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9)
2023(17222)
2022(14946)
2021(14189)
2020(11877)
2019(27635)
2018(27109)
2017(51749)
2016(27804)
2015(31627)
2014(31306)
2013(30853)
2012(28335)
2011(25480)
2010(25204)
2009(22947)
2008(22219)
2007(19241)
2006(16752)
2005(14263)
作者
(77016)
(64005)
(63419)
(60497)
(40688)
(30591)
(29058)
(25050)
(24340)
(22642)
(21960)
(21529)
(20153)
(20105)
(19751)
(19452)
(18934)
(18859)
(18391)
(18271)
(15785)
(15555)
(15383)
(14706)
(14270)
(14180)
(13972)
(13963)
(12782)
(12554)
学科
(111811)
经济(111694)
管理(75488)
(69336)
(57542)
企业(57542)
方法(52621)
数学(44597)
数学方法(43981)
中国(32263)
(29504)
(26454)
业经(24605)
(22781)
地方(22488)
(22440)
贸易(22428)
(21860)
理论(20035)
农业(19518)
(18715)
(18481)
环境(17355)
(16788)
金融(16785)
(16441)
银行(16405)
技术(16361)
(15852)
财务(15769)
机构
大学(385811)
学院(383604)
(155317)
经济(152157)
管理(151608)
理学(131382)
研究(129934)
理学院(129907)
管理学(127497)
管理学院(126803)
中国(98037)
(82603)
科学(79087)
(69557)
(63189)
中心(59004)
研究所(57820)
(57494)
财经(56069)
业大(54755)
(53882)
(52728)
北京(52526)
师范(52240)
(51302)
(47854)
经济学(47003)
农业(44782)
(44417)
师范大学(42527)
基金
项目(265838)
科学(209620)
研究(196701)
基金(193300)
(167868)
国家(166497)
科学基金(143477)
社会(124298)
社会科(117776)
社会科学(117745)
基金项目(102284)
(101729)
自然(92365)
教育(91112)
自然科(90224)
自然科学(90203)
自然科学基金(88547)
(86226)
编号(80132)
资助(80024)
成果(65167)
重点(59412)
(59196)
(56594)
课题(55291)
(54865)
国家社会(51409)
教育部(51214)
创新(51112)
科研(50641)
期刊
(165059)
经济(165059)
研究(112518)
中国(73873)
学报(58686)
管理(55328)
科学(54854)
(51806)
(51617)
教育(47070)
大学(45549)
学学(42251)
农业(36624)
技术(34617)
(30572)
金融(30572)
经济研究(27012)
财经(26528)
业经(26210)
(22788)
图书(22519)
问题(21689)
(19978)
(19333)
国际(17732)
科技(17670)
技术经济(17568)
理论(17406)
(17396)
资源(17103)
共检索到562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陈芳婷  
丝绸之路全境八千公里,在中国绵延约四千公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融合最古老、最重要的空间。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新时代全球意义上最有价值的"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廊道"的研究,综合评价了"廊道"研究和"廊道"旅游的学理和实践,深刻分析了目前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时序,探讨了"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建构的全球背景和跨境旅游发展背景。文章认为这一"廊道"建构必将极大地提升和优化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规模和品质,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对全球服务贸易的贡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跨境旅游的发展,并且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对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及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等也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红梅  
基于旅游品牌共享型区域理论下,"一带一路"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机制构建与协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旅游品牌共享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外部性问题,文章提出构建政府间旅游品牌共享磋商机制、成立旅游品牌共享机制的现代化经济集团,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与现代化发展、共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并开发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构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服务保障机制等策略,有利于提升区域性的旅游业竞争力,并推动我国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彬彬  张镒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彬彬  张镒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日明  陈晨  
基于经济、能源以及政治三方面诉求的美国政府,在国内经济以及亚太经济格局重构的重压下,推出"新丝绸之路"计划,以期实现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倚重地区国家发展的战略转变。该战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部分,以及促使贸易便利化的软件部分来进行双向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战略成果。通过中美两国的"丝绸之路"战略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均存在自身的战略优势与劣势,只有合理竞争,实现包容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与中亚地区的共同繁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穆哈默格尔蒂·塞尔达洛夫  马克赛特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OR)到现在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并认为世界上不只是一条带和一条路,而是应该有很多条带和很多条路。因此,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和带的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中国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思路,其战略重点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推进会将中国经济增长扩展到沿线的国家,并可能产生更适用于新时期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新思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2016年11月10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的"2016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模式及其与现有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内在联系,寻求中国和其他合作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保持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来自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联合国官员、发展专家、智库学者和企业领袖出席本次会议,就"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探讨‘一带一路’发展红利""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共同愿景""互联互通和可持续性"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专题讲座。本组笔谈,编辑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董誉文出席会议并组稿。得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先生的大力支持。董女士约请与会的三个沿线国家,分别是蒙古、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的相关专家,是其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成果及其观点的荟萃,以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新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穆哈默格尔蒂·塞尔达洛夫  马克赛特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唐睿  冯学钢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利用2000~2015年的数据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发展入境旅游的举措类型最为丰富,福建大力举办专题会议和主题节庆,广东号召民间积极参与,海南聚焦于境外市场开拓。利用双重差分检验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企业数量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均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交通建设等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东  赵勍升  
"一带一路"倡议激发了"丝绸之路"的全域旅游开发热,其对游客旅游决策和动机的影响如何?以"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和天水市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比较国内外游客的旅游动机,分析全域旅游开发对游客选择的影响;检验处于"丝绸之路"品牌伞伞顶位置的城市(敦煌)和处于伞下城市(天水)的旅游发展互动效应。得出结论:"丝绸之路"整体品牌印象在不断强化;"丝绸之路"沿线基础设施便利化建设正在降低游客的综合成本,"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互补差异化竞合促进其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区域,捕获其他临近线路的游客;国内外游客的"丝绸之路"全域旅游动机已得到了有效的激励。最后文章对"丝绸之路"全域旅游在游客的决策和动机引导方面的"软性"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平  李冬青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着眼于东盟,辐射南亚和周边国家。文章认为,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应建立与健全法律保障机制。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性巨大,法律冲突协调不一,各国司法协助和行政协作的范围小、使用率低,使得建立区域性共同法律机制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程序很有必要。文章建议,推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法制一体化进程、建立与健全双方法律冲突协调解决机制、风险防范法律保障机制和争端解决法律保障机制,这是巩固和扩大中国与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任红  张长征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法,比较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会抑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低端环节进行投资存在被"替代"风险;东道国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作用仅在已承接较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存在,且第二产业的诱发力最强,中国企业进入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和较小的投资风险;"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作用比"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为显著,但"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要素更具吸引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永生  李永宠  刘伟  
丝绸之路自开辟以后半通半停,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彻底中断;欧洲商人的"地理大发现"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到达东方的同时,山西商人开辟"万里茶道"到达西方,说明晋商"万里茶道"与开创精神的重要世界地位。通过"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建设中蒙俄文化廊道,依托国际大通道,开展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展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翼",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在山西未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春平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一条横贯亚欧大陆,联接中外世界,贯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国际通道。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联接带,也曾是丝绸的重要产地和丝绸之路的东源地。历史上山西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联,特别是魏晋北朝时期,山西成为东西方文化、艺术、物资交流的交通战略通道。北魏定都平城的近100年间,大同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大批的中亚使节、商旅、僧人往返于丝绸之路与平城之间。云冈石窟文化、五台山佛教文化便是陆上丝路传承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铁证。明清晋商率先开拓的万里国际茶叶之路则是与汉唐宋元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当今,山西更应以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积淀,再铸"一带一路"新的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睿  金磊  丁培毅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和高度的关注,"一带一路"的背景、内容、动机和影响成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研究的焦点。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以下简称《愿景和行动》)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睿  金磊  丁培毅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和高度的关注,"一带一路"的背景、内容、动机和影响成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研究的焦点。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以下简称《愿景和行动》)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