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5)
- 2023(6395)
- 2022(5418)
- 2021(4954)
- 2020(4093)
- 2019(9354)
- 2018(9220)
- 2017(17440)
- 2016(10030)
- 2015(11573)
- 2014(11650)
- 2013(11081)
- 2012(10061)
- 2011(9161)
- 2010(9382)
- 2009(8838)
- 2008(8841)
- 2007(8348)
- 2006(7415)
- 2005(7017)
- 学科
- 济(35652)
- 经济(35576)
- 管理(34452)
- 业(32229)
- 企(26616)
- 企业(26616)
- 财(14638)
- 方法(14369)
- 制(13678)
- 数学(12413)
- 数学方法(12308)
- 中国(11618)
- 农(11296)
- 体(9969)
- 务(9379)
- 财务(9359)
- 财务管理(9341)
- 企业财务(8992)
- 业经(8671)
- 体制(8005)
- 银(7958)
- 银行(7934)
- 融(7823)
- 金融(7819)
- 理论(7744)
- 行(7582)
- 农业(7160)
- 贸(6605)
- 贸易(6599)
- 学(6482)
- 机构
- 大学(143945)
- 学院(143938)
- 济(60822)
- 经济(59518)
- 管理(52865)
- 研究(48043)
- 理学(44603)
- 理学院(44175)
- 管理学(43552)
- 管理学院(43283)
- 中国(37807)
- 财(33233)
- 京(29800)
- 财经(25480)
- 科学(25464)
- 所(24036)
- 江(23230)
- 经(23093)
- 农(21902)
- 中心(21656)
- 研究所(20995)
- 经济学(19843)
- 财经大学(18957)
- 业大(18902)
- 北京(18869)
- 州(17729)
- 经济学院(17675)
- 院(17364)
- 范(17327)
- 师范(17114)
- 基金
- 项目(90000)
- 科学(71269)
- 研究(68365)
- 基金(65445)
- 家(56022)
- 国家(55559)
- 科学基金(48186)
- 社会(43869)
- 社会科(41589)
- 社会科学(41580)
- 省(35145)
- 基金项目(34042)
- 教育(33601)
- 自然(30026)
- 自然科(29366)
- 自然科学(29357)
- 划(29341)
- 自然科学基金(28853)
- 编号(27876)
- 资助(27193)
- 成果(23839)
- 制(23197)
- 部(21098)
- 重点(20423)
- 课题(20300)
- 创(19274)
- 教育部(18782)
- 性(18653)
- 国家社会(18242)
- 发(18191)
共检索到230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传义
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和劳动力市场客观孕育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探讨如何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地位、作用和发展条件,克服市场发育中的弱点和障碍,促进新的就业机制的形成,以适应城乡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雄华 冯飞
从劳动力市场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服务滞后;政府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为此,要打破城乡分割就业制度,建立平等竞争的城乡就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市场 市场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阻分析 战略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延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方亮
目前中国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2亿。占全国劳动力总量71.2%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扬
1.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呈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场所,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这种转移模式优势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直接在当地农村从事工作,同时还可兼顾家庭的农业生产。在传统观念中农业的收入比较稳定,农民不会主动放弃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