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2)
- 2023(13485)
- 2022(11269)
- 2021(10922)
- 2020(8734)
- 2019(20472)
- 2018(20351)
- 2017(36546)
- 2016(20553)
- 2015(22690)
- 2014(22587)
- 2013(20757)
- 2012(18442)
- 2011(16454)
- 2010(16239)
- 2009(14157)
- 2008(13342)
- 2007(11414)
- 2006(9836)
- 2005(8285)
- 学科
- 济(67607)
- 经济(67537)
- 管理(56150)
- 业(52957)
- 企(45885)
- 企业(45885)
- 方法(31322)
- 数学(27738)
- 数学方法(27238)
- 中国(24903)
- 教育(23472)
- 技术(19817)
- 农(19429)
- 财(18175)
- 业经(17118)
- 理论(16605)
- 制(14831)
- 地方(14248)
- 教学(13228)
- 学(13026)
- 农业(12977)
- 技术管理(12613)
- 体(10909)
- 银(10551)
- 银行(10537)
- 务(10485)
- 财务(10447)
- 财务管理(10416)
- 和(10292)
- 划(10285)
- 机构
- 大学(256314)
- 学院(256187)
- 管理(99192)
- 济(96757)
- 经济(94601)
- 理学(86320)
- 理学院(85383)
- 研究(83952)
- 管理学(83813)
- 管理学院(83287)
- 中国(56733)
- 京(53736)
- 科学(49034)
- 财(44929)
- 范(43353)
- 师范(43047)
- 江(39426)
- 所(38659)
- 中心(38633)
- 教育(38507)
- 财经(35505)
- 研究所(35330)
- 师范大学(35018)
- 业大(34289)
- 农(33859)
- 北京(33721)
- 技术(33458)
- 经(32496)
- 院(31603)
- 州(30609)
- 基金
- 项目(179601)
- 科学(145191)
- 研究(142355)
- 基金(126307)
- 家(108157)
- 国家(107035)
- 科学基金(93739)
- 社会(88736)
- 社会科(83910)
- 社会科学(83890)
- 教育(75000)
- 省(74366)
- 基金项目(66813)
- 划(63482)
- 编号(60165)
- 自然(57878)
- 自然科(56623)
- 自然科学(56612)
- 自然科学基金(55577)
- 资助(49067)
- 成果(49033)
- 课题(45274)
- 创(43072)
- 重点(42081)
- 部(41373)
- 发(40217)
- 创新(39291)
- 年(37173)
- 教育部(36932)
- 规划(36909)
- 期刊
- 济(100894)
- 经济(100894)
- 研究(82023)
- 教育(68851)
- 中国(63242)
- 管理(38316)
- 财(35178)
- 学报(32347)
- 技术(31872)
- 科学(31862)
- 农(29540)
- 大学(27457)
- 学学(24029)
- 农业(20483)
- 职业(19955)
- 融(18890)
- 金融(18890)
- 业经(17442)
- 财经(16994)
- 经济研究(15557)
- 经(14818)
- 科技(13625)
- 坛(13318)
- 论坛(13318)
- 技术教育(13274)
- 职业技术(13274)
- 职业技术教育(13274)
- 技术经济(12567)
- 问题(12501)
- 业(11856)
共检索到381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克东 王亚南
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重要着力点。"三教改革"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核心内容,旨在系统解决人才培养与评价"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以"三教改革"为分析框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问题症结表现为:教师方面,来源固化、结构惰化、单兵作战、成长缓慢;教材方面,学科中心、形态单一、质量不高、研究薄弱;教法方面,理论导向、教师中心、教技分离、监控缺失。为了能够切实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三教改革"为核心,构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体系,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新形态教材开发机制,打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显泽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校企合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实践的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必将驱动现代职业教育发生巨大变革,主要表现为变革教育理念及模式、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诊断与评价、优化培养结构与质素等,这正是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职业院校应遵循这些逻辑,围绕构建互联互通的大数据集成共享机制、设计大数据支撑的人才培养框架体系、实施常态化全视域的大数据监测评估、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习行为分析与干预、推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交叉融合创新、提升运用大数据驱动院校治理的能力等方面,设计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傅惠民
经济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建立"互联网+"思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产业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成荣 龙洋
在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提升教师、教材、教法"三教"质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师资队伍建设重在完善机制,为教师"赋能",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教材改革重在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更新内容与形式,提高技术跟随度;教法改革重在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推进"课堂革命"。同时,要建立适应"三教"改革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改进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 教材 教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景翔 南旭光
作为时代特征和国家战略,"互联网+"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生了倒逼机制。文章基于对"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规律,即培养理念应开放融合、培养路径应多维联合、培养目标应能力复合、培养方向应专业整合、培养过程应多元混合等的剖析,指出"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即确立基于共享共建的办学理念、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推进基于素质培育的"双创"教育、重构基于工作场景的课程体系、实行基于个性发展的混合学习、实施基于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建敏 赵立影 孙国良 袁新苗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当从培养目标注重"职业性"与"高等性"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制度注重教师与学生利益的统筹兼顾,评价体系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寻求完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铭辉
本文主要从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入手,通过剖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重要性,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并从国外三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启示,从而提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云霞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向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为促进这种结构形成而采取的培养过程及运行机制。为此,应把"产学结合,双证融通"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改清
智能化生产是"工业4.0"概念的核心,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义。鉴于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式及人才培养体系均无法适应智能化工作模式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智能化工作模式的适应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吴结
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及其评价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并引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合理选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用于全面监测、评价、反映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整个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设计的最终目的旨在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昭良 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变革的机遇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将成为可能,有助于打破壁垒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变革的挑战包括无业可就的挑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挑战、人才培养内容调整的挑战;为此,可采取的路径包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忠明
"教师""教材""教法"(统称"三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事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双元育人机制作出专门部署,为深化"三教"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一、坚持"教师"为育人根本,全方位提升教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术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央领导对职教战线同志们的嘱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没有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是不完整的体系,滞后发展的职业教育绝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涵
本文主要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