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9)
- 2023(13997)
- 2022(11611)
- 2021(10779)
- 2020(9088)
- 2019(20938)
- 2018(20053)
- 2017(39404)
- 2016(20248)
- 2015(22229)
- 2014(21558)
- 2013(21094)
- 2012(19038)
- 2011(16848)
- 2010(16789)
- 2009(15298)
- 2008(13618)
- 2007(11611)
- 2006(9720)
- 2005(8553)
- 学科
- 济(83094)
- 经济(83006)
- 业(57064)
- 管理(55920)
- 企(47713)
- 企业(47713)
- 方法(39856)
- 数学(36008)
- 数学方法(35536)
- 融(27339)
- 金融(27338)
- 中国(26557)
- 银(24717)
- 银行(24700)
- 财(24596)
- 行(23900)
- 农(20713)
- 贸(19857)
- 贸易(19844)
- 易(19444)
- 制(17822)
- 业经(17063)
- 地方(16803)
- 务(15574)
- 财务(15522)
- 财务管理(15489)
- 企业财务(14847)
- 农业(14074)
- 学(13904)
- 技术(13119)
- 机构
- 大学(268744)
- 学院(267423)
- 济(117874)
- 经济(115802)
- 管理(106484)
- 理学(93189)
- 理学院(92274)
- 管理学(90609)
- 管理学院(90116)
- 研究(86758)
- 中国(70761)
- 财(55060)
- 京(53419)
- 科学(49451)
- 财经(44883)
- 中心(43335)
- 农(41374)
- 经(41235)
- 所(40596)
- 经济学(38639)
- 业大(37833)
- 江(37658)
- 研究所(37134)
- 经济学院(35286)
- 财经大学(34177)
- 北京(32379)
- 农业(32174)
- 范(32074)
- 院(31935)
- 师范(31719)
- 基金
- 项目(191567)
- 科学(153627)
- 基金(144213)
- 研究(138881)
- 家(126163)
- 国家(124854)
- 科学基金(108909)
- 社会(92505)
- 社会科(88203)
- 社会科学(88180)
- 基金项目(75909)
- 省(73244)
- 自然(69980)
- 自然科(68534)
- 自然科学(68514)
- 自然科学基金(67308)
- 教育(64415)
- 划(61455)
- 资助(58886)
- 编号(53363)
- 部(43647)
- 重点(43053)
- 成果(41768)
- 创(41163)
- 发(40715)
- 国家社会(40233)
- 创新(38492)
- 教育部(38458)
- 科研(37609)
- 人文(37446)
共检索到389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申韬 张泉
本文运用我国与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3~2020年的金融合作面板数据,首先采用OLS回归模型检验金融合作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存在溢出效应,然后根据金融合作程度进行国别分组,进一步检验溢出效应异质性问题。研究表明,金融合作的确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国内消费和科技创新两个渠道产生促进作用,且异质性显著,主要表现为高金融合作程度国家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低金融合作程度国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与东道国间的金融合作存在国别迁徙现象,表现为向下迁徙和向上迁徙两种情况。我国应根据异质性开展差异化金融合作,以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增长。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溢出效应 异质性 国别迁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德 侯佳宁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研究深度开放带来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文章搜集中国主要开放城市2005—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模型检验深度开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探索经济溢出有效半径。研究发现:(1)深度开放显著促进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对中部和西部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形成正向经济溢出推动区域发展;700公里半径范围内城市群经济溢出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1.8%;(3)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收益呈下降趋势,证明未来投资驱动模式向技术创新驱动模式转换的必要性。经济开放红利空间释放有助于缩小沿海与内陆、中心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差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金融生态数据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采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贸易矩阵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了不同维度的金融发展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受到东道国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与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关。此外,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差异而呈现异质性,具体表现在金融生态内部的不同维度、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本文首次从金融生态视角出发,分析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在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关系和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引入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加全面地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叶 许朝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开放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实现并扩大中国对外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对促进沿线各国转型发展、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均有重要影响。利用38个沿线国家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但与出口贸易相比溢出水平较低;东道国科技研发实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可显著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霍忻 倪超 王新城 胡钟峻
在高水平开放格局构建过程中,“一带一路”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多项认证认可互认协议得以签署,贸易领域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为扩大双边贸易收益提供有力支撑。本研究以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为背景,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以2013-2021年30个沿线国家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建模、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引力模型等多种方法,测算了贸易收益水平,根据认证认可竞争力指数对样本国家进行了梯队划分,同时,检验了不同类型认证认可竞争力对双边贸易收益的影响效果及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认证认可竞争力对贸易收益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在不同类型竞争力主体中存在异质性效应,这与经济体量、技术水平、互认基础等因素相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边婧 张曙霄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区分沿线国家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出口方面看,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替代效应,在南亚地区、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互补效应,但在西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出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从进口方面看,我国在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替代效应,在西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互补效应,但在东南亚地区和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进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基于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应注重与不同国家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共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先明 黄华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已经越过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检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的不平衡、循环因果和毗邻效应等特征,筛选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关键区位;并结合"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现状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的投资环境指数,对最具投资效率的区位进行修正。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当前分布与关键区位存在差异,应当调整投资向关键区位集聚,提高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效率并克服"外来者劣势",从而论证了关键区位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区位的建设重点,如发展共生机制、调整投资计划和重视投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于翠萍 王美昌
本文从GDP溢出效应视角,基于金融、贸易、投资和国际石油价格4个传导机制和以动态双边贸易总额权重为链接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51个国家的G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伙伴关系越来越重要,经济互补性较强,两者间的6个宏观经济变量存在共同波动态势和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增长幅度平均可达0.21%;"一带一路"国家双边出口和进口贸易1个正向标准差的冲击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57%和1.77%,相反,中国经济增长1.2%则可提高该地区双边进出口贸易平均幅度可达0.63%和1.02%;贸易和投资...
关键词:
经济联系 溢出效应 GVAR 一带一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衍
丝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国之间的贸易与分工合作,而信用和货币是支撑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将更多依赖金融这一载体进行"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全球化趋势和各国共同合作的愿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无论古代丝路经济还是新丝路经济,其发展离不开各国之间的贸易与分工合作,而信用和货币是支撑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将更多依赖金融这一载体进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莉君 刘雪婧 刘友金
在剖析金融发展规模、深度、效率影响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之后,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水平下的促进效应不同,具有非线性特征,当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高于4.6281时,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而且较好的城镇化水平、完善的东道国制度、丰富的自然资源均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具有吸引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应拓宽金融合作途径、完善金融设施建设、防范境外投融资风险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共生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杰 任德孝 刘倩
跨国经济具有高度的空间依赖和关联关系。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传统的FDI溢出效应模型中引入空间加权变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探索FDI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在其中的角色。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表现出联动特征;FDI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FDI对地理距离相近或经贸联系紧密的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影响程度上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更强烈,也强于本地溢出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的FDI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增长,而对于其他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尚未释放出显著的跨区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吕越 娄承蓉 吕云龙 王勇
本文运用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数据库》,采用四个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地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部分分别从本国企业和目标国家的异质性展开多角度分析。一方面,从本国企业的异质性来看,基于投资企业是否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确定的重点省份,我们发现目标国家的金融发展并没有对重点省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地投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区分投资企业所处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研究来看,中国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促进效应更强,即金融发展的投资促进效应存在叠加效应;区分行业金融依赖度的考察结果表明,行业对外部金融的依赖性越高,金融发展对绿地投资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另一方面,根据目标国家的异质性我们发现,金融发展对绿地投资具有正向影响且也因为目标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首先表现为对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考虑国家的风险水平,发现随着该指标的提高,金融发展对绿地投资的影响由积极转为消极;区分投资动机时发现,横向动机越明显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东道国规模层面金融发展对吸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作用也越大;考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依赖度,得到的结论则是贸易依赖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国家绿地投资的正向作用越明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瑾 卫平东 罗嘉豪
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建立OCA指数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中国与各国的宏观和微观OCA指数进行测算,旨在探究中国与哪些国家具有良好的货币金融合作基础与最优的合作成本收益。研究发现,在东南亚区域,中国与马来西亚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成本收益最优;在东欧区域,波兰和克罗地亚是与中国开展金融货币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中亚和中东区域目前还不具备货币金融合作的条件与潜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孝武 焦骜 郑建明
本文构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联通网络,模拟计算了中国OFDI调整的冲击在网络中的动态传递,并以“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签订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对中国OFDI冲击为不同国家(地区)带来的网络效应及中国自身受到的溢回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能够在中国产生OFDI正向调整冲击后产生更强的正向网络效应,并对中国产生更强的正向溢回效应,且这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更为显著。倾向得分匹配回归和排除离岸金融中心计算的结果都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结论证实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贡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志民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实现形式。中哈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战略对接的基本内容,堪称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是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利共赢之举,其早期收获颇丰,合作前景广阔。中哈产能合作的新理念和新形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样板,已经引发"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国际产能合作的溢出效应,正在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由"双边合作"发展到"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相结合的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效率测度及分位异质性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
最大限度发挥中国OFDI逆向溢出效应——推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溢出的政策取向
基于EVT-Copula-CoVaR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能否助推“稳就业”——基于行业间就业溢出效应的视角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基于吸收能力和制度环境的实证检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劳动力转移的福利效应——基于ZMW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创新合作的困境与出路
出口经验能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吗——基于微观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能源投资的促进效应:基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数据的三重差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