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4)
2023(14640)
2022(12402)
2021(11802)
2020(9932)
2019(22812)
2018(22606)
2017(44336)
2016(23767)
2015(26644)
2014(26737)
2013(26266)
2012(24286)
2011(21739)
2010(21845)
2009(20490)
2008(20201)
2007(18210)
2006(15883)
2005(13899)
作者
(66644)
(56298)
(55780)
(53430)
(35505)
(26881)
(25586)
(21893)
(21192)
(20050)
(18986)
(18845)
(17497)
(17467)
(17458)
(17347)
(17159)
(16464)
(16237)
(15973)
(13848)
(13808)
(13726)
(12912)
(12793)
(12624)
(12471)
(12359)
(11327)
(11305)
学科
(100835)
经济(100740)
(72977)
管理(65071)
(51687)
(50886)
企业(50886)
方法(44143)
数学(39535)
数学方法(39012)
农业(34176)
业经(25860)
(25585)
中国(24967)
地方(21475)
(19827)
(19424)
贸易(19417)
(18942)
(17552)
(16420)
(15493)
(15475)
银行(15468)
财务(15424)
财务管理(15384)
(14716)
企业财务(14552)
(14446)
金融(14443)
机构
学院(338257)
大学(331730)
(142348)
经济(139459)
管理(133792)
理学(115745)
理学院(114596)
管理学(112660)
管理学院(112032)
研究(109431)
中国(86478)
(69993)
(67403)
科学(65844)
(64658)
(54148)
中心(54034)
农业(53805)
业大(53376)
(51808)
财经(51147)
研究所(49016)
(46496)
(43011)
经济学(42692)
师范(42616)
北京(41298)
(40770)
(38700)
经济学院(38690)
基金
项目(226249)
科学(179043)
研究(168353)
基金(164362)
(141816)
国家(140548)
科学基金(121637)
社会(107339)
社会科(101512)
社会科学(101484)
(89889)
基金项目(87089)
自然(77766)
教育(77086)
自然科(75968)
自然科学(75947)
自然科学基金(74576)
(74353)
编号(70140)
资助(66801)
成果(56231)
(50809)
重点(50427)
(49796)
课题(47323)
(47251)
创新(44076)
国家社会(44020)
教育部(43595)
科研(43497)
期刊
(158026)
经济(158026)
研究(94949)
(71391)
中国(62583)
(49578)
学报(49263)
农业(48065)
科学(47024)
管理(44567)
大学(38660)
(38024)
金融(38024)
学学(36903)
业经(32133)
教育(31643)
技术(30002)
财经(24351)
经济研究(23494)
(23179)
问题(22163)
(20879)
(17841)
技术经济(16899)
农村(16428)
(16428)
统计(16238)
世界(16188)
理论(15855)
农业经济(15588)
共检索到495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卫东  
在目前的农村信贷市场上,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构成了信贷的供给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担负起支农、兴农责任时,尚有部分保留,而非正规金融由于"先天不足",其借贷活动的规范仍需长期的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这就导致了"涉农贷款难"。为此,本文从"三农"的角度,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对当前农村信贷配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涉农贷款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玉梅  胡基红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配给不足现象,严重减低了农村经济主体贷款可获得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的原因,又有农村金融需求方面的原因,还有农村金融环境方面的原因,应从多方面着手探讨缓解农村信贷配给的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邓可欣  张倚胜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建波  田安阳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信贷配给现象,尤其以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最为突出,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配给的存在既有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有关。通过构建信贷配给模型,分析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  范静  
以利率市场化金融环境为背景,描绘了利率浮动、金融机构差别定价与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的趋势变动图,进而推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应用相关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推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定价的提高首先会适当缓解农村的信贷配给程度,随着定价持续上升,反而会逐渐加重农村信贷配给的遭遇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亚辉  张建波  
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信贷配给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信贷配给既有农村经济组织自身的原因,也与农村金融体制及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缺失有关,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更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贷配给程度。系统分析农村信贷配给的根源、性质有助于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及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艳华  王家传  
文章在对农村信贷配给度的历史变迁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给效率。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变迁决定了农业信贷配给度的变迁;农业信贷配给度有所降低,但其信贷配给效率低下;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度逐年增加,但其信贷配给效率较高;农村金融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农业信贷配给效率低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初期阶段;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效率高于农业信贷配给的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庆康  林乐芬  
探析不同农地抵押贷款机制设置下异质性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情况,对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农地抵押贷款目标机制下,存在较多农户面临着新的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数量配给,实践中农地抵押贷款设置了不同的增信机制,分为内部增信与外部增信两类,其中外部增信又分为信息甄别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同增信机制对缓解农户信贷配给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农户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供需型信贷配给。在推进以农地为代表等"估值难、处置难"的标的物抵押贷款可从,下沉信贷服务覆盖范围优化农村贷款流程,稳步推进政府引导下的预授信模式;增强标的物价值稳定性,完善农村农户信息体系建设,构建多元风险分担机制等多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澎  吴承尧  肖斌卿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月书  李扬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242家农村小微企业的调查,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在控制信贷需求影响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与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考察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小微企业面临的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小微企业所面临的正规信贷配给,其中,对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缓解程度较大,而对风险配给的缓解程度则较小;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倾向于向涉农的农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并将信贷服务对象由高资产规模企业延伸到中等资产规模企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李心丹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对如何改进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实现改进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目前实践中已有的"政银保"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就其如何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银保"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期望利润来增加信贷市场的供给水平,从而缩小供需缺口、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5年的专题调查为数据来源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银保"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受到的配给程度,这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红艳  
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金融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进行分析,肯定小额信贷的优势,指出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韬  
结合中国金融机构审贷分离的贷款管理实践,在构建金融机构对农户是否给予信贷配给和给予多大程度的信贷配给的两步决策的基础上,文章采用山东省1107个农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机构信贷配给两步决策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并以此表明了农户在贷款时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中国未来农村金融改革应同土地流转对接起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晓林  吕沙  汤颖梅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江苏和黑龙江两省的305名农户为田野调查对象进行了选择实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农户的风险配给存在负向的干预效应,且这一效应对小农户来说程度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规模农户的数量配给具有缓解作用。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应继续加强银保互动的合作深度,并针对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开展银保互动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