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8)
- 2023(10591)
- 2022(9107)
- 2021(8752)
- 2020(7309)
- 2019(16995)
- 2018(16562)
- 2017(31858)
- 2016(16915)
- 2015(18919)
- 2014(18436)
- 2013(17929)
- 2012(16449)
- 2011(14309)
- 2010(13700)
- 2009(12038)
- 2008(11118)
- 2007(8874)
- 2006(7255)
- 2005(5884)
- 学科
- 济(67597)
- 经济(67535)
- 管理(43374)
- 业(40557)
- 企(32056)
- 企业(32056)
- 方法(30440)
- 数学(27579)
- 数学方法(27192)
- 地方(20246)
- 农(19359)
- 中国(15674)
- 财(15367)
- 学(14127)
- 业经(13827)
- 农业(13180)
- 贸(11271)
- 贸易(11261)
- 制(11174)
- 易(10836)
- 环境(10824)
- 土地(10015)
- 技术(9654)
- 地方经济(9625)
- 务(9488)
- 财务(9456)
- 财务管理(9434)
- 和(9288)
- 理论(9187)
- 企业财务(8818)
- 机构
- 大学(216652)
- 学院(216645)
- 管理(87550)
- 济(85259)
- 经济(83396)
- 理学(76484)
- 理学院(75544)
- 管理学(74136)
- 管理学院(73715)
- 研究(70800)
- 中国(51331)
- 京(45626)
- 科学(44081)
- 财(36810)
- 江(36275)
- 农(35109)
- 中心(35034)
- 业大(33829)
- 所(32325)
- 财经(30281)
- 范(30252)
- 研究所(29938)
- 师范(29919)
- 经(27729)
- 院(27494)
- 农业(27265)
- 北京(26667)
- 经济学(26041)
- 州(25755)
- 师范大学(24522)
- 基金
- 项目(163451)
- 科学(130032)
- 研究(119807)
- 基金(119218)
- 家(103947)
- 国家(103102)
- 科学基金(90173)
- 社会(76309)
- 社会科(72230)
- 社会科学(72211)
- 省(64903)
- 基金项目(64834)
- 自然(59703)
- 自然科(58245)
- 自然科学(58229)
- 自然科学基金(57127)
- 教育(55363)
- 划(54682)
- 编号(48397)
- 资助(46734)
- 重点(37256)
- 成果(36504)
- 部(35956)
- 发(35920)
- 创(34863)
- 课题(33211)
- 创新(32618)
- 科研(31925)
- 国家社会(31495)
- 教育部(30955)
共检索到306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婕 魏朝富 刘卫平 钟守琴 张国栋
采用"三生"功能指数测算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街镇地形差异较大,其"三生"功能指数随立地条件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生产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22),生活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95),生态条件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负(r=-0.134)。(2)结合聚类结果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分为4个土地整治区,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飞 邵景安
[目的]土地整治是实现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借助地图、统计和实地调研数据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条件、生态防护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系统,评价土地整治成效。[方法]评价系统借助专家打分赋权,各指标借助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整治成效借助熵权Topsis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评价指标差异较大,耕地连片度的变异系数高达61.92%,说明工程实施前后田块破碎度变化最大,其他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2)专家打分显示道路通达度工程实施后得分增加72%,增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乔希 应寿英
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为研究丘陵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地撂荒严重;农地转出原因比转入原因更为复杂;农户收入构成、承包地块数及面积对土地流转具有影响。同时,存在土地流转信息闭塞,农户法律意识薄弱,流转对象与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土地流转 农户意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乔希 应寿英
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为研究丘陵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地撂荒严重;农地转出原因比转入原因更为复杂;农户收入构成、承包地块数及面积对土地流转具有影响。同时,存在土地流转信息闭塞,农户法律意识薄弱,流转对象与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土地流转 农户意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卫春 刘洪斌 武伟
精准的土地利用信息是土地资源监测和管理的基础。为提高低山丘陵区域的土地利用分类精度,选取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为研究案例,基于随机森林方法,以Sentinel-2影像数据和地形因子为数据源,提取3种变量(传统遥感数据,红边遥感数据和地形因子),合计23个特征指标,构建3个具有不同输入变量的组合模型,以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变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传统遥感数据模型中顺序添加红边遥感数据和地形因子,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6.54%,87.19%,88.61%;Kappa系数分别为0.800 9,0.810 2,0.831 4;(2)对模型精度有重要影响的特征指标依次是波段B2(Blue),B4(Red),B3(Green),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波段B5(Vegetation Red Edge 1);(3)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数据和地形因子的组合方法,是获取研究区高精度土地利用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成果可以为地形复杂区域的土地利用分类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和平 杨朝现 信桂新 李雨彤 曹润
[目的]以多功能评价为基础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能够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点的精细化、差异化治理需求。[方法]以西南丘陵区典型代表性的重庆市荣昌区为例,利用分层抽样选择12个样点村域,结合内部用地形态和外部环境适宜性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优势度差异,划定农村居民点功能优化分区并制定相应优化策略。[结果]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及承载功能表现出显著地域分异规律,其农业生产功能随着与城镇距离缩短而显著衰弱;非农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优势度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由城镇中心向较远区域递减趋势;生态功能优势度表现为远郊型>中心型>近郊型。荣昌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区优化策略可划分为I类产业重构式、Ⅱ类社区营造式、Ⅲ类生态涵养式和Ⅳ类移民搬迁式4种。[结论]综合内部用地特征和外部环境适宜性对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优势度进行评价,可为西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王锐 莫燕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 潜力 西南丘陵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叶方霞 李扬镳 徐宇琪 曾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国土空间优化与自然资源利用的重要抓手,结合土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能够为整治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首先构建了“三生”功能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村域尺度的“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武汉市远郊区黄陂区为例,综合采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地理信息大数据实现“三生”功能评价指标的测算;再次利用熵权法与障碍因子诊断法展开基于评价“三生”功能评价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最后提出6种整治模式及其对应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的生态功能值大于生产和生活功能,达到0.529,靠近城区的村镇景观生态指标值明显低于远离城区的指标值。(2)基于“三生”功能评价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模式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均匀,其中主导模式为生态保留模式,占全部村庄的26.67%;协调发展模式最少,占全部村庄的8.57%,不同模式下的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差异。(3)未来可以通过区域差异化“三生”功能进一步提升整治策略,推动国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国土空间治理目标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少军 邵景安 张琳 李春梅 蒋佳佳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土地利用变更等多元数据,利用生态位(Niche)、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多元约束(Multi-constraints)方法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区位选址,以期为垫江县及类似丘陵地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评价指标空间离散性不一,地块连片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地块到居民点距离变异性最强,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适当考虑的关键因子;(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钟守琴 刘涓 刘卫平 魏朝富
【目的】在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参数设计对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前后田块特征及土壤特性上,缺乏对其最基本工程设计参数的研究。因此,明确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参数设计的技术要点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重庆山地丘陵区2010—2015年间实施的28个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其对耕作田块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选址方法:地形坡度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耀华 陈荣蓉 杨朝现 信桂新
选取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作为研究区,以村(社区)为评价单元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村域尺度对137个评价单元的乡村性空间分异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和乡村产业划分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荣昌区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强、中部弱"的差异性格局;②乡村性空间分布趋于空间集聚,已形成环中心城区、重点乡镇的乡村性冷点区域和分散分布于研究区域边缘的乡村性热点区域;③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可划分为强乡村性-传统农业型、中等乡村性-现代农业型、中等乡村性-农工混合型、弱乡村性-非农主导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宇 高明 莫建兵 郑杰炳 李慧敏
研究目的:探索西南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理想解逼近法、四象限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域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25118.19 hm2,占铜梁区耕地总面积的37.74%,该区域是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最佳区域,主要分布在蒲吕镇、东城街道、虎峰镇与南城街道等区域;"高质量低适宜"与"低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共为26506.1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9.82%,该区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条件区域,主要集中在永嘉、旧县、平滩、福果与水口等乡镇;"低质量低适宜"区域为暂不建设区域,其耕地面积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藏波 吕萍 杨庆媛 王金满
农用地整治分区以及相应的差异化整治策略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多目标导向和局域约束条件的提炼仍稍显薄弱。本文尝试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这一社会选择目标与农用地整治分区这一既定目标相结合,提出多元化整治目标函数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的形成不同于之前学者运用案例比较和收益—成本分析等方法提出的分区目标,而是运用机制设计理论讨论现代农业发展与整治分区相互关系和作用渠道的基础上得出的综合目标函数。在此理论框架下,本文以重庆市云阳县为实例,基于土地利用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和生态景观管护3个主要变量,24个操作指标,运用一般均衡和动态优化的思路,以最大化社会总剩余为目标,提炼各整治类型区(优先整治区、适度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步礼 李小雁 姜广辉 张思毅 黄央奎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金满 白中科 宿梅双
研究目的:提出山地丘陵地区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的快速测算方法。研究方法:根据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基础图件的特点,结合GIS软件的坡度分区等统计功能,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原理,根据推导的坡式梯田土地平整工程量公式,提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项目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的快速简捷测算方法和流程,并以湖北省阳新县三溪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为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运用GIS进行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的测算具有可行性,只需运用GIS统计获得整治区不同坡度分区的面积,就可依据坡式梯田断面设计要素(田坎高度、田坎坡度和降坡后地面坡度)快速测算不同坡度范围的土地平整量。研究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山丘区 坡式梯田 土地平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