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6)
- 2023(11357)
- 2022(9142)
- 2021(8464)
- 2020(6901)
- 2019(15176)
- 2018(14962)
- 2017(27843)
- 2016(15398)
- 2015(17270)
- 2014(17360)
- 2013(16853)
- 2012(15169)
- 2011(13521)
- 2010(14020)
- 2009(13176)
- 2008(13323)
- 2007(12655)
- 2006(11242)
- 2005(10202)
- 学科
- 业(83166)
- 企(66700)
- 企业(66700)
- 济(61424)
- 经济(61328)
- 管理(57398)
- 农(45441)
- 农业(30446)
- 业经(28940)
- 方法(22692)
- 财(21844)
- 技术(17201)
- 中国(17131)
- 务(17017)
- 财务(17003)
- 财务管理(16977)
- 企业财务(16016)
- 制(15465)
- 理论(15114)
- 数学(14769)
- 策(14677)
- 数学方法(14628)
- 体(13174)
- 划(12614)
- 和(12390)
- 企业经济(11065)
- 经营(10911)
- 贸(10880)
- 贸易(10869)
- 地方(10761)
- 机构
- 学院(225499)
- 大学(211303)
- 管理(90583)
- 济(90447)
- 经济(88598)
- 理学(77332)
- 理学院(76654)
- 管理学(75679)
- 管理学院(75272)
- 研究(66663)
- 中国(55330)
- 农(51670)
- 京(43566)
- 财(41895)
- 科学(39482)
- 农业(39114)
- 江(38101)
- 业大(36636)
- 所(33322)
- 财经(32605)
- 中心(32289)
- 州(29918)
- 研究所(29422)
- 经(29348)
- 范(27074)
- 经济管理(26820)
- 师范(26807)
- 北京(26795)
- 技术(25857)
- 经济学(24969)
- 基金
- 项目(141008)
- 研究(111987)
- 科学(111739)
- 基金(98365)
- 家(83133)
- 国家(82088)
- 科学基金(72200)
- 社会(70216)
- 社会科(65936)
- 社会科学(65918)
- 省(60985)
- 基金项目(52526)
- 教育(50950)
- 编号(49317)
- 划(47129)
- 自然(43903)
- 自然科(42884)
- 自然科学(42871)
- 自然科学基金(42136)
- 成果(38520)
- 资助(37860)
- 业(35665)
- 创(33787)
- 课题(33303)
- 发(32314)
- 重点(30781)
- 创新(30553)
- 部(30399)
- 制(30118)
- 农(29790)
- 期刊
- 济(116388)
- 经济(116388)
- 研究(63272)
- 农(56031)
- 中国(52701)
- 农业(37550)
- 管理(36469)
- 财(36029)
- 科学(30050)
- 学报(29920)
- 教育(29156)
- 业经(27962)
- 大学(24285)
- 技术(23874)
- 学学(23068)
- 融(22326)
- 金融(22326)
- 业(19300)
- 财经(15853)
- 问题(15403)
- 经济研究(15040)
- 农村(14216)
- 村(14216)
- 农业经济(14020)
- 经(13775)
- 技术经济(13490)
- 科技(12357)
- 版(12300)
- 世界(11895)
- 财会(11887)
共检索到348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秀荣 马晓旭
农技推广组织缺位 ,实施主体单一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核心 ,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具体为 :确立政府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利用农业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建立一支以公司、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科技产业化队伍 ;加快发展民间和社会团体农技推广组织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推广 中介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英杰 钟涨宝
乡村文化与农业科技推广关系密切,农业科技推广只有与当地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乡村文化相结合,才能受到当地村民的积极响应并收到持续效益。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文化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路径后,提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正确看待并认真研究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助推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振京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 ,无论是好是坏 ,都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是制度创新的一个内在特征 ,对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也同样发挥着作用 ,它决定并影响着推广制度变迁的轨迹。因此 ,新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的建立 ,必须突破对原有各项制度的路径依赖和防止选择不正确的路径
关键词:
路径依赖 制度 推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武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试验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使试验站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示范展示平台以及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强化了农民培训、示范样板和体制机制创新功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户的欢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衍平 陈会英
论述了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理,指出只有掌握农技沟通原理,农技采用规律和传播扩散规律,针对不同技术特性、时期,采用不同的推广策略,才能提高推广绩效。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沟通,采用,传播扩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耀明
农民中介组织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包含两方面 :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机理和制度变迁的供给机理。农民中介组织培育的路径包括 :加快立法 ,促进农民中介组织的培育 ;加大对小规模农民中介组织培育的扶持力度 ;建立统一的农业宏观管理体制 ;政府主导 ,推动农民中介组织发育 ;进一步深化农产品体制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卫双
世界农业发展呈现出科技化的特征,现代农业发展取决于农业科技推广质量。本文介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历史渊源与意义,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深化改革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业科技 推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池泽新 郭锦墉 张小有 张雅燕
中介组织在本质上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有关交易主体为了节省交易成本而选择的一种与市场、企业和政府组织互补的“制度安排”或“行动集团” ;农业中介组织有准市场、准企业组织和准企业、准政府组织两种基本类型 ,但以准市场、准企业组织为主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 )协会和农业合作社分别是不同阶段农业中介组织的主导形式
关键词:
中介组织 农业 探讨 形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叔红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方式是间接的宏观调控,企业独立自主地进行微观活动,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将逐步撤销。这样,在国家宏观管理层与企业微观活动层之间,客观上需要一个非政府机构的中观协调层,这就是中介组织。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加速中介组织的发育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实践表明,只有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中介组织,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勤 殷家明 王剑 汪洋
为进一步发挥安徽省农业资源优势,近几年,安徽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逐步构建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很好地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战略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农业 社会化服务 农技推广 财政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杰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促进了大学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效的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对接,建立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新通道,实现了科技与“三农”的对接,促进了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指导扶持了涉农企业,引导培育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当前我国农村科技兴农的一种创新模式。
关键词:
科技专家大院 农业科技推广 科技推广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制、完善激励制度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华
围绕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需求,结合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 顺应我国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的科教优势,积极探索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推进大学农业科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焕兰
探索新时期加速农业科技推广的新模式宁夏科委主任苏焕兰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及时研究这个历史转变时期加速科技推广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我区组织实施了科技兴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