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56)
2023(16804)
2022(14575)
2021(13389)
2020(11170)
2019(25763)
2018(25010)
2017(48467)
2016(26060)
2015(29078)
2014(29019)
2013(28494)
2012(26087)
2011(23244)
2010(22958)
2009(20784)
2008(19928)
2007(16952)
2006(14609)
2005(12221)
作者
(74418)
(61923)
(61252)
(58749)
(39382)
(29856)
(27916)
(24475)
(23716)
(21678)
(21245)
(20862)
(19496)
(19240)
(19212)
(18842)
(18502)
(18334)
(17805)
(17656)
(15213)
(14963)
(14917)
(14063)
(13801)
(13576)
(13570)
(13480)
(12427)
(12212)
学科
(108049)
经济(107933)
管理(75097)
(69618)
(57600)
企业(57600)
方法(53940)
数学(48022)
数学方法(47407)
中国(28340)
(26921)
(26451)
地方(23198)
(22970)
业经(22462)
农业(18444)
(17836)
贸易(17823)
(17224)
(17207)
财务(17148)
(17140)
理论(17138)
环境(17135)
财务管理(17105)
企业财务(16241)
技术(16066)
(15936)
(14473)
(13692)
机构
大学(368000)
学院(365442)
管理(147824)
(144648)
经济(141365)
理学(129831)
理学院(128399)
管理学(125992)
管理学院(125350)
研究(119179)
中国(85658)
(77491)
科学(75339)
(64071)
(57944)
(57362)
业大(55964)
中心(54529)
研究所(53382)
财经(53116)
(51365)
(48843)
(48626)
师范(48369)
北京(47946)
农业(45070)
(44521)
经济学(44237)
(41808)
经济学院(40247)
基金
项目(264358)
科学(208957)
基金(193165)
研究(189920)
(168960)
国家(167638)
科学基金(145350)
社会(120910)
社会科(114778)
社会科学(114749)
基金项目(103069)
(102688)
自然(96108)
自然科(93937)
自然科学(93915)
自然科学基金(92201)
教育(88172)
(86998)
资助(79774)
编号(76272)
成果(59736)
重点(59302)
(58335)
(55567)
(54498)
课题(52526)
创新(50920)
科研(50813)
教育部(50199)
国家社会(50140)
期刊
(147210)
经济(147210)
研究(102286)
中国(64979)
学报(58235)
科学(53534)
管理(51227)
(49515)
(47424)
大学(44254)
学学(41732)
教育(39220)
农业(34794)
技术(32470)
(25688)
金融(25688)
财经(24889)
业经(24014)
经济研究(23877)
(21264)
问题(20503)
图书(18268)
(18152)
统计(18054)
资源(17585)
技术经济(17523)
科技(17351)
(16695)
(16666)
理论(16581)
共检索到508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沈彦  张伟娜  张明  
国土空间作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利用质量的好坏与利用效率的高低,是新时期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导向,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现实状态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保障与支撑能力方面构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2010—2019年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指导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整体上国土“三生”空间利用质量的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各市层面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出现明显的区域时空分异特征。基于区域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应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集约化、适度化、绿色化、创新化、重点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捷  陈星  张安录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GPCA)测度城市群各市域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SDA-GIS模型分析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与局部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而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负值,表明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相关特征不明显;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据此提出以地区土地利用"综合型"集约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小芳  赵宇鸾  李秀彬  薛朝浪  夏四友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如何促进国土空间有序、适度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三生功能"视角,通过熵权法和功能评价分析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并利用空间功能比较优势指数、系统聚类等方法,探讨其国土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城市群"三生功能"呈"少强多弱"的特征,空间上城市生产、生活功能测度值自核心城市区向外围区域呈递减的趋势,且低值区总体成片分布;(2)生态功能测度值自核心城市向外围区域总体呈递增的趋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经济发展矛盾明显;(3)将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划分为4种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了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优化方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桂荣  刘炜烨  
近年来,国家和湖南省政府相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税收一体化发展"战略,这对地方政府在税基和税率取舍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税收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区域空间优化和现代治理的重要实现途径。通过构造空间分布演变和收敛模型,刻画长株潭税收空间分布特征和一体化趋势,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08—2020年长株潭税收一体化指数,探索长株潭税收一体化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目前长株潭税收一体化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税收不具备收敛性,区域内发展差异显著;测算模型显示,长株潭税收一体化的规划需要加强自身发展,以区域合作为重点,着力发挥长沙的龙头带领作用,加大财力把控,营造良好中介环境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贤军  李铌  李志学  
城乡生态空间是维护城乡生态安全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生态环境受到巨大威胁,如何做到一方面促进城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是新时期城乡规划所关注的热点,借鉴国内外城乡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经验,以长株潭绿心为例,从城乡生态空间的识别与重构、保护与利用、推进机制等方面对城乡生态空间规划进行探索,解决了绿心地区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农村发展空间格局、自然生态安全格局和设施生态空间格局的重构问题,兼顾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以期对类似地区城乡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朱翔  贺清云  
从空间区位条件视角研究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规律和机制,对于科学编制城市群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结合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城市用地信息,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区位条件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城市用地扩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期内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呈先加强后减弱的趋势。②对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进行强弱交互区域的划分,强交互区呈现向外扩张的趋势,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群内部的聚合力不断增大。③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对周围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强交互区内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受中心城市作用力推动效果明显强于弱交互区。④80%以上的新增城市用地集中在高速公路沿线10 km范围内,交通网络对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汤放华  陈立立  曾志伟  易纯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天祥  
首先分析技术进步及空间溢出机理,运用DEA方法测算2001—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进步水平,利用Moran系数分析其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索技术溢出的主要因子,结果证实: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日益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技术扩散与空间邻近紧密相关,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市场化制度和人均资本是重要促进因子,且存在滞后现象,但外商直接投资和高级人力资源作用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放华  苏薇  
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条件和演变阶段进行分析,通过节点、通道、网络、域面、等级、流等六大结构要素阐述了其演变规律与特征,即传统经济时代为低水平离散点状的空间结构,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通道不完善,等级结构不明显,网络不健全,流动性水平较低;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种计划空间,处于一种理性的计划均衡状态;转型经济时代是一种非均衡的、不断极化的空间,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和升级,城市的空间组织功能日益重要,各种空间通道快速建设和完善,等级结构日趋复杂,流动性激增.认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将进入信息化、生态化、空间体系化和城乡一体化时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汤庆园  张新明  
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加快长株潭"3+5"城市群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对增强湖南的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高湖南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3+5"城市群空间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产业发展的关联、转移和集聚效应以及新时期信息产业发展对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探讨了推动"3+5"城市群空间演进的产业机理。并在最后提出了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建设的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国恩  朱翔  贺清云  
科学揭示城市群内在空间联系特征是诊断问题与优化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综合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和可达性分析基础上,基于空间相互联系、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对内集聚影响力等层面方法集成对2006年以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呈现出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内心圈层结构,交通科技对城市空间联系产生的时间压缩效应明显,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北高南低、东北高西北低,但区域差异程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呈现出以长沙为主核心的圈层模式与常德市为副中心的极核模式并存的局面;长沙是城市群集聚的核心,益阳、娄底、常德处于城市对内集聚影响的低位区,城市群对内集聚影响能力沿高铁线路分布和拓展,长昆客运专线开通后核心地带开始呈现出向西偏移的态势;针对城市群存在极核结构依然明显、内核圈层尚处雏形、区域网络联动效应较差、基础配套有待加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域产业协作、优化战略政策和完善一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运  许涤龙  
为了综合统计与测度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文章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得到构成金融生态指数灵敏度最高、代表性最强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运用综合评价法测量了该地区2006—2015年金融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对比分析了该地区与国内其他典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整体波动趋势,这与该地区各时期所处的经济背景及相关应对举措是相关的;此外,与沿海经济区相比,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研究其城市群空间结构绩效不仅有助于继续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应用参数计量模型,把珠三角城市群与广东省其他非城市群城市以及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效率较高,但仍有一些城市的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指出提高这些城市效率的关键所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文照  罗爱静  
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知识产权投入、成果、运用、管理和保护活动四方面构建基于知识产权的长株潭城市群综合评价体系。然后,从实际应用出发,对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做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最后,提出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知识产权制度运行绩效,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系列政策和建议。这些政策建议以案例和数据分析为依据,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