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7)
2023(5478)
2022(4584)
2021(4582)
2020(3562)
2019(8198)
2018(8404)
2017(12218)
2016(8037)
2015(9376)
2014(9426)
2013(7856)
2012(7307)
2011(6717)
2010(7319)
2009(5901)
2008(5789)
2007(5633)
2006(5094)
2005(4437)
作者
(19270)
(16072)
(15946)
(15173)
(10343)
(7686)
(7362)
(6460)
(6150)
(5889)
(5538)
(5380)
(5213)
(5145)
(5145)
(5056)
(5010)
(4838)
(4779)
(4518)
(4394)
(4077)
(3972)
(3962)
(3707)
(3630)
(3589)
(3503)
(3312)
(3289)
学科
教育(21939)
(15027)
经济(15001)
中国(13619)
管理(13006)
(12055)
理论(10236)
教学(9675)
(9598)
企业(9598)
(7463)
(6312)
学法(5448)
教学法(5448)
研究(5385)
(4919)
学理(4831)
学理论(4831)
方法(4483)
发展(4423)
政治(4342)
(4301)
(4299)
思想(4242)
技术(4228)
(4219)
高等(3938)
业经(3895)
改革(3776)
思想政治(3758)
机构
大学(98576)
学院(95720)
研究(37739)
教育(30375)
(25933)
(25525)
师范(25369)
管理(25309)
经济(24981)
(22924)
科学(22440)
理学(20999)
师范大学(20714)
理学院(20588)
中国(20419)
管理学(19968)
管理学院(19761)
(18816)
技术(18004)
职业(17392)
研究所(17210)
(16767)
北京(15581)
中心(15458)
(13961)
(13806)
(13606)
(13078)
业大(12264)
职业技术(12005)
基金
项目(59980)
研究(54020)
科学(47049)
基金(36501)
教育(35090)
(31795)
国家(30895)
社会(29469)
社会科(27269)
社会科学(27257)
(26531)
编号(26175)
成果(25053)
科学基金(24457)
(24280)
课题(22579)
(19897)
基金项目(17885)
规划(16133)
重点(15609)
项目编号(15570)
(14898)
(14445)
资助(14278)
(14118)
(14096)
研究成果(13624)
(13223)
教育部(13101)
自然(12886)
期刊
教育(56488)
研究(39427)
中国(34710)
(31579)
经济(31579)
职业(15186)
学报(15169)
技术(13488)
(13044)
大学(12654)
科学(12135)
(10808)
学学(9970)
技术教育(9820)
职业技术(9820)
职业技术教育(9820)
管理(9657)
农业(9292)
(7673)
论坛(7673)
高等(7262)
成人(6455)
成人教育(6455)
高等教育(6173)
(5928)
图书(5901)
(5685)
财经(5240)
职教(4885)
业经(4843)
共检索到161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飞  
在民族国家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回应国家发展和应对全球挑战的双重使命,彰显了本土化与全球化、国家视野与人类情怀的融合与张力。经由国家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国家利益关切的教育,最终走向国家忠诚、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同时,促进世界视野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培育,推动全球危机应对、人类共同繁荣视域下的人类情怀的发展,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基于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培育国家忠诚与构建人类情怀的目标导向,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的价值内容创新,推进情智交融的爱国主义教学,探索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实践,从而更好地培养兼具国家忠诚与人类情怀的时代新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闫闯  郑航  
社群主义立基于共同体,重视共善责任,主张国家优先于个人而存在,强调社群、集体及文化等对个人存在的影响。个体归属一定的政治社群,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根基,成员资格是国家认同的前提,是社群主义国家认同观的主要特征。社群主义崇尚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视为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美德,期望通过积极参与实践的教育方式,培养公民的爱国行为和爱国情操。不仅如此,社群主义还始终坚持一种拒绝中立形式、理智的爱国主义教育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振锋  
全球化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大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家利益观教育应当成为其中心任务之一。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利益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教育学生确立科学的国家利益观,并以之引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努力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鸣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认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多元化社会和新媒体的合力冲击和挑战下遭遇了现实困境,高校要从践行文化自信、加强危机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创新意识和发展教育、强化校园爱国主义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党员思政互动性教学、创新教育内容、开展爱国主义志愿服务活动等七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小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新时代实现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牢牢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高校青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探究如何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重点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阐释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哲学基础、鲜明主题、实践要求和当代本质,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黄润秋  
<正>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未来建设者的培养。为能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将弘扬爱国主义落实到实践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将爱国之情深深地根植于幼儿的内心深处,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幼儿的长足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的抗疫实践中蕴含着丰厚的爱国主义滋养。具体到中医药院校,“人民英雄”张伯礼作为共产党员的执着坚守和人民情怀是诠释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活教育资源。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名誉校长张伯礼的英雄事迹为依托,筹建了“人民英雄”张伯礼抗疫事迹展,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实践研学基地,亦是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典型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檀传宝  
<正>爱国主义教育在经验上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业。但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学、教育学意义上都是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从政治学意义上说,在民族国家存在还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前提下,无论是国家虚无主义或是对国家特定形态的非批判性崇拜显然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要处理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与社区、族群的关系,以及本国与世界的关系,又绝非政治生活中的易事。以国家认同为焦点,公民既要理性认识国家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也要辩证理解国家与族群、社区的关系。换言之,只有在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争先   杨岚  
在个体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工具论和信念论等错误观念的影响日增,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国家建构理论,论证国家既是工具性存在,也是目的性存在,正面给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性理由,阐明国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当性基础,进而澄清个体自主性的限度,分析爱国主义工具论和信念论观念之谬误。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向国民证明,国家作为工具性存在,有效地实现了其使命;也需要让国民认可,国家作为目的性存在,具有支配的正当性。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评价而言,学校既需要考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效果,也需要审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本身的正当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査火云  郑航  
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认同教育。基于文本所进行的话语分析表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两种认同模式,即: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模式和以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国家认同模式。两种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重心各异,在价值观上分别表现为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并存、公重于私与公私互补的并存,由此构成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两种认同教育共存之必要。化解两种认同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冲突,需要以公民国家认同教育为重心,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来重塑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宁   符刚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总体要求,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应从理想信念、精神力量、行为准则三个层面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把握知信行循序渐进的内在转化逻辑,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与载体,推动爱国主义与技能教育融合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姜颖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进行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负责并能够创造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历史贡献的时代新人。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作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课题,不仅需要在内涵上明晰何谓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而且需要在学理上弄明白、在实践中搞清楚为什么要和怎样进行这一教育机制创新。只有厘清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科学内涵、逻辑机理、价值意蕴,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这一教育机制创新研究,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不断增强新动能、拓展新路径、提升新水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廖俊宇  
梁启超不仅自身成绩斐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悉心的培养和教育九个子女,让他们个个成才报国。这与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对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分析,从而对当今家庭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婉怡  
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在课堂中听教师讲述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二是参观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后建设的综合性纪念馆;三是拜读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要表现方式;四是开展红色旅游。在这几种途径中,开展红色旅游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比较好的形式之一。通过参与红色旅游的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革命前辈和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熟知,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精神,抵制腐朽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荣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