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7)
2023(7569)
2022(6116)
2021(6099)
2020(4991)
2019(11776)
2018(11680)
2017(20122)
2016(12237)
2015(13991)
2014(14073)
2013(12903)
2012(11899)
2011(10911)
2010(11592)
2009(10240)
2008(10424)
2007(9647)
2006(8700)
2005(8156)
作者
(32455)
(26430)
(26373)
(25303)
(17185)
(12827)
(12226)
(10471)
(10359)
(10081)
(9134)
(9126)
(8858)
(8827)
(8451)
(8260)
(8226)
(8030)
(7986)
(7747)
(7247)
(6670)
(6554)
(6387)
(6197)
(6134)
(6048)
(5841)
(5521)
(5388)
学科
(31856)
经济(31818)
管理(25312)
教育(24538)
(23734)
(21925)
企业(21925)
中国(17354)
理论(16069)
教学(13813)
(11568)
方法(10791)
(9647)
业经(9263)
(8109)
技术(7947)
(7801)
学法(7383)
教学法(7383)
(7227)
研究(6985)
地方(6870)
(6775)
贸易(6768)
数学(6714)
(6571)
数学方法(6410)
(6129)
学理(6120)
学理论(6120)
机构
大学(163823)
学院(159017)
研究(58026)
管理(47886)
(47116)
经济(45494)
理学(39590)
理学院(38904)
管理学(37763)
(37631)
管理学院(37430)
教育(37121)
中国(36562)
(36416)
师范(36146)
科学(35397)
(29922)
师范大学(29283)
(28504)
研究所(26945)
北京(25355)
(25336)
技术(25283)
中心(24316)
(23132)
职业(22890)
(22691)
(20951)
业大(20521)
财经(18974)
基金
项目(95654)
研究(80793)
科学(74075)
基金(60395)
(52168)
国家(51479)
教育(48063)
社会(44427)
科学基金(41736)
社会科(41523)
社会科学(41508)
(40757)
编号(37737)
(36370)
成果(35718)
课题(31292)
基金项目(30026)
(26972)
资助(24876)
自然(24343)
重点(23845)
自然科(23811)
自然科学(23804)
自然科学基金(23339)
项目编号(22818)
规划(22606)
(22107)
(21743)
(21677)
(20691)
期刊
教育(68730)
研究(61749)
(60507)
经济(60507)
中国(51056)
学报(27053)
科学(22142)
大学(21875)
(21297)
(21286)
管理(20411)
技术(20051)
学学(18156)
职业(17721)
农业(14333)
图书(11645)
(11517)
金融(11517)
技术教育(11479)
职业技术(11479)
职业技术教育(11479)
财经(10936)
(10734)
论坛(10734)
业经(9674)
(9627)
经济研究(9221)
书馆(9015)
图书馆(9015)
高等(8920)
共检索到268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会英  
课语整合式学习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芬兰和荷兰两个国家,此后在欧洲以及世界其它国家得到迅猛发展。依照文化哲学的整体主义视角,有学者发现传统外语教育存在语言与课目知识疏离、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文化教育诉求催生课语整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文化教育范式,课语整合式学习在教育理念上遵奉整体主义哲学观;在教育目的上认同全球公民身份和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彰显学习者个人知识与具体情境;在教学方式上开发多样化有效实践路径;在评估方式上奉行课目内容优先原则,并表现出树立文化教育理念、确立全人教育目的、创新建构主义课程、开发文化教学方式和施行学本评估的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灵丽  
课语整合式学习自199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人们对它的发展功能进行了广泛研究。结果表明,课语整合式学习实现了学校教育的文化价值,具有三大发展功能:一是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显著提升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二是促进认知能力发展,尤其凸显出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概念建构能力的提高;三是涵养跨文化能力,具体包括提升跨文化认知、丰富跨文化情感以及发展跨文化行为技能。因而,课语整合式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刘子瑜  
全球化并不是美国化或欧洲化,趋向标准化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新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困、苦难、战争、恐怖以及过度开发和毁坏自然。必须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不可避免,并在教育体系中引入以和平与社会公正为导向的、旨在可持续性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社会与自然中他者的能力。本文从多重维度对上述命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概念与教学方式等角度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思宇  黄甫全  
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发课语整合式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其知识基础与能力框架成为研究焦点。《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能力矩阵》和《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教育的欧洲框架》,描绘出课语整合式学习中教师应该融会贯通的四大专业知识和七种专业能力。前四者即课目内容知识、目的语知识、课语整合式教育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后七者则分别为跨文化教学能力、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班课管理能力、资源创生能力和学习性评估能力。据此,大学与中小学幼儿园需要以高效培养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为旨归,合作创建职前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的"专家-新手共同体"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司新丽  
跨文化传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以跨文化传播素养的提升为核心。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学课程在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课时数量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确立跨文化传播为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坚持以审美为基础适应跨文化传播的教学理念;编写适合跨文化传播的专业化文学教材;设置适合专业现状及跨文化传播的教学内容;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会英  黄甫全  
课语整合式学习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于欧洲,根植于建立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文化自觉境脉之中。课语整合式学习彰显文化的意蕴和功效,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原理、文化的功能性原理和文化的建构性原理。已有的研究文献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多元文化意识、提升语言技能水平、建构课目知识体系和发展高级思维能力。课语整合式学习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开发,展现出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正在谱写外语教学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文化新时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未来教育研究需要新的研究范式提供解释,科幻作为一个统合性界面、总体性路径、观察现实的一面“透镜”、一种思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跨界融合上,表现出了范式创新的潜力。教育研究科幻范式作为跨界融合的新产物,其范式演进也融合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逻辑。未来与科技对教育世界的双重入侵,引发了教育研究呈现出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新形态,产生了未来考古学研究、科幻叙事研究、教育现实虚拟研究等溢出教育学边界的研究方法。科幻研究范式通过场景假设拓展教育想象空间、虚拟教育现实创造新的教育现实、未来教育考古赋能教育变革,为我们认知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科幻研究范式正在形成一套教育学的“未来话语”,一种新的教育想象模式,成为既有教育研究范式的丰富和补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允漷  
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本文从专业的视角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着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与不合而作等种种去专业现象,提出范式转型的转折点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实现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对立走向理解、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转变。最后,文章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允漷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听课无合作、评课无依据、听评课无研究的症状,体现了专业性的丧失。课堂观察LICC范式从当前作为一种课堂研究的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出发,坚持科学实用主义,通过对课堂的解构,倡导教师组建不同的合作体,采用类似科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该范式在丰富课堂知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在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贾义敏  詹春青  
情境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范式,是学习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学校教育和社会组织的变革。文章对情境学习研究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进行了梳理,重点总结了情境学习研究范式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并对其理论的教育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以及面临的挑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崔英锦  
四十多年来,日本野外文化教育已形成较为系统、设有诸多分级目标且层层深入的活动及课程体系。日本的野外文化教育是在野外、学校和家庭中都可以开展的一种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最佳接受年龄为6~14岁,其目标是培养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的基本适应能力,使青少年回归自然,从中培育他们的社会性和生存能力,塑造日本人合作、尊重与遵循自然规则等文化特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红  
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对国际汉语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汉语国际教育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审视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尝试提出可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志成  韩友耿  
跨文化教育是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之一,也成为教育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已开展了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跨文化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跨文化教育研究具有其不同的特点、视角,与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和平教育、公民教育等研究领域既有交叉,又有区别。跨文化教育至少有四种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樊葳葳  
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只注意语法、语音和词汇的教学,忽略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指出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素质教育在内的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隽  
文化互补思想就是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与相互促进,强调理性认识,而非感性排斥。文化身份问题对于跨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问题,跨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个体对文化身份的解释、评价、理解以及自我意识,进而影响人们的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教育以文化互补为指导思想,可以对跨文化适应、跨文化对话等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