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6)
- 2023(8257)
- 2022(6782)
- 2021(6459)
- 2020(5306)
- 2019(12166)
- 2018(12136)
- 2017(22330)
- 2016(12525)
- 2015(14048)
- 2014(13713)
- 2013(13334)
- 2012(12444)
- 2011(11506)
- 2010(12059)
- 2009(11002)
- 2008(10937)
- 2007(10086)
- 2006(9328)
- 2005(8506)
- 学科
- 济(50236)
- 经济(50173)
- 农(45594)
- 业(35803)
- 农业(30296)
- 管理(23412)
- 业经(16016)
- 企(15870)
- 企业(15870)
- 方法(15109)
- 中国(14819)
- 学(12718)
- 数学(12150)
- 数学方法(11921)
- 理论(11618)
- 制(10902)
- 地方(10656)
- 农业经济(10289)
- 发(10118)
- 教育(9806)
- 体(9168)
- 村(9126)
- 农村(9116)
- 财(8863)
- 策(8845)
- 发展(8721)
- 展(8686)
- 教学(8008)
- 贸(7888)
- 贸易(7881)
- 机构
- 学院(174717)
- 大学(170508)
- 济(69269)
- 经济(67714)
- 研究(66528)
- 管理(59011)
- 农(57200)
- 中国(50541)
- 理学(50171)
- 理学院(49607)
- 管理学(48477)
- 管理学院(48202)
- 农业(44046)
- 科学(42028)
- 京(37456)
- 业大(35943)
- 所(35559)
- 研究所(32166)
- 中心(30333)
- 江(29939)
- 财(29791)
- 农业大学(27084)
- 范(24970)
- 省(24620)
- 师范(24603)
- 北京(23552)
- 院(23114)
- 州(23050)
- 业(22671)
- 财经(22426)
- 基金
- 项目(113406)
- 科学(86554)
- 研究(85307)
- 基金(77830)
- 家(69808)
- 国家(69041)
- 科学基金(56561)
- 社会(50845)
- 省(47736)
- 社会科(47377)
- 社会科学(47364)
- 基金项目(40461)
- 教育(40276)
- 划(38958)
- 编号(37254)
- 自然(35605)
- 自然科(34718)
- 自然科学(34703)
- 自然科学基金(34060)
- 农(32168)
- 资助(31595)
- 成果(30811)
- 课题(26965)
- 重点(26536)
- 发(26250)
- 部(25033)
- 创(23808)
- 业(22502)
- 性(22356)
- 创新(22086)
共检索到284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国琴
理论研究的结论显示,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新型农民,使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以绍兴市为案例分析的结论显示,解决当前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问题,使农民能承担起新农村建设职责的有效途径是培育新型农民。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农村劳动者 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辉
农业现代化关键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阐释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了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逻辑路径,提出坚持走"内生主导、外生推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万宝方 龚春明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中国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实践试点阶段,因此很有必要借鉴国外有关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有益经验和成熟做法,使中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实效、落到实处,并能加以大范围推广。本文以云南省石羊镇为例,运用二手资料收集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该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具体做法,如成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育农业发展带头人、理论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政府与企业联合培训。研究发现,在政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如能以农民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巫建华 李胜强 翁为民 蒋平
本文针对江苏省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归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三种主要类型的农民培训模式,对建立健全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训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等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型农民 转移 创业 培训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文龙
夏县水头镇在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其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充分表明,培育新型农民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培育 新型农民 良性互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柱国 丁晓荣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导创办的湖州农民学院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新农民;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新农民;城乡统筹发展,孕育新农民。学院提出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创新理念,实现由"供需脱节"向"需求导向"转变;创新体系,实现由"零打碎敲"向"整体推进"转变;创新模式,实现由"传统培训"向"现代培训"转变;创新评估,实现由"过程评价"向"绩效评价"转变。下一阶段,要进一步理清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分层分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体系,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和农民创业园,鼓励农民创新发明。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地市高职 农民学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智奇 齐国 杨慧 赵娉 白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特别是需要政策跟进和制度安排创造培育条件。本文在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现实需求及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岳佐华
培育新型农民要求农村教育体系具备对应的模块。应努力构筑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三大模块互为补充的农村教育体系。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农商 培育 农村教育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化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目前,我国农民在文化知识、科技能力和经营素质方面与新型农民还有一定的差距。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经营素质和创业激情是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毛广雄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交换权利缺失而导致农民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缺乏,是影响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关键原因。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新型农民,切实保障农民交换权利是前提,注重制度体系创新是基础,向农民投资是手段,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合格建设者。
关键词:
交换权利 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 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莉敏 马建富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健全法制法规、强化惠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搭建创业融资平台、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等方式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技术技能、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改变农民文化程度低、受培训比例低、学习水平低的"三低"现状,不断提升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农民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鸣强 吴易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管理实施主体不健全、培育扶持政策不配套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拓展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和平台、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办法和扶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主体 扶持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学军 郭晓荣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突现农民现代化,培育和塑造新型农民,国外很多国家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民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归纳概括出其主要的特点,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加速造就新型农民。
关键词:
培育新型农民 国外农民培育经验 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广芬 余静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举措。在数字化转型视阈下,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新型职业农民角色调适、培育模式变革的关键力量,为培育高质量新型职业农民注入了新动能。数字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角色需求的转变,需基于角色理论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调适诉求,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思维、创新能力及数字技能,依托资源共享、环境营造、信息传递等方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能,并通过加大数字素养培养培训、打造数字化培养体系、完善数字治理结构等实践路径,为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数字化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涛 于红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有关政策推动下,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政策精准度不够、农民积极性不高、培育主体未形成合力、培育机制不健全、监管考核不明晰、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强化培育主体协同、完善培育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