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7)
2023(15203)
2022(12729)
2021(11784)
2020(9686)
2019(22202)
2018(22282)
2017(40845)
2016(22895)
2015(26234)
2014(26625)
2013(25670)
2012(24288)
2011(22776)
2010(23706)
2009(21790)
2008(21489)
2007(19512)
2006(18086)
2005(16939)
作者
(67586)
(56158)
(56054)
(53588)
(35920)
(26648)
(25734)
(21750)
(21572)
(20392)
(19280)
(18871)
(18437)
(18337)
(17693)
(17573)
(16608)
(16286)
(16229)
(16225)
(14809)
(13980)
(13902)
(12994)
(12797)
(12662)
(12651)
(12602)
(11509)
(11226)
学科
(111913)
经济(111820)
管理(56838)
(52325)
(40413)
企业(40413)
方法(38788)
中国(36156)
数学(34079)
数学方法(33553)
地方(29838)
(27265)
教育(23537)
业经(22840)
(22631)
(21050)
技术(19307)
理论(19138)
(19094)
农业(18387)
(18211)
银行(18182)
(18020)
金融(18019)
(17769)
地方经济(17494)
(17335)
贸易(17318)
(16712)
(16684)
机构
大学(334554)
学院(333618)
(140724)
经济(137562)
研究(128282)
管理(114943)
理学(96343)
理学院(95077)
中国(93480)
管理学(93045)
管理学院(92393)
科学(75815)
(74738)
(66487)
(64727)
研究所(59704)
中心(55389)
(54220)
师范(53795)
(53699)
(52853)
北京(49720)
财经(49340)
(45772)
业大(44660)
(44472)
经济学(43669)
师范大学(43524)
(43045)
教育(41118)
基金
项目(204886)
科学(160631)
研究(157761)
基金(141575)
(122965)
国家(121838)
科学基金(101853)
社会(97268)
社会科(91975)
社会科学(91956)
(82925)
教育(78723)
基金项目(72672)
(70909)
编号(66102)
自然(61632)
自然科(60054)
自然科学(60039)
资助(58985)
自然科学基金(58860)
成果(56882)
(50971)
课题(50778)
重点(48543)
(45932)
(43043)
发展(41359)
(41220)
(40687)
创新(40206)
期刊
(171976)
经济(171976)
研究(118650)
中国(83978)
教育(69307)
(48709)
学报(47900)
管理(46630)
(46169)
科学(45038)
大学(37175)
技术(36455)
(34772)
金融(34772)
学学(33422)
农业(33377)
经济研究(28131)
业经(26120)
财经(25091)
问题(22291)
(21912)
职业(19012)
技术经济(18419)
(18248)
(17882)
统计(17803)
(17201)
论坛(17201)
国际(16636)
(16001)
共检索到548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毛欢  
以区域为决策和行动单位,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深度推进的重要方式。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因而在引进技术、集聚人才等方面表现出了诸多的区域优越性。但是,由于在教育发展模式中过度依赖人才引进,过分强调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回应与保障,因此,经开区教育变革的内生力与聚合力都相对薄弱。经开区的教育发展,需要实现三重优势转化:将经开区特殊的政策优势转化为区域教育改革创新优势,使经开区成为我国科创教育高地;将区域经济优势转化成为人才集聚优势,使经开区教育的服务性、保障性价值逐渐转化提升为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张洪聚  
在中国当前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大连开发区)是一个重要的市场经济生长点,并肩负着拉动东北腹地经济对接国际市场的现实使命。为此,大连开发区努力集聚自己的综合优势,从而为其实行外向牵动战略创造了前提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大连开发区注重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现代化新城区的辐射作用,则进一步体现了它所奉行的外向牵动战略的实际价值。对此,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加以了认识和论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大鹏  郑毅  
利用一系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 ,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水平、结构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活力和宏观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对比分析和评价。说明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沙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并与苏州工业园作了简单的比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文献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走到了必须进行深层次变革的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总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色发展路径入手,分析了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先决条件,并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科技创新、产业促进、市场培育、金融支持等几方面进行路径探讨,力求找寻科学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国  
从企业经济联系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带动效应的历史演进,估算了当前开发区的区域带动能力,并从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分析了影响开发区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发区的区域带动效应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目前总体上略弱于韩国和台湾的出口加工区而明显强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决定我国开发区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内在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巨大的市场容量和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二是开发区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协同关系。最后就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的区域带动效应进行了预测,并就促进开发区与区域统筹发展和正确评价增长极理论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光北  
中国沿海城市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大潮中涌现的新事物,是中国执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来所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边疆地区—广大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以天津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对其初期制定的发展模式及其实施效果进行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并与其他沿海开发区进行比较,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探索一条适合天津开发区发展的成功之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常江  张金翠  李亚博  李达  
低碳经济在世界环境及能源安全危机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基于低碳产业发展理念,运用库兹涅兹法则及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判定等方法,对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试图通过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布局的合理性,降低产业发展成本,达到节能减排、发展经济的目标,实现产业园区的低碳发展,为徐州低碳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铤  
1996年底,中共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将该市椒江经济开发区改名、扩大、升格为“台州经济开发区”。本文拟对这一开发区的定位、产业开发与企业发展重点及投资环境的完善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凤军  
本溪严重的环境污染、紧张的城市用地及畸形的产业结构,为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产业构建提出了内在要求。通过对本溪开发区背景条件与发展条件(含区位条件、经济技术依托、资源和交通条件等)的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医药工业作为先导产业、机构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配置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堤,蒋志学,刘贵平,王黎,金长江,窦长伍,王文惠,李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和俊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也面临新的形势。本文分析了开发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开发区再发展的对策意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翔  凌琳  陈丹  
开发区周边的拆迁安置新社区往往是当地失地农民和外来劳动者混居的空间,居民的地方感比较薄弱,社会矛盾比较复杂。公共空间有可能增进新社区的居民交流,从而促成新的社会网络并分享集体记忆,这会有助于增进居民地方感和社区的和谐。结合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典型社区居民的调研,初步验证了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社区公共空间普遍增进了新社区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构建新社区居民新的社会网络,并为本地居民延续集体记忆以及与外地人分享新的共同记忆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地方感的重构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两类群体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利用是非均衡的,其作用不应被高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俊华  杨新年  
文章认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承担着最主要的任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其主导产业和技术基础条件等的限制,各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体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为此,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1)通过观念创新,增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紧迫感和全局观;(2)明确目标任务,寻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3)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4)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5)进一步创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