身以及外部调节呈现向过剩减轻方向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主义 传导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昌利
本文基于对1994年以来的相关季度数据,着重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对广义货币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进行探讨;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当局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操作力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治国
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普遍较高,实际收入上升将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和全球流动性过剩。但是,跨国比较却显示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异常下降和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实证结果表明,实际收入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被新的交叉变量放大,必须降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经济开放进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力 孙永权
本文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对流动性过剩进行量化分析,主张流动性过剩源于金融系统不良资产的货币化和动员式的投资驱动型数量增长模式;认为流动性过剩以经济景气循环为前提条件,通过三条传导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冲击;从而建议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工具吸收流动性增量,财政冲抵和其它均衡措施消解流动性存量的有效政策组合从根本上消除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不利冲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洁琼 刘传哲 何丽娜
一、流动性过剩的内涵与测度之辩流动性过剩,即过剩的流动性。那么什么是流动性?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流动性偏好,即指对货币的偏好,从此,流动性成为货币的代名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指出:"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根据这一内涵,变现损失越少,变现所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林乐芬 高文芳
本文对当前造成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巨额外汇储备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因素;过剩的流动性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也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股票市场的繁荣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但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则可能有利于股票市场通过整合获得健康发展。合理制定有利于房市、股市发展的以"疏"为主的政策,其利要大于以"堵、抑"为主的政策,利用过剩的流动性消化成长中可能产生的泡沫,不仅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晓龙
本文运用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对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以及货币危机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支配地位,使得美元汇率存在高估,美国出现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全球经济失衡。历史上,美国往往通过美元的贬值、升值和美元利率的下降、上升对失衡进行调整,引起世界范围的资本反方向流动,诱发新兴经济体发生货币危机。面对全球失衡的可能调整,中国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谨慎和灵活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祖艳
基于边限检验法下的货币需求函数,计算得到了以货币缺口和货币过剩两种指标衡量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结果发现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货币缺口显示我国2002年以来出现了严重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货币过剩显示我国2005年之后货币流动性严重不足。后者表明我国资本账户的管制是有效的,它使得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货币需求上升并未得到完全满足。2008年年末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缺口和货币过剩都出现了跳跃式上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小安
中国经济存在流动性过剩的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调控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过快增长、货币结构短期化以及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过快增长、国际资本流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投资诱因。然而,流动性过剩一旦形成,便可能带来长期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并可能隐含局部性金融危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从货币调控来看,应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水平,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有效调控货币中介目标,有效运用利率政策等工具,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军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乃文 徐臻
"流动性过剩"这一说法随着投资市场的火爆渐渐被人们熟知,其相关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文章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界定和衡量进行了梳理。核心思路是:以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作为分析的突破口,试图从其源头及货币供求关系找到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同时又通过经济表现来判断是否出现流动性过剩。
关键词:
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货币供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治国 徐寒飞
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货币流通速度最低的主要经济国家,中国货币之谜更存在特殊性。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形成中国货币之谜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之谜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本文对传统货币理论CIU、CIA和OLG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货币稀释理论。货币稀释理论揭示了纸币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产出价值的稀释或分割,找到了纸币的价值来源。在货币稀释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各国具有降低本国利率的动机,因而造成全球低利率压力。第二,高储蓄、高增长和低金融发展的中国与高消费、低增长和高金融发展的美国形成经济中的对偶关系,这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第三,受美国世界经济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中国资本更多地流向美国,使美国资产在世界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增大进而形成所谓的"格林斯潘难题"。第四,美国选择具有操作性的金融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如胜
流动性过剩之谜的具体成因:即是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大量外汇占款,从而加大了基础货币的投入量。目前央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工具,即主要通过:(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票据买卖来扩张或收缩(即吞吐基础货币);(3)上调存贷款利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 具体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