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9)
2023(8492)
2022(7362)
2021(7018)
2020(5937)
2019(13815)
2018(13740)
2017(27168)
2016(14985)
2015(16882)
2014(17039)
2013(16787)
2012(15900)
2011(14683)
2010(15154)
2009(14069)
2008(14043)
2007(12757)
2006(11502)
2005(10754)
作者
(43692)
(36035)
(35958)
(34683)
(23368)
(17278)
(16508)
(13834)
(13712)
(13413)
(12308)
(11931)
(11889)
(11712)
(11651)
(11200)
(10827)
(10750)
(10619)
(10471)
(9381)
(9037)
(9002)
(8381)
(8249)
(8193)
(8187)
(8166)
(7552)
(7174)
学科
(56701)
经济(56639)
管理(40179)
(38933)
(30100)
企业(30100)
方法(24362)
数学(21872)
数学方法(21551)
中国(19033)
(17242)
(16427)
(14390)
(13597)
贸易(13585)
(13328)
(12312)
银行(12290)
(11871)
(11513)
(11217)
业经(10965)
理论(10823)
(10656)
金融(10656)
农业(10432)
地方(9627)
教育(9360)
(9334)
(9047)
机构
学院(214138)
大学(213325)
(89774)
经济(87694)
管理(76696)
研究(76449)
理学(64446)
理学院(63723)
管理学(62569)
管理学院(62153)
中国(60123)
(46835)
(45744)
科学(44052)
(39801)
(36103)
财经(35737)
研究所(35447)
中心(34202)
(33892)
(32397)
北京(29827)
业大(29374)
农业(28382)
(28255)
师范(27935)
经济学(27727)
(27488)
(27138)
财经大学(26409)
基金
项目(129951)
科学(100730)
研究(97430)
基金(92128)
(80145)
国家(79456)
科学基金(66274)
社会(59618)
社会科(56456)
社会科学(56443)
(50615)
教育(47254)
基金项目(46660)
(43351)
自然(41919)
自然科(40941)
自然科学(40923)
编号(40551)
资助(40490)
自然科学基金(40191)
成果(35237)
课题(29955)
(29923)
重点(29794)
(27942)
(27416)
(26690)
教育部(25594)
创新(24962)
大学(24735)
期刊
(102534)
经济(102534)
研究(72056)
中国(47585)
(34752)
(32968)
学报(32684)
教育(32133)
管理(30352)
(28903)
金融(28903)
科学(28694)
大学(25109)
学学(23314)
农业(22050)
技术(19716)
财经(18311)
经济研究(17849)
业经(16322)
(15732)
(13915)
问题(13675)
国际(12204)
(11247)
理论(10943)
技术经济(10082)
统计(9891)
职业(9793)
实践(9757)
(9757)
共检索到342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有关,所以只有买卖国债,而不是其他金融资产才影响投机性货币需求,这是凯恩斯货币需求公式不提其他金融资产的关键所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不涉及其实现的方式,所以,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囊括所有的金融资产。因为货币政策要通过投机性货币需求作用于利率,才能影响国民收入,这就是说,增加公众的国债持有,培育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小勇  唐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立法  
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在我国,当前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和机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人民银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应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展资本和货币市场,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条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凌晖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凌晖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包括中央银行和政府有关部门所有关于货币方面的规定和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甚至可进一步包括向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本文所研究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国平  
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分设,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机制调整到位,为央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奠定了基础。近20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历程及实施效果表明,央行制定及把握货币政策的能力在逐步提高,调控手段日趋灵活。文章还总结了影响货币政策效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求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国喜  
货币市场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五个方面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从而提高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积极培养和扩大市场主体,为货币市场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加强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建设,提高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快货币市场利率体制改革,实现利率的真正市场化;发展货币市场创新工具,增加市场交易品种;放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资金融通的管制,为形成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造条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伟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李子奈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实证 ,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结论为 :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 (协整 )依赖于时间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实际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上述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为 :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转向于防范通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小勤  雷辉  
目前我国的总需求仍不够旺盛,物价指数变化率仍在低水平徘徊,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欠稳固。因此,究竟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效应?笔者认为我国近几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达到应该产生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思考,以期在相关争论中得出较中肯的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小勇  龚晓莺  
货币政策效果与货币需求构成密切相关。当交易性货币需求所占比重较大而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所占比重较小时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差;当交易性货币需求所占比重较小而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所占比重较大时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好。我国经济转型期货币政策效果与货币需求构成的变化证实了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根据货币政策效果与货币需求构成之间的这种关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伟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金融运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政策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方式正在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方式转化,而新的货币政策措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于是,货币政策常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形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失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