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83)
2023(17464)
2022(14821)
2021(13779)
2020(11362)
2019(25825)
2018(25460)
2017(48527)
2016(26043)
2015(29152)
2014(29182)
2013(28970)
2012(27021)
2011(24538)
2010(24892)
2009(23224)
2008(22567)
2007(20096)
2006(18204)
2005(16524)
作者
(75468)
(63160)
(62593)
(59563)
(39750)
(30268)
(28332)
(24633)
(23996)
(22424)
(21539)
(21003)
(19990)
(19877)
(19358)
(19357)
(18456)
(18452)
(18202)
(18001)
(15990)
(15544)
(15273)
(14617)
(14311)
(14262)
(13757)
(13647)
(12821)
(12457)
学科
(128433)
经济(128313)
(74186)
管理(70615)
(52049)
(50481)
企业(50481)
方法(46543)
数学(41484)
数学方法(40945)
中国(36070)
农业(34522)
地方(31958)
业经(29071)
(25995)
(24122)
(22488)
(20932)
贸易(20915)
环境(20437)
(20255)
(19421)
银行(19397)
(19033)
(18760)
(18508)
金融(18507)
地方经济(17295)
技术(16900)
(16155)
机构
学院(377781)
大学(375274)
(166708)
经济(163289)
管理(144660)
研究(132825)
理学(123647)
理学院(122342)
管理学(120374)
管理学院(119688)
中国(102076)
(79226)
科学(77170)
(74386)
(71953)
(65695)
中心(61233)
研究所(58985)
财经(58353)
(57983)
业大(56790)
农业(54830)
(52884)
经济学(50821)
(50189)
北京(50061)
师范(49731)
(47722)
(45851)
经济学院(45472)
基金
项目(246271)
科学(194502)
研究(184230)
基金(177487)
(153511)
国家(152160)
科学基金(130673)
社会(119094)
社会科(112685)
社会科学(112651)
(97857)
基金项目(93329)
教育(83890)
自然(81250)
(80986)
自然科(79286)
自然科学(79268)
自然科学基金(77811)
编号(75551)
资助(72318)
成果(60732)
(58416)
重点(55573)
(55009)
课题(52580)
(51041)
国家社会(49347)
创新(47833)
教育部(47181)
发展(47098)
期刊
(196456)
经济(196456)
研究(117593)
中国(81214)
(72156)
(55062)
学报(53971)
管理(52608)
科学(52064)
农业(49059)
大学(43083)
教育(41529)
学学(40763)
(39854)
金融(39854)
技术(35442)
业经(35228)
经济研究(30158)
财经(29005)
问题(26834)
(25039)
(23969)
技术经济(20247)
世界(19234)
统计(19005)
(18859)
(18063)
资源(17701)
经济问题(17675)
商业(17316)
共检索到585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晨  
[目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基于“三生”功能界定农村人居环境内涵,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农村人居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内在协调机制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部门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我国30省(市、区)2011—2019年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结论] 2011—2019年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优化空间很大;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区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农村人居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普遍较低。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将30省(市、区)划分为经济超前型、趋于同步型、经济制约型和低质协调型4大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解静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要以改善广大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也要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成效不足,基于此,需要从农村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多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二者的有机互动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任鑫  
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度等模型,分析2013—2021年我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同步上升的相对发展关系,但省域间差异明显;(2)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在时序上呈现从“勉强协调”迈向“初级协调”的两阶段上升规律,且空间均衡格局逐渐显现,空间关联具有东部H-H集聚和西部L-L集聚特征;(3)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由高至低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产业结构,且不同农村地区的障碍因素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劣势。应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素长效投入、时空均衡联动与障碍度优劣比较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任鑫  
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度等模型,分析2013—2021年我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同步上升的相对发展关系,但省域间差异明显;(2)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在时序上呈现从“勉强协调”迈向“初级协调”的两阶段上升规律,且空间均衡格局逐渐显现,空间关联具有东部H-H集聚和西部L-L集聚特征;(3)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由高至低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产业结构,且不同农村地区的障碍因素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劣势。应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素长效投入、时空均衡联动与障碍度优劣比较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超  程琳琳  殷婷婷  
[目的]研究乡村三生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对其实现区域的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基于乡村的微观尺度,集成实地调研、土地利用和遥感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TOPSIS模型和椭圆标准差等方法对三生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及其关联研究。[结果]1)门头沟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水平不等,各功能空间分异明显;三生功能整体水平较低,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聚集,低值区在清水镇和斋堂镇的乡村集中,三生功能与生活功能空间重合度高;2)门头沟区人居环境质量总体偏低,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的态势,具有显著的“点轴模式”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相对集聚;3)门头沟区三生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一致,二者空间关联度高,部分地区因生产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有所偏差。[结论]未来需基于“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确定不同乡村三生功能和人居环境工作重点,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莫妮娜  
通过分析人们对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的认知过程,以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村民行为心理上的变化和影响,探讨新的环境、新的行为方式如何与传统的乡土景观相互融合并形成良性循环,对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可实施性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良健  蒋婷  
运用2004-2013年31个省级行政区农村环境相关数据,构建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ESDA—GIS探究时空分异规律,再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环境质量存在明显时空分异特征:时间上,近10年来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由2004年的51.01上升至2013年的52.89,可见我国农村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且东部及南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近年农村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显著;空间上,我国农村环境质量自东向西趋好,存在空间集聚性,北方农村环境质量普遍优于南方。此外,我国农村环境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门槛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的影响呈先负向相关后正向相关的双重门槛关系;工业发展水平负向影响农村经济,跨过门槛值后,负向影响减小;农户收入与农村环境质量呈先负向相关,跨过门槛值后正向相关的单门槛关系。从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和农户收入3个方面来看,发展农村经济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应着力围绕"生产环境绿色高效、生活环境整洁舒适、生态环境山清水秀"目标,全方位多角度重点改善我国东部及南方地区农村环境质量,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良健  蒋婷  
运用2004-2013年31个省级行政区农村环境相关数据,构建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ESDA—GIS探究时空分异规律,再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环境质量存在明显时空分异特征:时间上,近10年来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由2004年的51.01上升至2013年的52.89,可见我国农村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且东部及南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近年农村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显著;空间上,我国农村环境质量自东向西趋好,存在空间集聚性,北方农村环境质量普遍优于南方。此外,我国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岩  李世泰  秦伟山  胡宇娜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厘清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探究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路径,为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在讨论乡村人居环境内涵与乡村振兴逻辑关联基础上,从乡村生产环境、乡村生活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结果]按照评价得分可以将17地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为4类,即高质量地区、较高质量地区、较低质量地区、低质量地区,在分析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途径。[结论]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存在区域间的不均衡,大致呈现半岛地区优于内陆地区的空间格局,其中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分最高;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要坚持各子系统的整体协调与差异化的路径选择,不同类型地区应采取相对应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桂兰  孙建光  
文章依据新疆经济与环境指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法,定量的评价新疆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状况,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得出,新疆经济与环境质量是良好协调发展型,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略显滞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子晨  戚巍  郭江江  
基于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性构建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赋权,并利用协调度模型分别从区域差异和省际差异的视角对我国八大区域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二者协调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性,我国八大区域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失衡现象,由东向西呈现"高-中-低"三段式发展态势,且部分区域内各省市间协调度水平差异较大,协调度较高的省份少,大多数省份处于初级协调状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程慧栋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伟  冯长春  陈春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对村镇人居环境的内涵的界定、优化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系统优化的思想,以县或乡镇为基本地域单元,提出了一套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包括安全格局子系统优化、村镇规划、社会经济子系统优化、基础设施子系统优化、环境卫生子系统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子系统优化六个方面,通过安全格局网络图的编制和优化指标的达标验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双明  
本文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我国FDI的利用现状出发,利用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测算我国1994—2004年之间我国FDI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继而提出理性引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盛光华  葛万达  
经济发展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人居环境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动力,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东北地区2004~2016年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耦合度共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从省份上来看,环境质量成为制约辽宁省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耦合的最主要因素,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态势。因此,东北地区应采取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间的协调性,进而促进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