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7)
- 2023(11007)
- 2022(9092)
- 2021(8135)
- 2020(6652)
- 2019(14739)
- 2018(14985)
- 2017(26725)
- 2016(15437)
- 2015(17530)
- 2014(18070)
- 2013(16991)
- 2012(15533)
- 2011(14114)
- 2010(14394)
- 2009(13251)
- 2008(13127)
- 2007(12221)
- 2006(10793)
- 2005(10064)
- 学科
- 济(53576)
- 经济(53478)
- 管理(46830)
- 业(38196)
- 企(32530)
- 企业(32530)
- 中国(16831)
- 制(16807)
- 方法(16780)
- 财(16377)
- 农(15734)
- 地方(15329)
- 业经(13785)
- 数学(13530)
- 数学方法(13277)
- 理论(13085)
- 学(12877)
- 体(12233)
- 教育(11090)
- 教学(10974)
- 银(10699)
- 银行(10669)
- 融(10238)
- 金融(10230)
- 行(10224)
- 农业(9948)
- 环境(9831)
- 务(9689)
- 财务(9649)
- 财务管理(9613)
- 机构
- 学院(214183)
- 大学(211871)
- 济(77113)
- 经济(74897)
- 管理(74083)
- 研究(73190)
- 理学(61980)
- 理学院(61154)
- 管理学(59899)
- 管理学院(59495)
- 中国(55140)
- 京(45834)
- 科学(45322)
- 财(40909)
- 所(37615)
- 江(36696)
- 农(34988)
- 中心(33737)
- 研究所(33552)
- 范(32181)
- 师范(31796)
- 财经(30752)
- 业大(30132)
- 州(28989)
- 北京(28816)
- 技术(27913)
- 经(27481)
- 农业(27246)
- 院(27203)
- 省(25243)
- 基金
- 项目(138580)
- 科学(108011)
- 研究(106898)
- 基金(95339)
- 家(82810)
- 国家(82061)
- 科学基金(69581)
- 社会(64840)
- 社会科(61042)
- 社会科学(61033)
- 省(57813)
- 教育(52005)
- 基金项目(49681)
- 划(48182)
- 编号(46178)
- 自然(42875)
- 自然科(41834)
- 自然科学(41821)
- 自然科学基金(41011)
- 成果(39590)
- 资助(38060)
- 课题(34838)
- 重点(32511)
- 发(30784)
- 制(30221)
- 部(29886)
- 创(29411)
- 年(28524)
- 项目编号(27685)
- 性(27505)
共检索到341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素芳
构建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以下简称学共体)的区域协同机制,是指在街道区域内建构促进学共体发展的资源、活动、人员、评价"四环相扣"和政府部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民间社会组织"四体联动"的协同机制探索,以促进培育学共体发展优良环境的形成,加强学共体之间的关联与交流。
关键词:
社区学习共同体 区域协同机制 四体联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培东
2016年12月8—9日,城乡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区域发展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生命价值与成长机理研究"课题组成员、中成协社区教育专委会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社区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共7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旨在学习贯彻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奇琦 陈光耀
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实践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对社区教育思路的变革,社区学习共同体价值、培育的方法及推广的前景等进行反思,提出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应"反哺社会",在融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学习共同体 社区治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国新
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其中,很重要的问题是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平民学习缺乏活力。大力倡导、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不仅具有理论创新价值,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学习共同体"特征与社区教育的特性相呼应相吻合。通过价值引领、明确培育目标、优化草根社团结构、认定激励等策略可以使社区学习共同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学习共同体 培育 意义 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锋华 闫领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是青少年拥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之源。建构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机制,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讲话为统领,厘清“四个共同”“五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之于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义。在此基础上,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逻辑,坚持“家—校—社”的多元协同,确保“党—团—队”的一体联动,进而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机制。要实现这一机制,需建立大中小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助推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空间,促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互嵌式发展;完善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实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贯通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先军 吴俊峰
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农村(社区)内的成年农民(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自发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基于县域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着力构建和培育服务美丽乡村的农村成人学习共同体,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农村成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归属感、认同感,培养家乡情怀、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习型美丽乡村的最佳选择。通过分类建构协同机制合力助推,完善四级协同培育机制、成校孵化培育、借力搭台丰富学共体展演舞台等实践举措,县域14个乡镇(街道)整体推进,扶持培育了一批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成人学共体,满足农民(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农村文化礼堂的项目推进、成人学校对学共体的培育等,使桐庐乡村基本达到"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目标。
关键词:
社区学习共同体 美丽乡村 美丽居民 培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荻
现行高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源自20世纪初的德国,在我国多所高职院校进行了多年探索尝试。这一模式关注实践教学、倡导产学结合,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然而100年来时代变化翻天覆地,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育理念也有巨大发展,因此在模仿借鉴时必须进行改造,而不能僵化地照搬。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汲取了现有模式的优点,运用了学习研究领域新的成果,顺应了新的时代要求,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项秉健 汪国新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学习,不是学校教育环境中"群"的学习,也不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环境中"群"的学习,而是温暖的生命成长的"群"的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富有内生性成长力的生命体,社区是它们的成长生态位。通过对社区学习共同体"根"、"干"和"果"的观察与分析,才能得以窥见其生命性内源、生命性机理及其生命性价值。社区学习共同体并非一种人为的设计,正是借助于生命成长定义的共同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才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词:
社区 共同学习 生命性 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理想,而且引领社会的思想观念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共识和认同是决定国家、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索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同机制,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若凡 史铭之
技术教育视域下的项目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情境,也是一种实践化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命彰显的存在状态,是技术本科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项目学习共同体促进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是,在项目实践的探究关系中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师生交往的合作关系中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在技术伦理的自我反思关系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建锋 孟晓斌 王重鸣
学习型组织的传统构建途径过于强调个体层面的学习,忽视了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学习。实践共同体能够较好地促进团队层面的学习,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本质、理论渊源及其作用,提出了识别和培育实践共同体的方法,并针对实践共同体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
实践共同体 学习型组织 情景学习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振洪
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具有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多赢、合作领域多元拓展、合作体制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灵活高效等特征。同时,以校企利益共同体为平台构建高职育人机制,能有效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新刚
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形成各学科共同培育的协同效应,构建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平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抱弘 瞿钧
作为后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社会对于尚争精神、对立思维、碎片化和竞争性教育等现代社会之文化要素的选择,实属历史的无奈。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尚和精神、中庸思维与人文教育的取向。东方文化在数千年农耕社会制度中,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基本上还停留在理想层面,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则有可能成为实践。置身于现实的"尚争"的国际大环境中,要弘扬尚和的东方文化,仍然需要以"尚争"的国力作支撑,这是一个需要认识并适时超越的悖论。
关键词:
共同体 尚和文化 东方文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智 宋春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的是我国56个民族对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对共同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基于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演进的客观进程和今天56个民族求发展求进步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重大命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多元的、立体的,其核心是文化共同体意识和政治共同体意识。因此,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是增强国民对各民族相互依存、团结奋斗、共创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认同,增强国民对最具影响力和穿透力、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与"魂"的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国民对中华民族何以能够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