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4)
2023(15637)
2022(13437)
2021(12609)
2020(10802)
2019(24779)
2018(24733)
2017(47955)
2016(25867)
2015(29281)
2014(28975)
2013(28356)
2012(25734)
2011(22908)
2010(22624)
2009(21274)
2008(20856)
2007(18594)
2006(15760)
2005(14022)
作者
(70604)
(59165)
(59091)
(56161)
(37558)
(28556)
(27079)
(22996)
(22343)
(20999)
(20055)
(19798)
(18646)
(18368)
(18335)
(18222)
(18081)
(17458)
(17071)
(16977)
(14397)
(14320)
(14284)
(13537)
(13241)
(13220)
(13151)
(13105)
(11834)
(11749)
学科
(100466)
经济(100328)
管理(79683)
(75268)
(64606)
企业(64606)
方法(48516)
数学(42182)
数学方法(41652)
(32585)
(28112)
中国(24948)
(23477)
业经(23278)
(22001)
财务(21941)
财务管理(21890)
企业财务(20793)
地方(20393)
(18404)
贸易(18395)
(18370)
农业(18364)
(17842)
理论(16601)
(16171)
(16034)
(15426)
银行(15397)
环境(15252)
机构
学院(357446)
大学(355018)
(142356)
管理(140310)
经济(139261)
理学(121291)
理学院(120004)
管理学(117866)
管理学院(117190)
研究(110278)
中国(85157)
(73336)
(69596)
科学(66732)
财经(55076)
(54867)
(54052)
中心(53680)
(53601)
业大(51277)
(49877)
研究所(48323)
(46113)
师范(45656)
北京(45079)
经济学(43468)
(43006)
农业(42981)
财经大学(40906)
(40197)
基金
项目(241217)
科学(190540)
研究(178119)
基金(174976)
(150598)
国家(149298)
科学基金(129936)
社会(112939)
社会科(106979)
社会科学(106952)
(95581)
基金项目(93478)
自然(84321)
教育(83644)
自然科(82365)
自然科学(82343)
自然科学基金(80855)
(79787)
编号(74015)
资助(71040)
成果(59632)
重点(53932)
(53612)
(50991)
(50837)
课题(50067)
创新(47427)
(47197)
科研(46755)
教育部(46660)
期刊
(155528)
经济(155528)
研究(99899)
中国(67470)
(58401)
学报(51894)
管理(51039)
(49570)
科学(48354)
大学(40255)
学学(37935)
教育(37702)
农业(33340)
技术(32191)
(31793)
金融(31793)
财经(27289)
业经(26859)
经济研究(24286)
(23319)
问题(20709)
(18012)
财会(17697)
(17482)
理论(16841)
图书(16667)
技术经济(16627)
统计(16159)
(16149)
商业(15970)
共检索到519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婷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过度投机、"不死鸟"、爆炒ST公司等不合理现象。本文以典型的"不死鸟"——山水文化为案例,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和非经常损益比重为重要指标,通过对其由于退市机制导向形成的"二一二"盈亏模式进行概括,进一步分析我国退市机制存在缺乏有效财务退市指标和退市程序过于冗长等漏洞,并提出逐步推行注册制以及强化监管力度等措施以提高退市机制的有效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可果  姚海鑫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不完善的退市机制,使得基于"保牌"和"借壳上市"为目的的非市场化并购重组盛行,从而导致资本市场出现大量的"不死鸟",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严重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极大地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效率。该文通过剖析我国资本市场"不死鸟"的典型案例,分析其特征及形成原因、影响,提出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良性资产重组和退市等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占永红  彭婷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以19家利用"2-1-2"策略模式达到"不死鸟"状态的典型T族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类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2-1-2"策略模式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T族公司"2-1-2"策略模式的成因进行多层次分析,即分析会计制度、地方政府、退市指标等方面的缺陷,提出相应建议与措施,以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贻芬  
退市机制失灵是我国证券市场上资源配置低效的主要原因。面对退市机制建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大股东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滥用现象,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降低退市成本和监管成本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念念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标志。退市机制虽然已在中国实施 ,但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 :细化退市标准 ,建立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建立股本保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伟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推进 ,退出机制已是制约我国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如何适用并完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来进行论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妍妍  
本文以2001~2015年退市的43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退市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股权流通性和职位合一四个因素对上市公司退市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现行退市制度的实施未能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崔程皓  
我国资本市场独特的"审核制",使得上市公司作为一种"壳资源"而备受青睐,公司大股东、管理层以及地方政府、商业银行等利益相关者,常常借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债务豁免及展期、财政政策等工具维持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利用非理性的投资者盲目追高的情绪,借用"壳资源"进行融资,实现了各利益相关者相对力量的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以资本市场的非效率运行、中小股东投资价值减损为代价的,与我国证券监管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炳  
一、引言近年来,“郑百文”事件以及PT水仙、PT农商社等一些上市公司的连年巨额亏损现象,使得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立法的完善问题。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在具体操作中应有一套程序性规范,不能过于简单、草率,完善退市缓冲机制对上市公司及整个资本市场意义重大。所谓的缓冲机制,就是指在上市公司出现应当退市的情形时,应采取一些措施,使其平稳地退出市场,以缓解其骤然退市的负面效应,以避免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若山  
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实施得并不理想,二十年仅退市了不到130家公司,退市率为0.36%,远远低于成熟证券市场6%~8%的退市率。本文首先从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退市率极低的历史原因,除与我国实施的IPO制度有关外,退市标准过于简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分析了低退市率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其不仅歪曲了资本市场的配资功能,也影响了上市公司正常的经营理念,更损害了审计质量。再次,对2020年我国对证券市场不良现象实施“零容忍”政策并颁布退市新规后,2022年上半年的43家退市或即将退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发现退市新规不仅夯实了证券市场的审计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小股东的维权意识,并使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正常的配资功能。最后,对退市新规带来的积极影响、“爆炒”ST股票顽疾的消除可能需要时间,以及如何为中小股东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护进行了思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海洋  
文章通过对东方银星案例的分析,充分展示一个不具备持续经营前提的上市公司如何运用非常财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退市监管,从而长期在证券市场生存,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金钜  
<正>退市新规发布实施以来,“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常态化退市机制已逐步形成,多元化退市渠道逐渐畅通,与注册制形成正反馈2006年以来,A股退市制度先后经历了五次改革优化。2020年,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沪深交易所)启动了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工作,并于2020年12月31日分别发布了退市新规。2022年11月,证监会印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要在出口端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并强调要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进行优化。
关键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妍妍  刘峥  周倪波  
本文从价值效应、绩效效应和治理效应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整体效应。价值效应体现为公司主动退市后,其换股和收购溢价以及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均有所提升;绩效效应体现为退市存续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治理效应体现为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实现了整体上市、产业链整合和管控机制的强化。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初见成效,但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业绩不稳定和大股东侵占行为等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敏伶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退市制度过于宽松,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可以轻易的规避退市风险,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作用。201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增加了多项退市指标,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掀开了新的帷幕。本文结合ST南化的具体案例,就其两次扭亏为盈规避退市的行为中政府补贴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新的退市制度对利用政府补贴实现营业外收益的会计手段的抑制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科  李钊  
文章对我国特有的ST制度以及伴生的"摘帽"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两个实证模型。第一个实证模型是运用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摘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影响ST"摘帽"能否实现的因素并不是公司规模的大小和盈利能力的高低,而是宏观经济形势、控股股东的性质、非经常性损益等上市公司本身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第二个实证模型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了"摘帽"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虽然"摘帽"在短期内能够增加上市公司股票的财富效应,但是这种效应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摘帽"对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也很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